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2017-05-02苏素英
苏素英
摘要:伴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语言语感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层次各种学科的教学中。语文的语感是伴随着语言的直觉产生,小学是学生语言直觉培养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加大对学生语文语感的培养,能够增加他们在今后的语文或者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的理解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应当重视理解,感悟与积累,培养学生语感,本文着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培养语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57-01
语言类科目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且随时代的发展,各行业语言表达方式不断改变,人们语言内涵不断的丰富,语文研究专家也认识到语文理解中,掌握语感才能在种种不同表达中找到表达者所要表达的核心。作为语文学习的核心的语文语感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向。语感,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通过长期的浸泡,成为是学生的一种修养,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悟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本人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听"中感受语感
语言的直觉无需通过智力操作实现,而是在认识事物基础上产生的。文字的朗读时富有感情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推敲,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中去。"[1]现在的小学生而言的朗读的机会是更加丰富的。比如,上课时间段里可以直接通过老师或者学生的聆听语言声情并茂的朗读锻炼语言表达中的直觉;又或者在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学习一些经典文学名著的朗诵方法,从而加强语感的锻炼。
2.在"读"中增强语感
读是学生获取语感的最直接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想而知朗读也是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朗读,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将可视的文字语言艺术地转化为可闻的有声语言,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仅可以感悟课文内容,也可以培养学生语感。当学生在朗读时,一旦进入丰满的情绪表达,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想象能力得以加強,从而学生语感能力的提高。由此可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其它一切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首先,朗读就是要读出学到的词句,要求读音正确,音调流畅,并且可以正确断句;其次,对词语运用,语法运用等都有所领悟,要求传递出作者所表达的字面意思和隐藏在字面下的思想感情;最终,有声的语言代替平白的文字语言。在此,教师应为学生示范朗读,并在朗读过程中字正腔圆,富有感情。
如在学习《母亲河》一课时: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最后两句诗一定要表现出对长江的深深的依恋与赞美的热忱感情。再如,读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所描述的不仅是山水各个客体,还要理解到山水一体的画面。长江"断"开了"天门",使天门成为东西两峰。再而"回"字就联想两山夹峙,翻滚的江水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水化波涛,回旋而出,变化万千。这种语言艺术,应该在朗读中以抑扬顿挫的磅礴语气读出,学生才可以更加理解到其中的奥义。
3.在"写"中实践语感
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和记,精读博览和大量练笔[2]。而基于培养语感,学生学习到的语言知识,需要在应用中实践出来,最终可以变成本能。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本人的方法的核心:要求学生动笔。
4.在"背"中升华语感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语文素材的积累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背诵获取的。譬如语文课本中存在着许多优美的诗歌、经典的文章,这类文章一般也会在课堂中要求背诵,所以这些美文不仅仅需要学生主动去记忆、背诵,作为教师应该督促学生进行背诵。背诵自古以来都是学习语文的“好法宝”,但是这里的背诵不是简单地、重复地、机械地记忆,也不是通篇通文的背诵,而是在在于一些精美的部分,在于文章最浓郁着文采的部分,应该要求学生充满感情地背诵,抑扬顿挫,充满起伏。
总之,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悟。在于"听读写忆",语文教学重朗读、重形象,这就为培养并加强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小学语文是学生正式开始学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优秀的语感对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艳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吉林教育,2015,(14):107.
[2] 刘春环.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学周刊,2015,(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