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类培养形势下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工作探究

2017-04-27宋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工作创新

摘 要:大类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学生管理工作在理念、模式、机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可以在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及网络平台应用方面加以改进与提升,以适应新形式下思想政治工作要求。

关键词:大类培养 班级管理工作 创新

大类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学生大类培养改革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体现在学生管理理念、方式、机制、模式以及思想教育等方面。学生管理工作可以通过转变观念、创新机制模式、完善制度体系、夯实队伍,以及借助网络技术新媒体,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等途径加以创新。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因大类培养改革存在分方向、分专业调整,面临传统教育载体(班级)、学生评价机制、学生管理模式等各方挑战,也出现并行的新问题新形式。[1]

1.学生班级管理方式存在单一性。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价值观念多元,活动空间扩大,活动自由度增加,以班级、年级为基础的紧密型的组织体系变得松散,学生日常活动缺少有效载体,日常管理难度加大。同时,学生入校两年后专业选择极易导致生源在各专业间的分配不平衡,专业冷热不均,学风两极分化。专业选择带来的专业热度不均不利于学科发展。此外,由于首因效应,学生更依赖于入学建立的班级与社交圈。在大类培养模式下专业分流后,原有班级打乱重组,学生重建新的交际圈较为困难,学生间的融合过程较长,往往新专业班级缺少凝聚力,活动开展阻力较大,同学间的交流、学习、互助等效果不佳。[2]

2.学生评价机制存在局限性。传统模式下,多数高校以综合素质测评作为奖评助贷的基础评价依据。虽然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方法与内容不尽相同,但一级指标都涉及德、智、体、美等几个方面,往往以专业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测评,范围小,人数少。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未来规划自由选课,可以跨专业、跨年级,甚至跨学院、跨学校,这必然造成同专业同班级的学生一起接触机会减少,彼此间的了解不充分,专业分流后成立的新班级,师生、同学之间需要重新认识和熟悉,学生间的德育、美育等互评难度加大;另外,学生人数众多,同一时间段不同学生所修课程的门数、课程难易程度不尽相同,考查课程、评选范围、比较对象的确定及对其做出客观的量化评价并非易事,这是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又一新问题。[3]

3.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分散性。以班级或团支部开展的党建团学活动已经成为各高校的主流思想教育形式。在新的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自由选课,原来的行政班级不再拥有共同的教师、教室、课程和上课时间,班级成员间流动性、离散性增强,维系学生群体的班级、团支部等正式群体的概念逐渐淡化由于专业几次分流造成班级学生熟悉度不高,相对集中的班级活动凝聚力不强,为集体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4]

因此,在新的大类培养形势下,为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班级管理模式亟待提出新思路、新方法。

1.构建复合型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大类培养模式下,为适应高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可以建立“辅导员+专业班导师+学生成长指导员”相结合的复合型学生管理工作机制。辅导员侧重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班导师侧重于学生的专业指导,高年级学生将专业学习中的切身体会经验与新生进行交流,以朋辈影响低年级学生。“辅导员+专业班导师+成长发展指导员”可以使学生在专业培养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有效指导和服务,确保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2.转变班级模式结合专业特点。根据分方向、分专业二次分流形式,保持原有行政班级班型不变,开展党建团学及日常各项活动。以专业为单位开展学科教育及相关活动。既满足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载体,又确保专业学习活动的有效平台,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生成互动性。

3.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学生綜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措施。在新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相应的奖评助贷各项评价指标需要进行相对调整,在考虑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综合表现,建立新的、更加科学的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把对德育的考核,创新能力的考核,实践活动的考核,实践表现的考核等融入到学生人才培养中,发挥评价机制对学生教育管理和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4.建立网络新媒体交流平台。利用网络开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可以克服时空的局限,解决大类培养模式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新问题。通过网络开设“专业班级”,以线下“行政班级”+网上“专业班级”的形式进行复合式班级管理。其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网上开设理论学习、时事政策、心理咨询、生活服务等栏目,借助博客、微博、微信,畅通师生信息交流渠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大类培养并行教育改革共进,在加强高校思想阵地建设的同时,如何适应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对于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需要高校德育教师完善管理机制,提升个人业务素质,为学生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虹帅.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4.(11)

[2]岳宗德.大类培养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508)

[3]单耀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3).

[4]周波.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科教导刊,2013,(35)

作者简介

宋静(1990.02-),女,硕士,助教,辽宁锦州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工作创新
浅谈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
探析技工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创新路径
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理念下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论述
关于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