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热灌注治疗对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减黄作用探讨

2017-04-27王大军李泽信王建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胆红素

王大军,李泽信,王 亮,马 鹏,王建国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新乡 453100)

腹腔热灌注治疗对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减黄作用探讨

王大军,李泽信,王 亮,马 鹏,王建国*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新乡 453100)

目的 对合并黄疸的肿瘤患者术后行腹腔热灌注治疗,研究腹腔热灌注治疗是否有确切的退黄作用。方法 收集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成功后病理证实的胆管癌(高低位不限)、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共30例,男女不限,年龄小于70岁,符合条件的病例,术后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经济承受能力)分为腹腔热灌注治疗组和未灌注组,检测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并于对照组比较,分析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TBIL、DBIL均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红素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热灌注治疗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快速减黄,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腹腔热灌注、梗阻性黄疸、减黄

腹腔热灌注治疗(IPHC)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腹腔肿瘤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目前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腹腔热灌注治疗在预防腹腔肿瘤复发及转移的疗效予以肯定[1]。合并黄疸的肿瘤患者多为肝胆胰恶性肿瘤或壶腹周围癌,患者处于负氮平衡甚至恶液质状态,况且黄疸本身也会造成患者器官损伤并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愈合及康复[2]。手术后行腹腔热灌注治疗,在抗肿瘤的同时如能快速降低胆红素,必将能促进腹腔肿瘤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减少胆瘘、吻合口瘘及MODS的发生[3]。本研究针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减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成功后病理证实的胆管癌(高低位不限)、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共30例,腹腔热灌注治疗组14例,未行热灌注治疗组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及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灌注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并于对照组比较,分析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经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通畅引流。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综合性治疗,保肝治疗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0.1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注射,每日1次;注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0.9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注射,每日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腹腔热灌注治疗,具体方法为:手术结束关腹前,右上腹置于小网膜孔或右膈下,左上腹置于脾脏前面或左膈下,左下腹和右下腹灌注管置于左右髂窝或盆底,术后第1天开始行腹腔热灌注治疗,将0.9%氯化钠4000 mL注入一次性药袋,加热至42~43℃,自动持续循环60 min,灌注速度为400~600 mL,连续灌注3天[4]。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4、7天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19.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均为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术前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复查肝功能,术后TBIL、DBIL均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4天及第7天胆红素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观察组在近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对照组全血胆红素变化情况(±s)

表1 对照组全血胆红素变化情况(±s)

时间 TBIL(umol/L) DBIL(umol/L)术前1天 303.65±89.90 196.85±63.45术后1天 273.98±82.12 176.2±84.32术后4天 164.41±25.32 122.89±27.32术后7天 92.31±19.52 68.32±23.71

表2 观察组全血胆红素变化情况(±s)

表2 观察组全血胆红素变化情况(±s)

时间 TBIL(umol/L) DBIL(umol/L)术前1天 318.41±99.42 231.21±68.2术后1天 283.32±84.32 178.30±79.31术后4天 136.28±26.30 99.14±16.24术后7天 72.30±16.80 41.31±16.46

3 讨 论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管、胰头、壶腹周围等恶性肿瘤阻塞胆管所引起的黄疸,肝功能损害较重,常合并胆道感染、肾衰竭、消化道出血等,死亡率极高[5]。因此,术后尽快降低胆红素、恢复肝功能是第一目的。

腹腔热灌注减黄机制尚不明确,考虑与腹膜血浆屏障(PPB)通透性相关,PPB允许分子量小于2000的溶质扩散通过,而胆红素分子量584.7,黄疸时胆红素升高会大量通过PPB而进入灌注液。本试验显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在手术解除胆道梗阻的基础上行腹腔热灌注治疗,在抗肿瘤的同时能降低患者血清中的胆红素,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达到减黄的目的。因此术后行腹腔热灌注治疗,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早期快速减黄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辅助治疗措施。

[1] 崔书中,王佳泓,张相良.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J].中国肿瘤临床,2012,22:1691-1695.

[2] 王 倩,苏秀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理生理改变[J].实用医技杂志,2015,03:279-281.

[3] 金光华,季德刚,杨永生,张 丹,张学文.梗阻性黄疸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术后并发症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08:892-894.

[4] 崔书中,巴明臣,唐鸿生.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方法变迁及展望[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07:2039-2042.

[5] Chalya PL,Kanumba ES.Etiological spectrum and treatment outcome of Obstructive jaundice at a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in northwestern Tanzania: A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challenges. BMC Res Notes 2011;4:147.DOI:10.1186/1756-0500-4-147

本文编辑:李 豆

R575

B

ISSN.2095-8242.2017.05.809.02

王建国

猜你喜欢

梗阻性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