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筝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2017-05-02张丽娜
张丽娜
摘要: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之一,器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演奏技能,更要让学生体会到深层次的内在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透过曲谱感悟曲作者的创作意图,体会音乐的意境,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审美享受,可以使学生得到心灵的陶冶。文章阐述了情感体验在古筝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古筝教学 音乐审美 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3-0124-03
音乐的情感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活动将自己的情感与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进行交流,获得对音乐情感的认知。这种过程既包括欣赏者对作品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的知觉,还包括对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这种感受能激起人们内心的火花,获得丰富的心理体验。
一、音乐情感体验在器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无论在音乐表演还是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都不应通过理性的理解去认识音乐,而应通过感性的听觉感知去体验音乐,从而得到感性的审美。在大部分的器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的演奏技能,采用的多是偏向“理性”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的结果是学生对器乐演奏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演奏技巧的层面。在器乐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使他们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产生更多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在演奏中投入自己的情感与对作品的理解,而不是机械地演奏教师讲解的技能,一味地追求技巧的高度。重视器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会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情感得到更好的沟通,从而产生共鸣。学生通过审美体验会对音乐产生更多心灵上的亲切感,使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表达出更丰富且合理的情感。同时,重视器乐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与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与学生疏通情感关系也是学生获得更多情感体验的一个方面。因此,重视器乐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古筝教学过程中情感体验的获取
(一)教师的主动引导
情感效应的主导在于教师,在课堂上,老师要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作为带动情感的主体,古筝教学活动中,老师对一首乐曲的讲解及示范应该富有激情。对于一首古筝作品,教师首先要做到欣赏、演奏,只有在演奏技巧上掌握了,在审美上认知了,才能作为传播者去向学生传授这首乐曲。在未能把握一首乐曲的思想感情时,教师是不能准确表达一首乐曲艺术情感的。因此,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对于乐曲的情感体验是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以古筝曲《林冲夜奔》为例,首先教师要用感性的示范使学生对乐曲有一个直观的听觉与视觉感受。然后再通过教师充满感情的介绍林冲被逼上梁山前遭受到的一系列挫折、苦难,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感受到音乐中强烈的情感冲突和挣扎,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师营造的音乐情境当中。老师主动设置出的这样一种亲和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誘导,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自身的语言、体态、演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情感的投入,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艺术体验、更深层地认知、更感性地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更好地在演奏中传达出丰富的感情。
(二) 聆听的重要性
当人有了情感之后才会有演奏或唱歌的冲动。当语言不足以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满足不了人类的表达欲望时,人们会通过音乐来表现情感。在教学中,教师的启发诱导是打开学生感受音乐的心灵的钥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聆听,学生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获得更多启发。当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时,学生就有了进一步表达好乐曲思想感情的演奏能力。
(三)从音乐本身出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加深情感体验
作为客观存在的音响,音乐本身就具有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如大调的明亮,小调的忧郁;高音区的明快,低音区的沉稳;进行曲的积极向上,慢板的舒缓优美。在器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音乐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聆听、体会后获得的情感体验远远胜过刻板地说教。以古筝曲《洞庭新歌》为例,抒情的慢板由四个富有歌唱性的句子组成,第一句和第三句在中音区和高音区演奏,第二句和第四句在低八度的位置演奏。教师在示范演奏前可以提示学生这一乐段表达的是洞庭人对于家乡的热爱,是优美的,歌唱性的,并引导学生找出哪两句仿若洞庭男人在歌唱,哪两句又似洞庭女人在歌颂家乡,刮奏的音色要如洞庭湖水般清澈明亮,演奏的姿势如船夫摇桨般协调舒展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初步认知这一乐段内部结构的同时,也更好地感受到了音乐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样,当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情感处理不够理想的时候,情感上的引导也可改善演奏效果,运用情感上的词汇会更有引导性。如当学生的演奏力度不恰当时以抒情或自信等词语加以引导,效果往往会强过弱或强这一类更偏向客观理性的词语。
(四)曲目相关文化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获取情感体验
音乐与其他文化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音乐与文学、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的联系。以古筝传统乐曲教学为例,这些乐曲因地域不同形成了不同流派,风格也大相径庭。如河南、山东筝曲与潮州、浙江筝曲比较风格明显粗犷许多,而客家筝因为是一个中原汉族南迁与当地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古筝流派,因此音乐风格则以南派筝曲风格为主却又显现出北派筝曲的某些特点。通过对各地区风俗、文化的介绍,学生可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地区音乐文化对古筝曲造成的影响,在演奏时便能更加贴切地表达出乐曲的风格特点。再如现代创作乐曲中,曲作家的创作动机、选材、各时代社会文化大环境对音乐造成的影响等等。此类信息的介绍可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声音背后曲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如建国以来早期的创作曲《战台风》与《草原英雄小姐妹》,乐曲歌颂的是那个时代所宣扬的英雄气节;《台湾儿女的心愿》则表达了海峡那头台湾儿女对于大陆故土的思念之情。因此,在古筝教学中教师重视音乐与其他文化的结合,通过乐曲背后的文化信息来丰富对乐曲的认知体验,也是学生获得更加丰富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
(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
别林斯基曾说:“不管哪一种音乐都是一种情感,只要有情感,机械表达的可怕的单调的印象就没有了。”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传统音乐、古典音乐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在生活中更乐意接触通俗音乐,在古筝课堂上演奏一些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放松上课的紧张心情,同时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有效沟通,促使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去体会,也更容易获得情感体验。
三、结语
“音乐是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因此,任何一门音乐学科的教学都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将激发学生的情感、启示学生从音乐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放在重要位置,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非人性化倾向。教师从多个角度出发,一方面通过富有激情的示范和讲解,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用心聆听,仔细思考。另一方面结合相关文化背景,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避免机械地说教。教师教学活动中对于情感体验的重视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捕捉音乐形象,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提高,在演奏中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演奏的音乐更富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郑茂平.音乐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姜椿芳.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