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作文评改
2017-04-27黄建勇
黄建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77-01
作文教学成功的一个指标,就是通过教学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长期以来我们却把本来学生该自己做的事包办了,然后又叹苦。真是有点活该!所谓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作文评改的罪责应该占大头。在教学时,引导课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评改课也不能忽视。尝试从繁重而又效果不大的老师批改学生作文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每周专门抽出一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助式作文批改练习,以目前情况而言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可以让学生在评改中得到灵感和激情,消除对作文的厌烦和恐惧心理,激发对习作的兴趣,引发表达的欲望。这对学生能否写好作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逐步能使作文由乏味变成趣味。
1.个别指导评改
是指参与者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老师,另一个是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教师可先不要提出具体的要求,而是与学生同时欣赏其习作,在欣赏的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教师就马上向学生解释或分析清楚。如用错了字、词、句等;又如文章的结构、选材与立意等问题。教师在评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扮演家庭教师的角色,既互相讨论,又相互探究,双方以平等的身份去评改作文。因为这种评改作文的方法时间较长,所以教师还要有耐心与恒心,而学生也要有虚心、认真听取教师的评改意见。教师边讲边改、边启发边指导,让学生知道其中改和不改的原委,這样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会更加显著。另外还可以增进师生的关系、沟通师生情感,把作文与做人有机结合起来。面改要有计划,每次面改一批,是班级人数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其中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作文),一学期每个学生可轮到2~3次,这样学生收获会更大,教师的劳动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互改、互评
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桌或同学之间互改、互评各自的习作。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能准确的反映客观事物就必须认真修改。文章是给人看的,要让读者读懂、喜读,也必须修改,同时通过反复修改,学生会逐渐明白作文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积累写作经验,领悟文章"入妙之法"。在评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亮出具体的作文评分标准和要求。如是否按要求作文,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思想,材料是否典型,是否对材料作必要的分析;开头、过渡、结尾等结构层次是否分明;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文体要求;语言是否简练,用词是否得当,表达是否明确;写字是否工整、规范、认真;格式是否正确;是否有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是否有误;等等。在互改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规定具体的时间,让学生分组互改:即先由小组长主持,挑选出较好的一二篇文章来,然后又让作者在班中朗读自己的文章,给全班同学听,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出文章的结构、语言、选材等方面的优缺点。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具有归纳性的特点,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如果长期坚持这样修改作文,就会使全班同学的作文水平同时得到提高。其缺点是受时间的限制,若时间不够用,那么互评的结果也许会不太理想。但是我相信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欲望,因而它又具有鼓动性的特点。
3.集体评改
学生作文交上来后,教师稍作浏览,挑选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打印出来发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批改。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结构安排,或是语言技巧,学生都要进行深入分析,说出其褒贬。这种批改,能让学生明确作文中的某个问题,增强对作文的鉴别能力,提高作文水平。当然,对于组织学生批改作文,教师要切实加以指导,不能放任自流,不管是课堂纪律上还是作文内容的批改上。同时学生改过作文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批改进行评阅。
通过平日的作文教学实践来看,效果比较突出: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调动起来,阅读作文的兴趣加浓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可见此法可行。
4.读后感式评改
此种方法与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有点相似,就是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改、写评语与打分等,但是又有区别,那就是教师把作文的评语写成一篇完整的读后感或作文短评,从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种方法要求语文教师不能只读所评改的作文一二次就写评语或者给学生的作文打分。而是对"习作"进行详细的研究之后,才能把自己的"研究"写成读后感式的短评。短评要分析得细腻、准确,学生阅读教师给自己的评语之后,能够或尽可能知道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是什么,乃至自己如何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些教师在评改作文的时候,都要在作文本子上写的清清楚楚,千万不能走马观花地浏览学生的习作之后而打分,并写一二句评语之后就了事。这种方法具有研究性特点,它所花教师的评改作文的时间较多,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耐性与奉献的精神,否则,其效果也是不明显的。
学生自改作文,是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程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养成了自改能力,他将终生受益。学生自改作文不仅提高了学生作文的质量,也为教师减轻了负担。诚然,作文教学是个难题,我们的探索任重道远,我所论述的只是走出传统习惯的一个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