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会发展建设模式优化与创新探究
2017-04-29胡燕
胡燕
(天津财经大学)
【摘要】学生会组织作为沟通学校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是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个性发展新特点和学生会建设新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在坚持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基础上,探索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服务创新”的学生会优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 管理 品牌
学生会组织作为高校中最严肃最庞大的学生组织,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主力军,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由学生会组织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是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开始呈现多元化的新特点,因此,立足大学生新的成长需求,加强高校学生会的优化创新建设,建立一支凝聚力强、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对于提升学生活动实效性、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总的来说,学生会的优化创新建设,既要“内强素质”,加强学生会内部制度建设和学生干部规范管理,又要“外树形象”,创建主题明确、积极向上的品牌活动,塑造学生会良好的形象精神,同时坚持“热情服务”和“开拓创新”的核心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保证学生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内强素质”为前提,强化学生会内部建设
规范高效的制度建设和人员管理是学生会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作用的基本前提。然而目前高校学生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学生约束、规范、激励作用并不明显,导致“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优化学生会建设当务之急是加强组织内部制度建设、规范学生干部选拔管理、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做到学生会组织的“内强素质”。
(一)完善管理制度,增强保障作用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标准规范能够约束学生会成员的行为方式,确保学生会组织有序高效地运转。在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1.强调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制度的建立不是为了强制束缚学生,而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为学生服务,因而各项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老师或个别干部的意愿恣意而为,而需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争取大多数学生的认同,建立学生们向往的、认可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2.内容尽量详实细致,贴合实际。制度的建立应该涵盖学生会实际运行的各个方面,具体内容要做到条理清晰,符合实际,避免生拉硬套,不着边际。从例会制度,值班制度,经费管理使用制度,学生会物品保管制度,到活动策划总结制度,学生干部绩效考核制度,职能部门责任分区准则等,通过详尽规范的制度条例,既要形成学生会组织完整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更要明确长远发展的目标和方向。3.注重内涵精神建设,营造活泼开放的氛围。制度的建设除了加强基本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之外,更要注重学生会组织内涵精神的体现和传达,提出学生会的管理理念及口号,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增强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二)注重干部培养,提升干部素质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会组织的主体,其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活动举办的效果和学生会组织的风气面貌。加强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训,注重学生干部的激励考核对于提高学生会组织的工作效率和促进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注重干部前期选拔工作。遵循“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对学生干部的选拔需要结合多方面的意见,既要结合学生日常学习、工作表现,又要听取基层学生的意见,只有严格掌控选拔环节,才能真正选拔出道德品行好,工作能力强,服务热情高的学生干部。2.创新学生干部培养方式。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需坚持“理论、实践”双管齐下,以促进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一方面需注重学生干部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的提升,通过成立理论研究小组、开展专题讲座、举办经验交流会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干部自身的政治觉悟,培养学生干部的使命感和大局观。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学生干部的体验与实践锻炼,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可开展主题团体心理辅导、户外素质拓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干部队伍内部向心凝聚力,强化学生会大家庭氛围。3.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明确干部成员责任分区,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积极性,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适当的激励政策更能激励学生干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更新工作理念,提升业务能力。4.加强学生会干部梯队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任务,不仅要注重对在岗学生干部的使用,更应重视对后备力量的培养及学生干部人才梯队的建设,坚持全面观察,重点培养,上级带动下级,形成有力的后备干部梯队,确保学生会可持续发展。
二、以“外树形象”為重点,塑造学生会品牌形象
高校学生活动是学生会发展建设的一部分,学生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通过举办喜闻乐见的学生活动,丰富校园精神文化,提供学生展示才华平台,最终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服务。新形势下,大学生多为95后,其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产生新变化,因此,在创建品牌活动时,前期需要深入开展调研,把握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开展符合学生喜好、主题明确、积极向上的品牌活动,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一)整合活动资源,打造专题品牌
学生活动的举办能否收到学生的普遍认可,达到最终的教育效果,不在于活动数量而在于质量,必须能够真正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强化学生的中心和主体地位。而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学生活动数量较多,但形式陈旧、层次不高、活动之间缺乏连贯性,导致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但整个活动却收效甚微,体现不出带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底蕴。因此,完善学生活动的深度与层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通过整合校内外各项优势资源,邀请学生认可的专家、学者进校园,着重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大学生精品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道德品行塑造培养、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独有特色、富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活动品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二)结合专业特色,丰富第二课堂
组织完善、开展有效的学生活动,是提升校园文化品质的有效抓手,能够体现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和水平,除文体、娱乐性活动类型之外,学生活动作为高校学生的“第二课堂”,承担着补充强化“第一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作用。因此,打造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与专业特色或学校特色相结合,通过举办与专业相关的,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吸引力的第二课堂实践锻炼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参加活动过程中真正把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技能,强化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达到真正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以“服务创新”为宗旨,提升学生会育人效果
学生会成立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而服务职能当中不仅涉及物质上、资源上、事务上的具体服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认识的促进、价值理念的形成、道德素养的提升等精神层面的影响和服务。因此,在学生会发展建设过程中,要始终牢记服务为本的工作宗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既要通过各种方式倾听同学的意见,了解同学的需求和意愿,充分发挥好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帮助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同时,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娱乐等校园文化和主题教育活动,传达积极向上的时代特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思想水平和责任意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同时,针对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具有思想前卫、个性张扬、乐于接受新兴事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也应当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遵循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探索青年学生的话语体系和行为方式,了解学生的关注与兴趣,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参与。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强活动宣传效果,与线下学生活动形成合力,深入发挥网络平台正向教育引导效果。
学生会发展建设的优化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长期的过程,相信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服务、开拓创新”的发展建设思路,在学校、老师和学生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够保持学生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贡献更为积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建东. 新时期高校学生会建设探析[J].现代交际,2016(3).
[2]孙燕. 高校学生会管理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1).
[3]张勇,潘素萍.论高校学生会组织创新[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6).
[4]崔雨桐,李瑶 浅析当前高校学生会之建设[J].南方论刊,2015(5).
[5]尤建设,陈晓丹. “五位一體”,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校学生会组织—高校学生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