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配器研究随笔
——第二乐章《金星——和平使者》

2017-04-27李泳良

黄河之声 2017年1期
关键词:双簧管配器织体

李泳良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配器研究随笔
——第二乐章《金星——和平使者》

李泳良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行星组曲》第二乐章——金星,在乐器编制上木管组仍沿用了四管编制,但去掉了铜管组,同时加入钟琴及钢片琴等色彩打击乐器。从编制上看,不难发现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火星》的那种粗犷、气势的庞大形成鲜明对比。木管组的四管编制和色彩打击乐器的加入,进一步说明此乐章音乐的柔和及色彩的丰富。正是这种柔和的音响与丰富的色彩,给人带来一种和平、宁静的联觉想象。

《行星组曲》;第二乐章;《金星——和平使者》;配器

此乐章动态范围为pp——f,而绝大多数篇幅都保持在pp——p的力度之间,可见此乐章音乐非常轻盈柔和。从乐器的运用上看,作曲家在此乐章大量运用乐器的独奏,因此,独奏乐器与织体的音量平衡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此乐章有如下特点:

一、音色渐变与过渡的设计

乐曲开始,主题由第一圆号奏出,仿佛是一只象征着和平的号角。四只长笛与三只双簧管构成柱式和声织体,衬托着号角般的旋律。在这短短的前5小节中,就包括了音色的渐变与过渡:

首先看长笛与双簧管构成的柱式和声织体声部,四只长笛构成的和声层下行级进,随着音域的降低,长笛音色的个性也随之降低。相反,三只双簧管构成的和声层上行迂回级进,总体保持在一个富有个性的音区范围。如此,正因为长笛音色个性的降低,再加上力度的减弱,使得长笛的音色更为收敛,与此同时双簧管音色自然地得到提升和突出,这也就自然地形成了音色的渐变过程。这样看似简单的一个音色渐变过程,却要求作曲家对乐器性能和音域音色特性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对音域进行仔细的考量和安排,以便达到渐变的目的。

又如上例所示,第一圆号(实音记谱)奏出号角式上行级进的主题动机。第4小节时,第一圆号旋律声部过渡到第三双簧管和第四长笛声部。旋律线条实际为:

但由于双簧管声部与长笛声部构成柱式和声织体,所以第三双簧管吹奏的旋律线与圆号比起来不太明显,不易被察觉。

类似的地方还有乐曲第6-10小节:

柱式和声织体由长笛和单簧管构成,由于二者皆属“冷色调”乐器,音色上融合度极佳,因此在这个部分作曲家所追求的不是音色的渐变而是音色的融合,这也恰好与前5小节织体的音色渐变构成对比。与此同时,由第一圆号奏出的主题动机,在第9小节处过渡至第四长笛声部。

可见,在短短几小节中,就包括了音色的渐变和过渡的配器手法,使得音乐流畅自然,足以体现作曲家非凡的配器功力。

二、音响的平衡关系

此乐章音响平衡主要体现在独奏乐器与织体声部之间的平衡处理。本乐章采用了大量独奏乐段,符合音乐形象的同时也大大展现出独奏乐器的个性,这就要求与此对应的织体声部必须与独奏乐器保持一种音量上的相对平衡,不至于掩盖独奏乐器的音色。

第32-37小节,旋律由小提琴独奏,三只双簧管和英国管共同构成带有切分节奏的柱式和声织体。小提琴独奏以p的力度奏出,考虑到音量的平衡,作曲家将由双簧管和英国管组成的织体声部力度降低了一个级别pp,同时,双簧管和英国管构成的和声织体,融合度极佳,不会对小提琴独奏音色产生任何不必要的干扰。

第37-41小节旋律由小提琴组全奏(Tutti),和声织体由四只圆号奏出,力度统一为P。四只圆号与小提琴组在音量上基本平衡,因此力度上不需要再分层处理。第42小节-48小节,第一、二小提琴声部形成八度奏,力度再上一个层次,达到mf。和声织体也随之相应加厚,由双簧管、英国管、黑管及圆号共同构成。

第49-52小节:

第一双簧管独奏旋律,和声织体由四只长笛构成,第一小提琴声部演奏长音持续音。旋律与和声织体层力度同为p,而长音持续音层力度低一级,为pp。这是因为虽然和声织体层有四只长笛构成,从乐器数量上看似乎音量应该高于一只双簧管独奏音量。但长笛吹奏的音域处于中低音区,此音区是该乐器音色个性最弱的音区,同时这个音区内的音不能强奏,这也是由乐器自身物理性质而决定的。同样地,双簧管的独奏旋律音区处于其最富个性的音区,那么与四只长笛构成的和声织体层并行时,无论是音量还是音色,长笛都无法盖过双簧管吹奏的主旋律。对于由第一小提琴声部拉奏的长音持续音层,如果处理不好,则很有可能大大削弱或盖过主旋律。由上例可见,作曲家将小提琴声部相对降低了一个力度级别,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力度上能够尽可能的与独奏双簧管保持一致,达到平衡。

第53-59小节为第一、二小提琴声部八度奏,长笛与黑管构成柱式和声织体层,英国管与中提琴同度构成长音的对位层。总体力度保持在mp,由于延续过来的长笛构成的织体层在力度和音色上都略显不足,因此此处作曲家运用黑管对主要的和弦音进行了同度重叠强调,使得整个和声织体层与八度奏旋律层尽可能达到平衡。同理,英国管与中提琴声部的同度奏对位层也是出于这个目的。第60-75小节,同样是独奏乐器与和声织体的结合,其平衡问题与前类似,不再累赘。

三、整体音色布局的整体安排

谈到整体音色布局,不得不谈到曲式结构:

对于音色布局的分析,即包括乐章整体音色布局安排,也包括乐曲各曲式结构内的音色布局安排。

首先看曲式结构内音色的布局。第30-67小节为对比部分,除了音乐材料及调性上的对比外,更重要的是配器结构上的对比。在这个部分内,织体大体一致,为柱式和声织体。出去织体单看旋律层,作曲家运用了独奏与合奏交替的形式,构成此部分结构内配器对比。第32-36小节为小提琴独奏;第37-48小节为小提琴组合奏;第49-52小节为双簧管独奏;第53-59小节为小提琴声部合奏;第60-67小节为小提琴独奏。如此看来,这种独奏与合奏的交替进行,构成了B部分中配器的对比,同时作为一个整体,与乐曲曲式结构的其他部分也构成鲜明对比。

再看整体音色布局安排。A部分,主体音色由大提琴、低音提琴、大管和两只圆号构成的长音持续音层;两把竖琴、长笛、四只圆号构成的柱式和声织体层;双簧管与钟琴、长笛与钢片琴构成的下行旋律共同构成。A’部分,即第85小节开始,配器总体保留了框架,当然根据力度的不同,配器上有细微的差异和调整。A’’部分也同样保持了大体框架。

四、结语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第二乐章——《金星》在音乐形象上与第一乐章有鲜明的对比,配器的色彩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即包括了音色的渐变,也包括了音色的过渡。总体音色布局经过精心的设计,结构内的配器也有对比。作曲家也非常注意音响平衡上的处理,乐章中的许多乐器独奏部分,织体与独奏乐器的平衡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

[1] 戴宏威.管弦乐配器法.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2] [美]塞缪尔·阿德勒.配器法教程.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3] 李泳良.霍尔斯特《行星组曲》配器技术分析——第四乐章《木星》各主题及主题重复的纵向音响布局.北方音乐,2014.

猜你喜欢

双簧管配器织体
谈管弦乐队中双簧管的演奏技巧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简论中国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织体类型与文化意义
浅谈双簧管表演的音色特点与演奏特色
春日景和
浅析《嘎达梅林交响诗》配器技法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寂静中的斑斓——拉威尔《鹅妈妈组曲》之《睡美人的帕凡舞曲》配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