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园合作功能缺失的问题分析
2017-04-27陈朱英
陈朱英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是当前学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是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和内在生命价值的追求。文章试图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与家园合作功能的影响进行思考,希望能对广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成长提供帮助。
关键词:家园合作;农村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55-01
农村留守儿童与"打工经济"相伴而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 不能得到父母的直接教育和照顾,他们面临着诸多的成长风险和问题。文章探讨了如何展开家园合作以补偿父母在家庭中缺位所导致的家庭功能弱化的留守儿童早期教育,并对如何开展家园合作进行一定的对策思考。
1.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园合作功能确实原因分析
1.1 家园合作表面化现象严重。随着国家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断的提高,不少幼儿园也开始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园合作问题,也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以帮助家长一同陪伴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可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具体的措施都是虚幻的,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处,所谓的家园合作也只是一种冠冕堂皇的形式而已,充其量就是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或是接送时简短的交谈,根本无法达到幼儿园与家庭的实体化合作,家园合作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1.2 幼儿教师对留守儿童家园合作认识不到位。不少幼儿教师会狭义的认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一般都不在身边,与孩子的爷爷奶奶开展家园合作是一件徒劳的事,。或许有些教师会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然而在一次徒劳无功后他们便会放弃日后家园合作的开展。还有不少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成长环境复杂,孩子的家园合作是自己无法把握的,所以在开始就会不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园合作问题。
1.3 留守儿童家庭方面配合的缺失。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不在家,以致教师不能很好的与父母交流,关注孩子的成长。而幼儿的监护人一般都是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他们认为他们身上最重的责任就是孩子的身体健康与安全问题,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就是完成了最好的监护责任。有些"有心之人"也由于自身的时间、知识水平方面的原因而无法积极参与,以致对于家园合作他们的态度是消极的,不给与幼儿园积极的配合。
2.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家园合作功能的策略
2.1 提升幼儿家长与教师家园合作的意识。俗语说:态度决定一切。要强化家园合作的功能就必须首先改变幼儿家长与教师对家园合作消极的态度,提升他们开展家园合作的意识。作为幼儿园的教师要积极主动的走进留守儿童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以便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对个别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关注与教育,要意识到家园合作对于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弥补具有重要的作用,家园合作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不能以短时的投入见效果,要做到持之以恒。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即使身处异地也要积极地与教师联系,了解孩子的近期发展情况,以便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一同解决孩子成长道路中的问题。要明白所有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此外,父母还应多于孩子的监护人交流,强化他们对家园合作的意识,以便他们积极投入家园合作中。
2.2 采取积极有效的家园合作形式。要想家长与积极的心态参与家园合作,幼儿园必须采取适合家长时间、知识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对于留守儿童教师的上门家访是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途径。家访能使教师直观的感知留守兒童的家庭情况,了解孩子在家中的具体表现,也可以把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情况传达给孩子的监护人,能他们对孩子的成长也有一个具体直观的了解。通过双方的交流,教师与监护人都能对孩子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的开展家园合作,帮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此外,教师走进幼儿的家庭关注幼儿,也表达出教师对幼儿的爱意,从而拉近家中与教师的距离,为日后的家园合作打下坚实基础。由于留守儿童的家长常年不在幼儿的身边,家园合作联系本是非常必要的。此外,幼儿园要做好科学育儿等的宣传工作,关注幼儿园宣传栏的布置,开展一些科学育儿的讲座,充实家长的育儿水平。
2.3 政府、幼儿园相关机构的支持。教师与家长是家园合作最直接的参与者,他们对留守儿童家园合作有效地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如果缺乏了政府、幼儿园宏观层面的支持,家园合作的开展也是开展的。幼儿园首先要明确家园合作的积极价值,鼓励与支持教师与家长开展家园合作。政府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与财力支持,可以效仿英国的"开端计划"给予相对弱势家庭给予更多的支持,可以帮助幼儿园联系相关的育儿专家开讲座,也可以在宏观层面宣传家园合作对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出版
[2] 宋睿.《家、园、社区共育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毕业论文
[3] 王新云.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社会化功能弱化的问题探析[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