巧用低年级课文插图
2017-05-02李婉虹
李婉虹
摘要:课文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尤其是低年級合理使用插图对帮助学生学拼音、汉字、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力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插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63-02
小学低年级学生都是七、八岁左右,他们以其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感性认识相对较强,课文中的插图格外被小学生所喜爱。翻开低年级的语文书,几乎每篇课文都配以色彩鲜艳、生动逼真的插图。这些插图常常和文字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可见课文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尤其是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运用好教材中的插图、不仅能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学拼音、识字、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1.巧用插图学拼音,化难为易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比较好动、注意力集中不了太久,这就使得原本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变得难上加难。幸好在在一年级上册的课本中、尤其在拼音部分里,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这就为孩子们学习拼音提供了很好的直观内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表音、表形的特点,启发学生学习,这样能使拼音教学化难为易。
例如"jqx"一课中所附插图都富有启发性。在学声母g时,所附插图就是一只鸽子叼有一根橄榄树枝。这幅插图上,"鸽子"点出了这个声母的读音;鸽子叼的橄榄树枝正是又弯成"g"的形状,音形并茂,便于学生记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观察图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凭借插图读准音,记清形。又如:学生不易掌握的四声,编者特意安排了小车行驶的四幅图。以后当学生读错四声时,我总会这样提醒:小车上坡了!小车下坡又上坡了!小车下坡了……读错的学生一听马上就纠正过来了。这是因为文本的插图已经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了。
汉语拼音都是抽象的符号,初入学的儿童又以具体形象思维,无意注意为主。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教材针对这一矛盾呈现了很多新颖活泼富有启发性的插图,使抽象的符号在图画的点缀下变得形象,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用好插图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确实有利于提高拼音教学效率。
2.巧用插图理解课文,化抽象为形象
小学低年级课文虽然篇幅较短,却包含着很深刻的意义。尤其是低段课文中有些词语对刚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不容易讲清楚的。在课文教学中,单凭文字去理解内容,低年级的学生是很难做到,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插图,反而能化抽象为形象。
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追上去"和"迎上去"二词,学生不好理解,我们知道"追"和"迎"是两个带有方向性的动词,如果结合插图来讲授就能事半功倍。因为在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小蝌蚪是在乌龟的后面,蝌蚪在"追"前面的的乌龟;两条鲤鱼朝着蝌蚪面对面地游过来,小蝌蚪是"迎上去"的。只要结合插图的讲解,学生就能非常容易接受了。此时插图运用,不仅可以直接理解词,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词的兴趣,借助插图理解课文要比借助语言文字快得多,准确度也要高得多。
有些课文的内容,是根据观察对象的某些外在特点,通过想象加工写成的,由于读者与作者的想象不能完全同步,造成了对其所写内容理解上的困难。例如:《黄山奇石》作者为了突出黄山之"奇",把那些外形奇特的石头想象成"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等奇特景观。教师用语言难以向学生解释清楚的,而指导学生看插图,通过图文对照,学生就容易明白课文所写的内容。并能由此举一反三,想象出最后一段介绍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有名无图的奇石的大体形态来。这样对图讲解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就非常容易接受了。
3.巧用插图激发想象,化静为动
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富于想象的年龄,课文里面的插图可以使他们的想象力更为丰富。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课文插图的画面虽然是静止的,只反映事物的片断和侧面,但其内涵丰富深邃,这更容易引人想象。我们正好可以利用插图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化"静"为"动"。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观察、揣摩图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补充、连接、组合,发掘图画的深层内涵。
比如:教学《从现在开始》时,针对猫头鹰、袋鼠和小猴子分别做大王时的三幅插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里那些动物的动作、表情,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猫头鹰下令后大家怎样议论纷纷,袋鼠上任后大家怎样辛苦地练习跳跃,小猴子做大王后大家怎样欢呼雀跃,让学生把静止的图画通过自己的想象,配上了动物们的语言、动作进行表演,化插图的"静"为表演的"动"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还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议论纷纷"、"生气极了"等词语,体会了"白天做事晚上休息"、"跳着走路"的辛苦。
4.巧用插图引导观察,化空为实
课文插图是根据文意插进去的,大都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的重点部分,集中地反映了文章的中心。但有些文章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妙用这些插图补白,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或模仿课文的关键语句进行语言训练,或发挥自己的想象续编故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例如:《雪孩子》一课,雪孩子是怎样救出小白兔的没有直接表达,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在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学问之后,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再如《荷叶圆圆》一课,通过学生观察图,理解课文学了"( )说:'荷叶是我的( )'"这个句式,之后便引导学生想象,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了"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蚂蚁说:'荷叶是我的运动场'";"小朋友说:'荷叶是我的帽子'"……这样的句式。从这些训练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不仅学了文,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运用,从而为图文进行了很充实的补白。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低年级的教材中还有很多,关健要靠我们教师能否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总之言之,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是装饰,更不是摆设,只要我们巧用课文插图,从图入手,引导观察、激发想象、训练说话、把具体的语言文字和形象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便能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化空为实,使低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愿说、愿学,学得轻松,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