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晖映照曙色新
2017-04-27吕凤茹
吕凤茹
用“型男”来说明他的身材,是恰切的;用“儒雅”来描述他的气质,是精准的。
余晓晖于办公室所在楼层的会议室接受记者采访。他吐字清晰,语速较快,给记者的初步印象是“严谨沉稳”外加“思维敏捷”。
一个小时的访谈,一直围绕着工作经历这条主线。作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信通院)的总工,从公共政策到技术问题,从国家意志到产业创新,他讲起来不假思索,逻辑分明,体现了他多年从事研究工作的深厚功底和不凡业绩。
顺应趋势:从电话网到互联网
余晓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到信通院的早期工作是在领导带领下开发全国电话网网络模拟仿真系统,写代码,进行调试,干得很投入,系统成为当时国家网络优化和规划的重要平台。199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有一个支援我国实现通信现代化的项目,已经有了三年工作经历的余晓晖成为了该项目的成员之一,到美国接受了为期四个月的培训。这次培训,让他大长见识,全面了解了国际通信业的发展状况,接触了最顶尖的技术。回国之后,他和项目组的同志们一起撸起袖子大干。为了使网络资源利用更高,用户体验更好,他们研究固定无级路由技术,进行网络话务流量控制,在全国最繁忙的城市进行试验,然后推广到全国,不仅提高了网络运行效率,还显著增强了安全可靠性。他和他的团队给某个区域的网络进行优化,两三个小时之后就能得到明显改善,那种立见成效所引发的价值感,真是不可言说。
余晓晖和他的团队由此受到激励,不断努力,持续创新,将长途电话网网络结构、路由优化和流量控制等理论研究进行得既深入又系统,总体技术方案经过一次又一次改进优化更加成熟。然而,就在他们对自己研发的技术无限自信认为前景无限美好之时,互联网横空出世,以不可阻挡之势商业化,迅速“淹没”了电话网络。
投入多,研发深,却在一夜之问从研究方向上失去了生命力。这对余晓晖和他团队的打击有多沉重可想而知。但陷入沮丧之中难以自拔,并不能改变残酷的现实一分一毫,顺应趋势是智者的首选。为此,他们以决绝的姿态转向了没有研究基础的互联网领域,开展互联网网络优化方面的研究,同时,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等大企业做规划。
理智上是迅速转向了,情感上却总是为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没了用武之地感到痛惜。余晓晖说,其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在填简历时,都不愿意写上这一段儿,感觉是选择了一个落伍的领域。其实,世上真的没有白走的路。那段经历养成的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因为当时的工作针对的是全程全网,在无形中培育的整体概念和系统思维,对他后来偏宏观的政策研究大有裨益。并且,最近几年余晓晖致力于工业互联网的研究,当年做电话网络时的仿真研究经历,对理解当前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也切切实实地派上了用场。
发现趋势:从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
余晓晖说,在他二十几年的工作历程中,能够感到有明显进步的是2003年。那一年,他参与了关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有关现代服务业和通信服务业的研究。这个课题与他以前的研发工作在对象上有承继关系,但在特性上却完全不同,他要从很深入但相对较窄的通信技术向比较宏观的产业和政策研究转向,他需站在更高的位置,以国家发展的视角,从通信系统出发,关注到与之相关联的所有系统。这个课题,给余晓晖科研学术范围开辟了一条为政府决策做支撑工作的路径。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手机,谷歌组建了安卓系统产业联盟。余晓晖隐约意识到,这可能引起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对产业生态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因此提出开展移动互联网的研究这一想法,得到了信通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院里出资设立“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开展深入系统研究。2008年,课题组提交了完整报告,从移动操作系统、移动智能终端技术到对平台化竞争和产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从开放体系、移动应用等重大变革到我国的战略、路径与政策建议,都做了系统研究,对移动互联网变革态势和规律做出了前瞻性研判,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是发展方向的结论,这比2010年国内业界达成较普遍共识提前了两年多,主要结论到目前也不过时。
继对移动互联网前瞻性研究,余晓晖又在院里的支持下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工程院的物联网课题,在国内首次对物联网开展了全面系统性研究,提出了物联网内涵定义、核心要素、网络体系架构、技术产业体系和产业图谱、我国发展战略与路径及相关政策,研究成果被多个部委应用,有力支撐了国家物联网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物联网专项行动计划等制订和出台。
与余晓晖的团队有过多次合作的某国外机构用“专业”一词来评价他们,其一是科研态度专业,对IcT领域的研究有着一以贯之的诚意,其二是科研方法专业,对ICT领域的研究深入透彻科学。余晓晖在接受采访时说,求真务实是信通院的学术传统,他承担的课题取得成绩获得奖项无不得益于此。
自2000年起,余晓晖承担了国家相关部委一系列重大课题,参与了多项国家重大战略和文件的研究与起草工作,系列成果有力地支撑了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行业管理和政策制定。项目曾获邮电部科技进步奖、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等10多项奖励;2000年,他被授予“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称号;2010年,他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他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推动趋势:从“宽带中国”到工业互联网
2011年,余晓晖担任信通院总工。作为信通院科研及政府支撑工作的总负责人及学术带头人,他带领全院不断完善科研机制,提升科研水平,打造人才梯队。
“国家高端专业智库、行业创新发展平台”,这是信通院的宗旨定位。余晓晖大学毕业就到信通院工作,与这个科研单位一起亲历了我国信息通信业由小到大、由弱渐强的历史进程,为我国通信业跨越式发展和产业创新壮大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记者采访余晓晖前不久,他刚婉拒了一家知名媒体的采访邀请。他说:“信通院是个很高的平台,近些年在国家ICT领域重大战略、重大政策制定和行业创新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国际ICT领域有较高影响力,与最项尖的企业包括研究机构都有成功的合作。这是信通院独具的势能优势,如何更好地将这一势能与产业发展动能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服务是我们的使命。至于个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勤奋,专注,敬业,严谨,信通院办公室主任武骏和科技发展部主任王雪飞都是这样评价他的。
“他工作量很大,我们都怕他的身体吃不销。”面对记者的采访,武骏和王雪飞不仅表达了他们对余晓晖在国内处于顶尖的科研水平的由衷钦佩,还流露出对他因一心扑在工作上身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切实担忧。
而余晓晖呢,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只字未提自己的辛苦和付出,谈话的重点始终在他承担的重要课题上。比如,作为专家组副组长和起草组负责人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课题,对国内外宽带技术、网络、产业和应用开展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我国宽带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实施路线图和政策措施,研究成果有力地支撑了国家“宽带中国”战略的制定和出台。再比如,近两年正在做的工业互联网的系统研究,将新兴的互联网技术用于不同类型的传统工业企业,很有挑战性,但意义重大。
数字双胞胎,工业云和工业数据平台,关键软硬件的支撑……余晓晖带领着整个团队乐此不疲地进行着系统性研究。“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取得成功,其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余晓晖一边脚踏实地地奋斗着,一边壮志凌云地憧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