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重庆市北碚区名人故居的开发利用
2017-04-27王怀梅鲁超楠巩吕
王怀梅+鲁超楠+巩吕
北碚区名人故居承载了厚重的乡建文化和抗战文化。自1927年至1949年,北碚乡村建设不止,救亡建国不休,众多领域的杰出人物都在北碚留下了足迹,留下了众多的名人故居,为北碚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但目前,北碚区的名人故居在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基于相关文献资料和调查数据对北碚区名人故居的开发利用现状和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其目的在于提升北碚区名人故居知名度、推动北碚区文化建设乃至重庆市名人故居类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
引言
名人故居作为重要的文物资源,见证了名人的成长和伟大事迹,反映了一个地区历史的变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因而,要重视对名人故居的开发利用。
2016年10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促进文物合理利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近年来,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日渐成为社会共识。同时,文物利用仍然存在着文物资源开放程度不高、利用手段不多、社会参与不够以及过度利用、不当利用等问题,各级文物部门、文博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创新实践,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此外,《意见》还要求,各地文物部门要高度重视文物合理利用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分类指导,出台具体办法,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推动文物合理利用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重庆市北碚区名人故居开发利用基本概况
(一)名人故居概况及类型
北碚区共有6处名人故居纪念馆,分别为卢作孚纪念馆、四世同堂纪念馆、梁实秋纪念馆、晏阳初纪念馆、美龄堂、国立复旦大学重庆旧址,占地面积8832平方米,展览面积1962.5平方米,藏品总量1.5万件(套)。
北碚区名人故居的类型与名人资源的主要类型是相对应的。其中,文化类名人故居最多,有4处(分别是四世同堂纪念馆、梁实秋纪念馆、晏阳初纪念馆和国立复旦大学重庆旧址);政治类名人故居1处(美龄堂);经济类名人故居1处(卢作孚纪念馆)。具体占比情况如图1所示:
(二)开发利用现状
北碚区博物馆致力于名人故居的开发利用,在各名人故居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包括文艺精品创作、校地合作、纪念活动和文化景区宣传四类),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如:梁实秋纪念馆、卢作孚纪念馆、四世同堂纪念馆同时被评为2015年度全市绩效考核优秀等次,位列全市综合排名第5。但是不可否认其在开发利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令人堪忧的现状。
1.开发利用程度方面。北碚区名人故居一般在节假日或活动举办日人流量较大,但是在平常时间却少有人去。并且名人故居只是作为活动举办地出现,并没有发挥其最大效用。此外,除了四世同堂纪念馆有重庆春雨文化公司入驻之外,其他名人故居目前都没有与商家合作,开发利用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品牌建设方面。在开展的活动中,缺乏统一的活动品牌建设,也缺乏对名人故居纪念馆整体性的建设,大部分活动地址选在卢作孚纪念馆或者四世同堂纪念馆,而忽略了北碚区名人故居发展的整体性,导致其难以形成较大的品牌合力。
3.受众方面。其活动大多针对学者、艺术家、中小学生,受众范围较小。博物馆的文物资源应该是面向所有人的,而名人故居吸引的游客也应该来自于社会各阶层。
4.关联度方面。在故居举办的活动之间关联度不高,除“小小讲解员”与“童声话碚城”这两个系列的活动有一定的关联度之外,其他活动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此外,活动与名人故居的关联度也不高,难以对故居形成比较好的宣传效果。
5.吸引力方面。在对北碚区名人故居开发利用过程中,主要采用事迹展览、书画交流、比赛等形式,不够新颖,难以为作为大多活动的举办地名人故居纪念馆吸引来较多的游客。
二、重庆市北碚区名人故居开发利用问题分析
(一)各个纪念馆占地面积较大,但展馆面积较小
土地有效利用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北碚区各名人故居中,比如:雅舍占地面积为662平方米,建筑面积152.25平方米,展馆面积大致为占地面积的四分之一;而四世同堂纪念馆占地面积为3450平方米,但建筑面积只有200平方米左右,展馆面积还不足占地面积的十七分之一。
(二)名人故居产业化程度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除了四世同堂纪念馆有重庆春雨文化公司入驻开办了“多鼠斋”之外,其他名人故居都没有商家入驻,产业化程度较低。并且目前北碚区博物馆关于名人故居与商家合作这方面还没有详细的规划。
(三)展馆内展品较多,但缺乏特色
在六处纪念馆内,展品大多直接挂在墙上或者摆放在展品柜里,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形式。对于展品的展览只是静态的叠加,缺乏动态的设计,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纵观所有的纪念馆,其展品的陈列大致都是如此,缺乏鲜明的特色。
(四)纪念品单调甚至缺乏
纵观北碚区这6处名人故居,纪念品的种类较少。在四世同堂纪念馆内,门口专门摆放纪念品的柜子里只有几本《四世同堂》以及《雅舍》。此外,还有少许的明信片,不过一般只有在名人故居内有活动开展的时候才有。在其他名人故居纪念馆内,情况更是如此。
(五)各个名人故居位置相对分散,没有形成集聚效应
北碚名人故居之间的位置较为分散,雅舍、四世同堂纪念馆、卢作孚纪念馆以及国立复旦大学重庆旧址相距较近,在北碚城區内,而晏阳初纪念馆和美龄堂的位置则相对较远,因而难以形成一定的集群合力。
三、重庆市北碚区开发利用的相关建议
(一)借助现代科技,增强名人故居活力
1.引进VR技术,有效弥补展馆空间的不足。目前VR技术已运用于游戏、视频甚至于体育训练等多个领域。引进VR技术,可以实现场景的再现,从而可以拉近景区与游客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有效很好的解决纪念馆场地不足的难题。
2.融合多媒体技术,增加展品生命力。可以从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的形式出发,利用现有的技术,通过一些软件的合成,做到让展品自己开口说话,讲述自己的故事。然后将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纪念馆的多媒体设备展示给游客,从而增加展品的生命力,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传播的功能。
(二)融入文化创意元素,加强纪念品开发
在纪念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那些具有文化创意设计元素的产品往往更加受到游客的青睐。结合名人故居的特点,我们可以用名人形象作为基础,采用夸张等手法绘制名人形象并对其进行形式多样的组合。例如:可以从纪念U盘、行李牌、冰箱贴、特色书签、鼠标垫等多个方面进行。
(三)促进名人故居联动发展
1.进行整体CI形象设计。将以北碚区名人故居所体现的“陪都文化”通过统一的视觉识别设计,予以视觉化、规范化、个性化和系统化,运用整体市场传播方式加以整合性宣传,使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
2.各名人故居联合举办活动,促进名人故居整体发展。各名人故居可以结合传统民族节日,系统开发具有北碚区特色的、贴近民众生活的文化活动。比如:在博物馆纪念日5月14日的时候,各个名人故居可以依托自己所展览的内容进行知识竞答活动,把各个名人故居设置为不同的关卡,闯过不同的关卡即可获得不同的具有名人故居特色的奖品,以此促进名人故居整体发展。
3.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与商家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整合北碚区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利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加强名人故居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与休闲饮食产业相结合,增强其对游客的吸引力。并通过实施一些政策优惠与商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这两者长期有效的合作夯实基础。
四、结语
名人故居作为重要的文物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名片。但是如何充分发挥其效用,增强其活力,是新时代下面临的新挑战。我们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名人故居不应该仅仅以文化事业的形象存在,而应该积极顺应国家大力推动文物单位开发利用的大趋势,结合文化产业,融入文化创意和科技的相关元素,不斷创新名人故居开发利用方式。进而不断提升北碚区名人故居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