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文老师的形象是如何“逆袭”的?

2017-04-27曹加明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逆袭徐先生国文

曹加明

经典的文本犹如蕴藏着丰富奥秘的茫茫林海,读者只有细细窥探,才有可能窥得其中一二。如果教师能够对看似寻常的文本细节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在他们“忽略掉的、以为是不言而喻甚至是平淡无奇的地方”揣摩品味,将会“发现精彩”,从而更好地理解体会文章内容,也会使学生慢慢养成细读、揣摩文本的习惯。下面以梁实秋先生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为例,发掘其细节的精彩之处。

一、从调侃到戏谑

如果说写徐老师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是客观写实,“我们”给徐老师起绰号“徐老虎”、将他作为“漫画的对象”是轻微的调侃,那么,说徐老师“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则无疑已经带上了戏谑挖苦之意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甚至在保留至今的一些方言土语中,称一个人“好像是在给谁穿孝”是对人的一种咒骂,虽然不能断然说文中表现的是“十八九岁”的青年学生对徐老师的刻意咒骂,但其中蕴含着戏谑甚至不敬之意也应该毋庸置疑的了。

从调侃到戏谑、不敬,正是起初作者对国文老师徐锦澄先生的态度。“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这一细节描写,其实这正是作者欲扬先抑的写法中“抑”得最深的一笔,“抑”之深,才更见“扬”之高;抑的是徐老师的“古怪”外貌、个人卫生习惯方面不拘小节的一面,扬的是徐老师内在的素养和对职业的坚守。

二、由误解到尊重

“我”对徐老师态度发生较大转变,缘于一次师生“冲突”——作文课上,一位“性急”的同学在徐老师没有写完题目的情况下发问,被喝了酒的徐老师批评;“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因为“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因而被徐老师怒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很多执教者都关注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这一部分,这当然是徐老师赢得“我”尊重的原因。然而,遗憾的是,不少读者忽略了此次事件中,学生对徐老师的误解。“挺身分辩了几句”的梁实秋和那位“性急”的同学为什么会一起被徐老师批评呢?“我”为什么会“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呢?

此次师生“冲突”之前,国文课上,学生一般是什么状态呢?我们来看一下作者在文中的交代——“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下午的课全是国语讲授,下午的课稀松,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学生要么缺席,要么来了在午睡,要么读小说,要么写家书,要么“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要么“逗先生开玩笑”。国文先生们呢,“不过是奉行故事,乐得敷敷衍衍”。 徐老师的状态呢——“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是“我”当年对徐老师误解的直接叙述,可惜的是,此句却往往被读者所忽略。

学生在国语课堂上一贯的拖拉懒散、心不在焉的状态,徐老师应该早就看在眼里,更是急在心里了,他应该早就想整顿一下这种课堂状态、扭转一下学生轻视国语的看法了吧!这一次,面对那位“性急”的同学和“挺身分辩了几句”的“我”,徐老师终于爆發了!但,“多喝了两盅”的徐老师的怒火绝对不是借酒发挥、小题大做、倚老卖老、扩大事态,也不仅仅是对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捍卫,而是出于内心深处的对于教师职责的坚守,出于对学生负责的严肃态度。因为徐老师对学生爱之深,才责之切!

如果读者把徐老师“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骂人”当作“正当防卫”,把徐老师的这次发火看作是“防卫过当”,那么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误读了徐老师,因为徐老师何曾将学生看作对手来“正当防卫”?这岂不是太曲解、窄化了徐老师吗?多年以后,“我”终于真正读懂了徐先生对学生“怒其不争”的良苦用心!徐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至此实现了从被误解到被尊重的跳跃。

三、从敬重到仰慕

徐老师辅导“我”作文之耐心细致,使“我”成为“受益最多的学生”;“徐先生自己编辑教材”新旧兼收,内容丰富,不仅如此,徐先生还讲得眉飞色舞;徐先生在课堂上朗读吟诵文章更是“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徐老师批改作文的独特新颖有效,徐老师教“我”的作文技巧等等,都让“我”钦佩不已,“我”对徐老师的敬重之情在字里行间流淌。

文章结尾,谈起徐老师时,“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的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自然容易让学生产生“怅惘”之意,但是仰慕之情又因何而生呢?其实,文本细节已经向读者透露了:

1.不同流俗,执着坚守

在学生们懒懒散散时,其他国文先生们“不过是奉行故事,乐得敷敷衍衍”,而徐锦澄先生却是不同流俗,对学生严格要求,执着坚守着自己的国文讲台,哪怕被学生误解。

2.兼容并包,倾情投入

“徐先生自己编辑教材”“新旧兼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倾情投入——讲解《林琴南致蔡孑民书》,“眉飞色舞”;范读吟诵文章时,“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让后世读者向往不已!

3.学识广博,循循善诱

徐老师思想学术视野开阔,面对“十八九岁”的青年学生,徐老师循循善诱。徐老师在教学张东荪的时事新报社论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个细节,是写徐老师不能免俗地夸耀自己当年也曾经“阔过”、和名人同一桌吃过饭吗?当然不是!那么,徐老师介绍自己曾经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的用意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这正是徐老师的循循善诱之法!徐老师想借此传达给他的学生们的是——张东荪这样的文化界名士,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他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只要专注于学业,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完全可以成为张东荪那样的名流!

总之,梁实秋先生心中的国文老师的形象经历了由“山谷”至“山峰”的攀升过程,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细节——“学生忽略掉的、以为是不言而喻甚至是平淡无奇的地方”,并且“揪住不放”,就会发现国文老师的形象在梁实秋先生笔下完成了从调侃到戏谑、由误解到尊重、从敬重到仰慕的完美“逆袭”!

[作者通联:江苏灌南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逆袭徐先生国文
转弯, 也是人生的一种前进方式
打麦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很久
我的逆袭大作战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很久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很久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