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故乡乐
2017-04-27
一天下午,担任村支书的堂弟打来电话,说今晚村里乡亲们自娱自乐,搞一场文艺演出,想接我这个“老团长”(我当年曾当过家乡小剧团的团长)回去看一下。他说:“反正你已由岗位退下来了,何不回老家乐呵乐呵?大家都挺想你的!”我感动并痛快地答应了。
刚吃罢晚饭,老家开出租车的侄子就来县城接我了。县城离老家不到15公里,大约一刻钟我们就赶到了。堂弟及当年的旧友们一窝蜂似地围了上来,那股亲热劲儿比当年一点不差呢!在交谈中,大家免不了忆起我与他们一起办小剧团时的情形,纷纷打开了话匣子。这个说,“当年咱村的演出可在县里出了大名呢!”那个说,“还不都是你这个‘ 团长又编又导,操了大心哪!”堂弟在一旁故意“揭短”道:“他呀,也惹过事呢。那次去郑庄演《红灯记》,该敲锣时他不敲,不该敲锣他‘嘡地来了一下,可把我这个‘鸠山当猴耍了一遭。 ”我扑哧笑了:“那还不是因为我看到台下人太多,一走神儿忘了敲锣,后被掌鼓板的立柱用胳膊顶了一下,我一激灵就‘嘡地……”大家都忘情地大笑起来。
在众人簇拥下,我来到了人头攒动的剧场坐定。嗬!这个剧场可不是当年的模样了,看那雕梁画柱、恢宏宽敞的气派劲儿,没上百万的投资肯定下不来。8点整,演出正式开始,报幕员是一位清秀的女孩,约摸十八九岁的样子,听说是当年扮演李铁梅的王娟的女儿。她带着一脸甜甜的笑,用清脆的嗓音报出了第一个节目:“秧歌《欢天喜地庆丰年》,表演者——村花会队。”霎时,由大幕两侧跳跃出两队劲舞着长长彩绸的男女,他们在欢快激越的锣鼓声、琴弦声和唢呐声中忘情地扭动着、歌唱着,个个脸上都笑靥如花。第二个节目是村妇联的喜剧小品《送上门》,演的是本村村民赵山由穷变富后,岳父又主动送女上门的故事,引来观众阵阵欢笑。第三个节目是一群青年的集体小合唱《奋进,新時代的我们》,歌声充满朝气、铿锵有力。再接下来就是一家一户的演出了。有我原来的老邻居张挺家表演的歌伴舞,有村西大槐树旁住的徐刚家表演的《三句半》,最抢眼的还属康占武一家老少三代表演的京剧《沙家浜》“智斗”一场选段,爷爷、儿子、孙女三人那一招一式、行腔甩调还真像那么一回事呢。
就在晚会即将结束时,不知谁在台下喊了一声:“请‘老团长上台表演一个节目!”顿时,剧场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面对这突然“袭击”,我一时有些发懵,但也只好快速登台,给乡亲们深鞠一躬,即兴来了一段赞美家乡的评剧小段:“我的家乡变化大,文明生态绽新花,幢幢小楼拔地起,宽敞路面多光滑,小桥流水江南景,街心公园美如画,多亏党的好政策,我的家乡比都市一点也不差……”未等我音调落完,堂弟也一步跨上台,紧紧攥着我的双手大声说:“大哥!再回来当你的‘团长吧,你侄子开出租车,来来去去也挺方便的。”我一时不知所措,继而无比激动地说:“待我回去与你嫂子商量一下,兴许还要回来长住哪。”掌声再次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