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中学语文“散文阅读”中的审美教学
2017-04-27罗佳佳
罗佳佳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课程布局有不少散文,在这些散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去欣赏散文的美,即就是"散文阅读中的审美教学"。本人从整体感知,发挥想象,深入体验,仔细品评等几个方面指导教学,目的是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散文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散文阅读;审美教学;感知;想象;体验;品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28-01
散文是"文",特别是选入教材中的散文多是大师的名篇,更是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或构思精巧,或意境优美,或情真意切,或热情奔放。有的淡雅清新,有的绚丽灿烂,有的细腻传神,各有不同的美学风范。但是接受美学告诉我们,一部作品的真正完成在于读者的阅读,同样,散文的美也只有在审美鉴赏中才能实现。那么,怎么样才能充分感受作品蕴藏着的丰富的审美内容,并由此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呢?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最好,本人以课内外一些文章为例进行分析和阐述。
1.整体感知
对审美客体感知,是审美实现的基石,"美则凭直感的能力去认识"(《鲁迅全集》第四卷)。尽管这种"直感"往往显得比较粗糙,却始终影响着情感、想象、理解等一系列审美心理活动的完成,所以不轻视或忽略。由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文字不象线条、色彩、音乐和体形那样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受而引起愉悦,因而感知的整体性尤为重要。如学习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先反复诵读全文,此时不要拘泥于个别词句含义的推究,应该摒弃于一切试图解释的努力,融整个身心去把握作品的语言所给你带来新鲜的感覺,也就是把握语感。"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文中的这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摧人泪下"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秋天的怀念》),使人感受到母爱的圣洁、崇高,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2.发挥想象
叶怪陶先生说:“要鉴赏艺术,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叶怪陶语文教学论集》)想象审美实现的关键,可以说,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阅读,更谈不上从作品中得到美的享受。"直感"是值得重视的,但只有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使"直感"充实、丰满和深化。所以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把那些静止的字句化为活的画面,把课文各部分描写的形态经过想象的整合呈现出完整统一的形象或情境。茅盾的《风景谈》,语言准确生动,注意对色彩、声音、形态的描摹和勾勒,画面感很强,是进行想象训练的理想范文。譬如第一幅画面"沙漠风光"抓住"单纯而强烈的反光"、"四顾只是茫茫一片"和"只是热作烘烘的火响"这几个沙漠的特征,结合日常的生活水平感觉展开联想,在头脑形成了一幅沙漠全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动自己的感官,沉没于作者所描绘的那种境界中;黄色的背景,黑色的点、线,铃铛的柔声,还有一方猩红大红旗,一种质朴、庄严的美感会汕然而生,“因此,这里的“风景”也就值得留恋,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疲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内容的。人创 造了第二自然!”这多美的语言啊,让享受到无比高贵的精神粮食。
3.深入体会
从直观感知到想象再现还没有完成审美的全程,还必须深入地体验作品中的丰富情感,“因为语言是一种想象性活动,它的功能在于表现情感……任何特定思想的表达都是通过表现伴随它的情感而实现。(科林伍德《艺术原理》”而散文正是以真情坦率的感情抒写构成它特有的魅力,优秀的散文作品,之所以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一个突出的原因便是具备了强大的感情力量,永久地激荡着读者的心怀。所以在形成生动鲜明的印象的同时,还应细细体会作者寓于其中的复杂情感。
4.仔细品评
审美的真正实现是既能入于其中,又能出于其外。所以必须对作品深藏的意旨和外在的形式美进行探寻和鉴赏,只有经历这一步,审美欣赏能力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散文的艺术鉴赏可是多方面的,或语言、或意境、或结构、或感情等。当然每一篇作品鉴赏不可能面面具到,而应突出重点。如《《秋天的怀念》,可分析母亲对儿子的爱,感受母爱的伟大和圣洁;《大明湖》体会它的色彩之美;《秋夜》则可分析它构思的精巧,意境的深远。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作品鉴赏能力,还可以采用比较阅读法,即把同类同题材或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对照,分析他们的异同,各自的语言特色和结构风格。如阅读《石榴》,可同时看郭沫若另一篇散文《银杏》;学习《绿》,又可以拿来冰心的《绿的歌》与之对照。这样的比较阅读,不仅能有更深的理解和更高层次上的把握。
上述几方面是散文阅读中审美实现的基本序列,当然这不是机械的,实际情形往往是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各种心理活动同时发生和作用。感知离不开想象,想象同样是在感知的诱导下进行的,理解则贯穿始终,所以,它们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要想切实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必须反复的训练,散文阅读是这样,其它文学作品的欣赏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中学语文教程
[2] 中学生课外读物
[3] 《郭沫若散文集》
[4] 《朱自清散文集》
[5] 《艺术原理》--科林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