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引导,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2017-04-28何昌喜
何昌喜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学科中的重要一环,数学老师应该强化自身的引导作用,利用有效的引导方式,比如给学生建立轻松的课堂环境、设置实践、培养合作意识等,以此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引导;合作学习;实践
数学往往被大多数的学生视为枯燥的一门学科,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亦是如此。如果在小学阶段让数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多数孩子便不会抗拒这门学科。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引导途径让孩子乐于学习,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创造轻松的课堂环境,保护学生的发散思维
小学生对“老师”这个概念的理解往往会影响到以后的对“老师”的行为,如果在小学阶段老师给予他们的形象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便会觉得师生之间是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这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相反,如果在小学阶段,老师传达的是一种绝对权威的形象,那么,不仅仅阻碍了小学阶段的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更深远地来说,在他们以后的学习中依然会潜移默化地认为老师是无法亲近的。因此,老师应该给小学的孩子一个轻松的课堂,跟他们多一些平等的互动,保护他们的发散思维。
比如,在一年級的数学课本中有“比较”这一内容,课本上是让孩子对数字进行比较,只要学会这个就算达到了课本要求。如果一个孩子在做这样的题的时候认为2大于3怎么办?很多老师肯定就简单粗暴地下结论:你的答案是错的!其实老师可以告诉他:你的答案也是对的,如果两个篮球和三个乒乓球在一起的话,那还是两个篮球大,对吧,但是,今天我们要比较的是一样的东西,我们就比较两个乒乓球和三个乒乓球的大小。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孩子具象地理解“比较”,同时可以保护他们的思考行为。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大胆地思考,也会主动参与讨论,因此,一个轻松的数学课堂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二、设置实践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让孩子获得解题的技能和解题方法,并且把考试作为学习成果的唯一衡量标准,这样的教学确实是可以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也在学生的心里留下了只用来考试,生活中“无用”的印象。因此,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数学和运用数学,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学生也可以更容易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比如,在三年级的课本中有认识方位的内容,让孩子明白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八个方位,传统的教学这一个内容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那么,老师不妨带着班上的孩子到开阔的操场上,先确定一个北方,之后,让每个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然后以自己为坐标画出基本方位,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周围的人分别在自己的什么方位上。这样不仅强化了他们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并且更好地理解了方位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老师也可以更轻松地传授这一节内容。
三、引导学生加强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传统的教学严重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不注重孩子合作意识的培养,学习中合作意识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交流、不合作很难进步,也无法从同伴身上学习,很难看到别人的优点。因此,如果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小培养合作意识的话,不仅对课堂助益良多,而且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十分有利的,可以让他们从小就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可以发现并学习同龄人身上的优点,养成好学、谦虚的态度。
比如,在五年级的课本里有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表面积的内容,老师可以在讲授这节内容之前把学生每六个人分为一组,让他们在课后合作,一起去测量家里的一个桌子或者在家长的协助下测量一间房间,然后六个孩子分工,每人计算一面面积,最后把结果一起汇总,得出结论,上课时交给老师。老师上课时首先让各组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讨论,让各组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测量目标、计算方式以及计算结果,等完成这样的环节之后老师再进行新课内容的讲解,讲解完之后,再让学生对自己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方法和原因,而在对这项测量进行讨论时,学生之间肯定会出现不同的方法,他们就可以相互学习,发现学习的乐趣,促进彼此间的交流。
综上所述,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精彩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去思考、去成长,而老师所扮演的角色就至关重要。小学数学老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不把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诉求,而是应该强化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意思考、积极交流。小学生处在一个性格比较多变的阶段,有效的引导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会让老师的教学超出预期的效果,同时,小学数学课堂也必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王益琴.巧妙引导,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J].新课程导学,2015(34).
[2]李亚红.让数学课更精彩: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浅析[J].教育,2016(7).
[3]高申.适当地放手让课堂更精彩: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2016(19).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