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追问

2017-04-28张大鹏

新课程·小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投球个球分配律

张大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随时洞察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追问,用及时、准确、连续的追问促使学生的思维迸发火花,唯有如此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所谓“追问”,就是指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老师进行“二次发问”,让学生的思维进行二度思考,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思索。

一、明知故问——启迪思维,茅塞顿开

在教学中,当我们发现学生在重点、难点或易错点出现思维障碍时,要间接发问或者明知故问,要及时点拨启发引导,用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进行“二次发问”,让学生自主思索、自主探究、自主纠错,让他们从思索中习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耐挫能力和主动探究的数学精神。比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投影展示:姚明2007年投球的命中率为50.7%,顺势追问:“这个50.7%表示什么意思?”孩子回答:“表示姚明投了100个球,进了50.7个球。”教室里一片哗然。有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没有0.7个球的说法,只是说明姚明100次投球大致能够进了50.7个球。”学生面面相觑,一时陷入困惑。教师接着又追问一句:姚明是不是只投了100个球?有孩子像悟到了什么:“50.7%表示姚明如果投了1000个球,进了507个球。”这时,教师再次追问:“请大家思考下,2007年姚明一共只投了100个或1000个球吗?”学生毫不犹豫地说:“肯定不是!”教师追问:“那么命中率50.7%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這次,那个男孩充满自信地说:“命中率指的是一种概率。50.7%表示用中球的个数除以投球的总数得到的一个百分数,表示一种几率,所以不能说投中了50.7个球……”

二、质疑问难——发现错误,纠偏明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由于受自身学习和生活体验的局限,往往在数学知识的重难点教学环节会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应该及时发现错误,进行针对性提问,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个人见解,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轨。

例如,教学“乘法分配率”时,我对“拓展练习”作了如下设计:出示“计算150÷15+150÷10”,指名学生板演。

生1:150÷15+150÷10=150÷(15+10)=150÷25=6。

生2:150÷15+150÷10=10+15=25。

师说:“哪个同学说得对呢?”

生2:“我是根据‘先乘除后加减运算顺序计算的,肯定不错。”学生齐附和:“对啊,应该不错,等于25。”

师:“第一位同学,你为什么这么算?”

生1:“我想150×15+150×10=150×(15+10),所以猜想150÷15+150÷10=150÷(15+10)。现在知道不是这么回事。”

师:“你的大胆猜想值得我们学习。那么,什么情况下除法可以类似这样简便计算?

生3:“除数相同就可以,比如72÷6+12÷6=(72+12)÷6。”

生4:“还有72÷6-12÷6=(72-12)÷6。”

师问:“为什么乘法可以而除法不可以呢?”

生5:“因为乘法有交换律,除法没有。”

师问:“怎么记住类似规律?”

生6:“(a+b)×c=a×b+b×c,可以记住c在后面,比如(a-b)×c=a×c-b×c,(a+b)÷c=a÷c+b÷c,(a-b)÷c=a÷c-b÷c。当然,根据乘法交换律,c可以在最前面。”

三、刨根问底——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例如,教学“用简便方法计算25×24”时,老师巡视发现有三名学生是这样计算:25×24=25×4+25×6=100+150=250。于是,用实物投影仪给学生展示了这种做法。

师:怎样判断25×24是不是得250?

生1:25×20=500,24>20,25×24>500。

生2:20×20=400,25>20,24>20,25×24>400。

生3:25×10=250,25×24≠250。

师:(追问)那么,为什么会错呢?请三位同学自己反思一下。

生1:我错误的原因是受乘法分配律的影响,把25×(4×6),当成了25×(4+6)。

生2:我是因为书写不规范,把“×”写得像“+”。

生3:这题简算,我刚才使用的是乘法分配律,应该使用乘法结合律,25×24=(25×4)×6=100×6=600。

师:(追问)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4:我认为这道题也可以用乘法分配律,25×24=25×(4+20)=25×4+25×20=100+500=600。

总之,追问是一种十分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追问的合理使用,讲究追问的使用艺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并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邹芳娣.追问:有机可寻,有方可循:例析语文追问教学技巧[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2014(8):54-55.

[2]吴正宪,周卫红,陈凤伟.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投球个球分配律
投球手和击球手的较量
——基于博弈论视角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一种新型分层压裂连续投球检测装置的设计方案
踢你个球
踢你个球
踢你个球
除法中有“分配律”吗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踢你个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