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患者氧气管改良固定法的效果观察
2017-04-27金玲
金 玲
(广州军区总医院,广东 广州 510010)
气管切开患者氧气管改良固定法的效果观察
金 玲
(广州军区总医院,广东 广州 510010)
目的 探讨改良法固定气管切开患者氧气管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气管切开需氧气吸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法固定氧气管,对照组将氧气管穿过气管套管翼孔并将其用胶布固定在气囊管上。结果 观察组氧气管脱出、打折发生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重复固定氧气管的次数及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法固定气管切开患者氧气管是一种便捷有效的固定方法,明显降低了氧气管脱出的次数,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临床实用性强。
气管切开;氧气管;改良法;固定;效果
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多行氧气吸入,但因患者咳嗽或翻身较为频繁,氧气管常规胶布固定常易导致氧气管脱出至气管外,不但影响疗效,严重者甚至会导致重大医疗事故[1]。临床资料显示,氧气管脱落可显著增加护士的工作量。为了更牢固、有效的固定氧气管,我科巧用吸痰管对气管切开患者氧气管进行固定,并与常规胶布固定法比较,效果显著,现进行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使用气囊式气管套管的气管切开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对象,男97例,女3例,年龄70~90岁,将100例患者平均随机分配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材料
常规法:普通胶布一卷;改良法:普通硅胶吸痰管一根,清洁剪刀一把
1.2.2 方法
常规法:取约3 cm长普通胶布,将氧气管直接插入气管套管,调整至合适的长度,将氧气管与气囊式气管套管的气囊管相粘合固定。改良法:量取较气囊式气管套管两翼间距离短0.2~0.3 cm长度的吸痰管,用剪刀剪下,将剪下的吸痰管对折压平,在对折端两侧分别剪下相当于气管套管二分之一内径大小的部分,注意不要将痰管剪断,中间部分保持连接,将痰管打开,在一端剪一个与中央孔同一平面的小孔,小孔直径已能穿过单鼻导管而不滑脱位宜,将剪好的痰管大孔套在气囊式套管的外径上,将单鼻导管减去鼻翼端,穿过气管套管翼孔,再自下而上穿过吸痰管一端的小孔,最后插入气管套管内。所有操作均统一培训并考核达标,遵守患者知情同意原则。
1.2.3 评价方法
评价两组置入氧气管2 h后氧气管脱出套管外以及氧气管折叠的发生情况。
1.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 13.0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氧气管置入后2 h内观察组脱出1例,对照组发生47例,观察组发生氧气管折叠1例,对照组16例,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氧气管脱出例数的比较 [n(%)]
3 讨 论
两种方法优缺点比较:(1)常规的固定方法,是用胶布将氧气管与气囊管相粘合,在患者翻身、咳嗽时氧气管口极易从气管套管内滑出,而改进的固定方法,双重固定,固定牢靠,大大减少了氧气管滑脱的几率;(2)吸痰方便。以改进固定法进行吸痰的过程中,从气管导管中将氧气管拔出,并将氧气管的末端向上从而可达到预防氧气管污染的目的。以常规固定吸痰时,单人操作则难以有效避免氧气管的污染,必须2人同时操作,或者待吸痰后及时对氧气管进行更换。(3)改良法清洁美观。改进后的固定方法,避免了常规法长期反复胶布固定留下胶痕,且硅胶管防水易于清理。(4)改良法省时省力,简便易行,不但可有效避免氧气管脱落,还可有效降低护士的工作量,使护士有更多的精力进行其他护理工作,其效果显著。
[1] 李晶,田兴德,白欢.气管切开患者氧气管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8):59-60.
[2] 林巧红,范红云.气管切开套管新固定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146-147.
[3] 郝清凡,曹亚梅.气管切开套管口加用氧气面罩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护理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6):2188-2189.
[4] 王丽娟,李武平.2种材料在气管切开导管固定中的效果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8):2765-2766.
[5] 周容,陈思红,杨懿.气管套管外口湿化纱布及吸氧管固定支架的研制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27):5998-5998.
本文编辑:王雨辰
R472
B
ISSN.2095-8242.2017.02.10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