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谓“别枝”

2017-04-27南洋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野鸟柔光意趣

南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有“明月别枝惊鹊”句,对于它的意思,向来是众说纷纭。有人将其理解为“明月升起,鳥鹊被惊动,飞到另一枝树上去了”,有人将其理解为“明月升起,鸟鹊被惊动,飞离了树枝”,更有人将其理解为”明月升起,渐渐远离树枝,鸟鹊被惊动”。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

其实,会对这句诗的意思产生错解,主要是因为对“别枝”一词不够熟悉。

“别枝”一词的出现总是和鸟及昆虫的飞动有关,一只鸟,一只蝴蝶或蜜蜂,倏地飞走了,不知栖落在哪一处的树枝上,这情景激起了诗人的疑问和想象,于是,带着对“别枝”的无穷遐思的诗句就出现了。诗是讲究回味的,未知的东西是唤起无穷想象和回味的酵母,“别枝”上的情景是不可知的,这不可知的空白让诗人的美好想象得到了无限的延展,因此,诗意就在疑问所带来的空白中产生了。“别枝”并非眼前之所见,疑问和猜想带给人意趣。“别枝”之美不是一览无余的,而是曲径通幽的,清人有诗句“细草自黏残雨碧,斜阳犹照别枝红”。斜阳草树本是一种常见的景象,而“别枝”一词却让诗意在平直中生发出了趣味,斜阳照在“别枝”上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不可知的隔膜能激发读者美的想象。

诗意之美在于“曲”,高明的诗人总是尽量避开一览无余的“直”,“别枝”之美即是“曲”之美,它在若即若离间唤起对诗意的想象。当代诗人陈振家有“隔叶柔光筛碎影,别枝野鸟叫啁啾”的句子,上句之美在于“隔叶”,阳光直射在叶上是无美感可言的,而隔着叶子的柔光漏下细碎的影子,就在隔与通之间萌生出了诗意,下句之美在于“别枝”,野鸟啁啾,到底在哪一枝上啼鸣呢?不知鸟的踪迹,才让人深深回味,这种诗意之美,与“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妙处相类。宋代诗人李光也有“黄鹂不肯檐间语,隔叶相呼过别枝”之句,黄鹂不在檐间啼唱,隔着树枝树叶相呼应和,又忽然飞到别一枝树上去了,其中的“隔叶相呼”有意趣,“过别枝”也有意趣。

古人除了写鸟与昆虫飞上别枝,还经常写花开于别枝,王安石写荼蘼花有“红蕊似嫌尘染污,青条飞上别枝开”的句子,写荼蘼花出尘幽独,它孤独地开在别枝之上显得是那样的卓然于世。“别枝”不同于眼前的枝枝叶叶,它是别有一番风景和滋味的,“翠蛾遗种吐纤蕤,不逐西风曳别枝”“润催庭柳将开眼,冷送江梅欲别枝”“觉来却怪庄周蝶,绕尽残枝过别枝”,其中的“别枝”都传达给人另一处才有的妖娆和情致。

现在,再来看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明月在空,“月出惊山鸟”,被惊动的鸟鹊一下子飞到不知哪一处的树枝上去了。不知它栖落在哪一枝上,这正是诗歌的意趣所在。从对仗的角度来说,“别枝”对“半夜”,都是偏正结构,也比将其理解为“离别树枝”这样的动宾结构要严谨得多。至于某些人将这句诗理解为“明月升空渐渐出离了树枝”,那纯粹是无视自然规律和习惯语境的望文生义。

[作者通联: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野鸟柔光意趣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野鸟与笼中鸟
野鸟
略述《篱园秋实》的壶中意趣
汉字的水墨意趣
静物台、柔光棚大比拼
亮黑配色上阵 金立S9双摄柔光自拍全新发布
肆意慵懒
从中国牌到中国意趣——论当代实验艺术中的传统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