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备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2017-04-27赵勇
赵勇
摘要:备课是教学经验的一种创新,是教师教学的课前准备,是教研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再结合实际传给学生,内化给学生的过程。只有求真、务实、备出特色,抓住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能力,才能备好思想品德课。
关键词:求真;备出特色;备教材;备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71-0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开始实施,校本研究人人皆知,但学校教研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备课却没有多大的改观。不少教师把备课看成一种形式和任务,为备课而备课,为应付教学常规检查而备课,他们备课并非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而是为学校的教学常规检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而准备的。因此,在日常备课中,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现象:要么买本教案书来抄袭,要么把原來的教案进行复制,或者简单对付了事,还有的课后再补,以备检查。这些都是见怪不怪的事了,正是如此,使课堂教学变得低效,甚至失败。
其实,备课简单地讲就是课前准备,是一个总结经验升华经验的过程,是教师把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提炼,再结合实际传授给学生,内化给学生。
那么,如何才能备好初中思想品德课呢?以下是笔者的观点:
1.备课要求真务实
教学的主要环节是课堂教学。而课堂应该属于学生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在课堂上,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为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教师在备教学内容的同时,更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方方面面,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甚至是多套方案,以满足学生的学,教师的教的需要。因此,备课决不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想当然地设计,更不是复制教案。教师要有"备"而来,在课堂上才会挥洒自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公民生活离不开法律》这一节内容,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深挖教材,拓宽资源,再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与学生实际进行备课。内容涉及公民出生时与法律的关系、以及公民在儿童时代、青年时代、成年后与老年后都与法律有方方面面的关系,因此,公民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其中,学生特点包括年龄结构,性格特点等,学生实际主要指知识水平、生活环境、学校环境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外,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学会、会学。
2.备课要有特色
思想品德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这门课程对课程资源的要求较高。不同的教学资源体现不同的特色,因而使教师的备课呈现自己的特色。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不仅要充分发挥教材功能,还要尽可能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要求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实践,倡导合作学习。常见的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如图书、照片等;音像资源如VCD、教育软件等;实物资源如图书馆、纪念馆等。人力资源如专家、社区工作人员等。那么,如何才能体现课的"特色"?根据班级与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从多种角度认识、分析某些社会问题;同时,善于利用多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考虑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特别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3.备课要深研教材
备课的一个重点环节是备教材,因此对教材的处理至关重要。一是要求内容要适量。一节课要选适量的教学内容是比较难的,因为学生的实际不同。内容少了,进度跟不上;内容多了,学生压力大,有可能什么也没学到,欲速则不达。所选内容应与教学目标一致。二是目标必须明确,过程要连贯。有了适当的内容,再把它们分成一定的目标来完成。在教学新内容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贯,做到过渡自然,学生能理解。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教学也应逼真。同时,应注重教材中的课堂小结与作业。每课结束时,应让学生明白本课时学了些什么知识,了解那些知识,重点掌握那些知识,重点知识可以设计成作业。
4.备课要重备学生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备课和设计教法时,要从学生的心里发展规律出发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主动学习,获得发展与提高,还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把握细化教学目标,努力将教学目标落实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围绕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年龄特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备课时,要结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有针对性的进行关注。比如说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基础、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家庭情况等,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课堂教学分层进行,对需要特殊照顾的学生,要对其"开小灶",因人施教,分类指导。设计课堂练习时,也要让人人都有收获。
总之,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前提,是教研的基础。它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如果课备得好,能使教师从从容容,潇潇洒洒地上课,无匆忙之感;能使学生轻轻松松,愉愉快快地听课,无厌烦之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