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瑞士两大演讲彰显中国正能量和领导力
2017-04-27陈向阳
陈向阳
2017年1月15日至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访问在瑞士的国际组织。面对反全球化暗流涌动与国际形势动荡多变,习主席登上达沃斯和日内瓦联合国讲坛,先后发表两场重要演讲,为“新陈代谢”扑朔迷离的世界指明方向。
达沃斯演讲力推经济全球化的“人间正道”
2017年1月17日,应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邀请,习近平主席出席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为“多事之秋”的当今世界指点迷津,为经济全球化持续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首先,习近平首次与会时机特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前,个别西方大国领导人逆流而动、开历史的倒车,对外推行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单边主义、孤立主义、霸权主义,推崇唯我独尊、唯利是图、以邻为壑、自我中心、本国至上的零和游戏,导致世界不稳定与不确定性大幅上升,人类社会再度面临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进步还是倒退、光明还是黑暗两种前途命运何去何从的重大抉择。
习近平以天下为己任,就坚持并完善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等发表重要演讲,激浊扬清、当仁不让,旗帜鲜明地反对倒行逆施与歪风邪气,为国际社会传递正能量,进一步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此次年会主题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该主题与当前国际形势失序无序和亟待“大国担当”高度契合,堪称为中国“量身定做”。
其次,演讲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要点有四:一是辩证把握经济全球化“双刃剑”的本质,趋利避害。提出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其好处。二是精准“把脉”当今世界经济长期低迷的症结所在,阐释对症下药的“四个模式”。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要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要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要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三是强调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兼贡献者,阐明“中国贡献”与“中国机遇”。强调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不会关上,同时敦促“各国的大门也对中国投资者公平敞开”。四是推介“一带一路”倡议,造福沿线各国,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习近平郑重宣布,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
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擘画“人类命运共同体”
应联合国新秘书长古特雷斯邀请,习近平主席于1月18日造访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唱响时代主旋律。
习近平强调要“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并为此系统阐发“中国方案”,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演讲高屋建瓴、有的放矢、指引未来、充满新意,通篇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其要有二:
首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包括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五大支柱”。一是,政治上“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二是,安全上“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三是,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四是,文化上“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五是,环境上“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其次,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强调中国将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力军,重申“四个决心”。一是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二是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三是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问交往的指导原则,同9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将进一步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四是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将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习近平演讲既充满理想又立足现实,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他郑重宣誓,“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赢得国际道义制高点,指引中国外交新航程
习近平达沃斯演讲引导有关经济全球化的讨论聚焦休戚与共、携手合作、共克时艰,树立了中国作为世界发展正能量的积极形象。演讲赢得与会人士阵阵掌声,施瓦布主席和各方均高度评价习近平向世界传递的重要和积极信息,认为习主席的“历史性”演讲正当其时,为各界增添了信心,指出中国正在为全球治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国际社会应欢迎中国提出的原则和倡议。
习近平日内瓦演讲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描绘了蓝图,为国际体系变革与完善指明了道路,体现出中国与国际社会同呼吸共命运、将自身发展同各国共同发展有机结合的高度自觉。与会人士交口称赞习主席对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的前瞻性思考,认为中国正成为国际体系变革中最积极的因素,正成为推动全球治理改革中最活跃的动力。
特别是,与随后的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就职演说(1月20日)相比,前者以天下为己任、坚持经济全球化,后者以本国为中心、鼓吹贸易保护主义,中美两大国领导人境界之差距可谓云泥之别、天壤之别,国际舆论更是对中国点赞不已。
习近平演讲在一定程度上也象征着世界权势与经济全球化领导力的转移。此次演讲的大背景是,当今世界格局演变呈现“五多五化”,即:主要力量多极化,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脱了欧的”英国、日本、印度等“一超六强”;力量对比多層化,包括美、中俄欧、英日印三个层次;国际行为体多元化,包括主权国家与各种非国家行为体;大国互动多样化,包括西方与新兴大国两大“集群”博弈、主要力量之间双边与三角博弈;中国身份多重化,GDP总量乃至综合实力“世界第二”,但仍是发展中国家。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主要来自美国的“强劲逆风”,中国此刻主动对外发声和传递正能量也就显得愈发关键而及时。
“乱云飞渡仍从容”,展望未来,引导经济全球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道远、不乏挑战,中国将大力弘扬义利兼顾、德力俱足、刚柔并济、兼善天下的“中华务实王道”,通过自身崛起不断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