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元素浸润高效课堂
2017-04-28朱荣根
朱荣根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现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看到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数学思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生活浸润数学课堂。结合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践;高效课堂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中單一性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更难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从而完成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生活中很多的知识点都和数学的知识点紧密相连,大到航空航天小到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支持。这些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点,就是数学教师最好的教材,生活中这些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善于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带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兴趣特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看到数学知识点的广泛性。如,在学习“角”的知识点时,笔者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存在的角,桌角、书角、墙角等,并为学生准备了硬纸条和图钉,让学生制作不同的角,通过这种充满生活气息且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小学数学教材具有鲜明的生活性,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都与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基于生活。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对于教材中很多的知识点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而教材中很多的知识点往往因为数学课堂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会对知识点存在很大的疑惑。长此以往,部分因为理解困难的学生,会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开展实践教学,那么数学就会变得有血有肉,数学课堂也会充满朝气。
生活元素引入课堂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是教学回归生活的最好体现。教学活动的安排上,可以采取灵活变换座位的方式,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在活动的形式上,采取辩论赛、小组讨论、模拟场景等形式。如关于消费部分的课程,可以以同学、家人或附近居民的生活消费为主题,开展一次生活调查,小组成员既各有分工,又彼此协作,既了解了周围居民的文化生活状况,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将活动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既实现了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要求,又达到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置具有生活实践的课后习题
近几年,在知识点的考核中,价格、利率、盈亏等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数学习题中,很多学生面对这些具有生活气息习题往往不知道怎么入手,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不到提升。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生活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这方面的练习,在课后习题中为学生设计具有相应知识点的习题进行练习。课后习题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有效的课后习题练习能够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课堂学习的知识点。但是在现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习题练习时,都喜欢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想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但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教师大量的习题练习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学生即使在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完成了学习任务,也往往是在机械重复中进行习题的解答,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教学中“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后习题的设计,如学生的几何图形掌握不牢靠则让学生多加训练几何习题,学生的方程知识掌握不牢靠则让学生练习方程习题。通过这种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后习题练习,既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总之,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课堂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数学综合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玉亚.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12(11).
[2]龚玉章.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初探[J].新课程(下),2012(3).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