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信息技术课
2017-04-27雷宾
雷宾
摘 要:“核心素养”是2016年教育界各个学科讨论的热点问题,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大多在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节课都有实践性的作业,我利用三上的制作卡片,三下的制作海报,四上的制作小报,四下的设计标志,五上的研究报告,六上的调查报告,以学生“核心素养”之“健康生活”为主题布置学生的作业
关键词: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 健康生活 作业
一、利用画图软件设计“珍爱生命”的作業
三年级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习了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和“金山画王”两款软件。在三上学习完“神奇的画王”和三下的“画图”程序后,结合安全教育和生态教育主题,分别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真实任务情境,让孩子在作业中不知不觉的提高了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增强了珍爱生命的意识,为文明交通,幸福健康生活上了生动的一课。
信息技术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安排了金山画王的学习,有兴趣的画板里有各种各样的画笔,有神奇的仙女袋,丰富的图库里有风格多样的背景图片,这都是为孩子绘画生态的风景、健康的生活图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且“傻瓜式”的软件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的孩子也容易上手。
从作业的功能来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趣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思维、技能、方法得以发挥和展示,设计“珍爱生命”的作业设计符合现实的需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又富有自主探究与思考的作业,符合学生内在的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利用不同的软件设计具有层次性、趣味性的作业,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形成技能技巧、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真正实现了自本课堂。
二、利用Word软件设计“健全人格”的作业
如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按照弗洛伊德对心理结构提出潜意识(unconscious)、前意识(preconscious)和意识(conscious)三层次的理论观点,与之大致对应的人格结构是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地处于“潜意识—本我”的意识人格,表现为“生理—安全需求”的动机人格。动机理论的基点是需要,其中一项就是安全需要:当生理需要相对充分地得到了满足,安全需要就作为支配动机出现了,它包括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见性等需要。这也正好吻合了学生“核心素养”之“健康生活”的理论。
笔者在教学时发现,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的内容是《精益求精做小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的内容是《设计制作标志》,利用这两节课,设计关于安全的小报和安全警示标志。
学生利用word中所学的文本框、艺术字、基本形状等功能,快速的完成一幅幅自主的课堂作业。现真实生活情境的创意与结构化设计,学习方式、学习目标从整齐划一到以生为本的个性化选择。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角去尊重每一个学生,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情趣、充满张力的作业环境;在作业评价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过程,用多维度的评价方法唤起学生为下一个学习目标而继续努力的学习激情,促使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利用Powerpoint软件设计“自我管理”的作业
2017年将开始逐步启用的新课程将“核心素养”分为六大内容,其中之一是具有明确的自身定位和自信,得以自主生活的“自我管理”素养,它是一种非认知性素养。当学生到了小学高段的时候,全体教师需要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自我管理,确保学生在班级里的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素养。
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即将小学毕业的现状,让他们明确自我管理目标,如,科学规划自我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明确中考学校,初步明确人生发展目标等。那么,设计一个优秀的自我管理的PPT,便于他们在班会的时候进行交流是必不可少。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展示调查成果》,正好是利用PPT设计一个成果报告,我在教学时将它改为设计一个“自我管理”的汇报PPT。
孩子们在思考、设计、交流自我管理方案的同时,完成了信息课的作业,是一种自本的作业,目标是自己制定的,做起来心情是愉悦的,不在是传统的“管、卡、压”,同时也培养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促进孩子们核心素养之“自我管理”的自身发展。
作业设计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核心素养”下的信息技术课,应该有围绕核心素养的有效的作业设计,这不仅能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很多地方放都能围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来设计信息技术的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