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互联网+党建”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

2017-04-27卢遥

大学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党建党建工作互联网

卢遥

[摘 要]“互联网+”将改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传统模式,我们必须把握机遇,乘势而上;面对挑战,提前谋划。通过分析“互联网+”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挑战,探讨如何综合运用互联网的理念、技术和手段,构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177-02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起点和目标,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方式,改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传统模式,促进学生党员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政党”的任务。面对“互联网+”时代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变化,我们必须把握机遇,乘势而上;面对挑战,提前谋划,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模式,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党建科学化水平。

一、“互联网+”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媒体和自媒体平台互动交流,发布评论和信息。人们的观点和想法,希望和需求,计划和行为变得更加透明,更能被理解。“开放的群体通信和群体互动已经成为标准。”[1]然而,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人们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一)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挑战

在大发展、大变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数据时代下,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带给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是新的复杂态势。西方敌对势力借助信息化技术优势多方面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与破坏,企图把西方价值观念与政治理念扩张到世界各地。这势必对善于接受新事物,但鉴别力不强的大学生的三观产生影响。毛泽东曾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2]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

(二)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带来的挑战

目前,传统的党建工作都是高校党务工作者或辅导员直接面对学生,传授的方法多为灌输式。灌输式的教育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有其合理的方面。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可以自由地获得和输出。在网络平等和自由思想浸染下的大学生群体,在面对高校党务工作者的教导时,难免会采取怀疑和批判的态度。相较以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难度增大了。如果高校学生党务工作者不加强学习,不提高自身素质,不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不掌握“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规律,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必然会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现象,这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对高校大学生组织行为带来的挑战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象主要包括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如今大学生普遍是90后的独生子女,相较传统的媒介渠道,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对党的认知大部分是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得的。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腾讯和新浪微博等应用的大众化,广大网民都能运用移动互联网设备发表自己的看法。1998年,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首次提出“中国有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舆论场”,另一个则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民间舆论场”。高校大学生这个社会群体,作为互联网的主力军,也积极要求知情、参与、表达与监督校园文化的建设,希望通过互联网积极参加到学校的各项组织活动中去。在十八大以后推进民主政治和阳光政府的潮流中,无论是上到国家政策的大事,还是小到食堂餐费这种柴米油盐的小事,都会有追问和网络爆料,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评论。如何针对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构建适应当代大学生组织行为的机制,这对传统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構建高校“互联网+党建”的工作新模式

“互联网+党建”就是有效融合互联网的理念、技术和手段,按照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要求,以网络等新手段构建党员教育、党员服务互动平台,从而全面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拓宽服务高速路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大数据的运用,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可以即时对海量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进行分析、动态预测并提供服务。高校目前普遍使用“一卡通”管理系统,这是智能化校园管理系统的基础平台之一。我们要充分运用好这一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通过对饭卡刷卡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对贫困生进行兜底式资助;通过对图书馆借阅图书的信息采集,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导师制”“研本1+1”提供有效帮助;通过对“门禁系统”的信息采集,可以把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并提供有效指导等。高校“学生党员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是目前急需建设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实现“一站式”网上服务,如学生党员党费的网上交纳、党组织关系的网上接转、流动党员的组织回归等。另外,通过这一平台党组织能全面及时掌握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如党员数统计、党员比例入库、党员同志是否按时足额交纳党费、学生党支部有无认真开展组织生活等。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是加强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当然,基层党组织要承担起教育督促的责任,网络系统也要提供定期提醒告知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3]同时,智能化校园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必须以提高高校法治化水平为前提,在得到学生同意和授权的情况下,对学生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数据进行采集和运用。总之,“互联网+党建”创新模式,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架起互动连心桥

互联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用户至上原则,这与我们党一直强调的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有相通之处。智能化校园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基础是学生党员完成网上实名认证。依托计算机、云端、手机客户端,无论何时何地,学生党员都能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及时了解支部以及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同时能监督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开展。在党员教育上,可以以学生党员的年级、支部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菜单式”选学,明确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时限,并且对终期学习情况进行测评。在教育平台开发上,以网络服务终端为依托,以微博、微信、手机APP等为载体,引导学生党员在线学习、随时学习。同时,增加微课程、微视频的制作,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党支部书记要主动发起话题,开展讨论。在讨论时,党务工作者不能采取完全“中立”“客观”“超然”的态度。事实上,完全“中立”“客观”“超然”的态度是不存在的,而“远离政治”“淡化意识形态”本身代表着另一种政治、另一种意识形态。学生党务工作者要利用“互联网+”的特点,主动构架互动连心桥,凝聚思想共识,切实提高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

(三)打造工作直通车

依托“互联网+党建”直通用户、平等参与、互动共享的平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可以拓展交流渠道、听取广泛意见、改进工作方法,取得教育实效。为扩大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要积极推进学生党支部工作党务公开,除确需保密的工作和事项之外,尽可能阳光公开,推进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真正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赢得广大师生的信任与支持。要创新党务公开形式,通过设置“书记信箱”或网上在线交流等,打通党内外交流屏障,架起党组织与学生党员之间、学生党员与学生党员之间、学生党员与广大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要实行组织工作网上晾晒,主动接受师生对学生党支部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学院党委也可以利用学生和学生党员网络测评的数据,作为考核评价学生党支部工作成效的参考依据,从而打造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直通车。

三、结语

如今,“互联网”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并指出社会服务需进一步便捷普惠。事實上,互联网已经从过去新奇的“玩具”变成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网页、微博、微信、QQ、搜索引擎等各种新平台,4G、云计算、大数据挖掘、移动互联网等各种新技术,助推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这些新平台、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因此,我们要确立互动、开放、服务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大学生党员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宗旨,从而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建设的实效。

[ 参 考 文 献 ]

[1] 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邓敏,李现民译.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吴昊,赵光亮.“互联网+”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要求与困惑之解[J].领导科学,2015(11)(上):42-45.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互联网+党建党建工作互联网
“互联网+党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与实践
国有企业“互联网+党建”创新模式研究
新时期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策略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龙江县 实行“互联网+党建”工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