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效果分析

2017-04-27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7期
关键词:孔镜椎板椎间

王 方

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效果分析

王 方

目的分析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均接受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指数。结果对50例患者进行7~25个月的随访时间, 平均随访时间(13.5±5.2)个月。50例患者术后3、7个月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疼痛评分[(1.90±0.50)、(0.40±0.14)、(0.20±0.01)分]与ODI指数[(23.2±4.6)%、(10.7±3.1)%、(5.4±1.8)%]均低于术前[(8.20±1.70)分、(79.1±14.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缓解疼痛, 疗效显著,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

随着社会医学技术的发展, 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在医学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受到很大关注[1]。为了探讨采用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效果, 本文选取2014年3月~ 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进行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 男28例, 女22例;年龄21~70岁, 平均年龄(35.0±11.6)岁;其中旁中央型突出32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18例;50例患者均为腰椎间盘, L4~5节段23例, L5~S1节段27例;病程最短2个月, 最长13个月, 平均病程(9.5±4.5)个月。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 对患者椎间盘突出的位置进行定位, 如果髓核突出呈肩上型, 需在正中线旁开0.5~1.0 cm的位置进行穿刺;若髓核突出呈腋下型时, 就以正中线开0.5 cm进行穿刺;当髓核成为游离型, 则选择游离位置进行穿刺, 当髓核向尾端游离, 对下一个椎板间隙穿刺, 同时检查好手术器械的连接是否接好[2]。

1.2.2 术中 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 必须密切注意手术操作的步骤:①对所有患者进行俯卧位全身麻醉, 准确及时传递器械, 缩短手术的时间;②扩大椎板间隙, 使用C型臂透视对节段定位, 摆好多套筒扩张管, 从小到大传递, 选用Ellman射频对黄韧带软组织和表面肌肉进行清理, 咬开黄韧带, 把硬膜囊显示出来;③彻底清洗套筒的内腔, 不可以有血渍残留其中, 并分离硬膜囊, 让其与椎管的外侧保持一定的间隙, 把突出的髓核摘除掉, 由于有些患者还需要摘除神经液部的椎间盘, 因此对患者神经根部进行摘除;④内镜器械小心拿放, 用完必须擦干净、保护好, 并仔细观察椎管的神经是否减压彻底, 采用纤维环成形术进行射频[3]。

1.2.3 术后 手术结束后采用镇痛药、激素等适当消炎处理。术后12 h可以开始下床稍微活动, 3 d后即可直腿高抬训练, 伸肌腰背, 以免神经根粘连在一起, 术后3个月内不得提重物、不得进行剧烈运动、不得过度扭转, 以免腰背再次受损[4]。

1.3 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 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与ODI指数(ODI指数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50例患者进行7~25个月的随访时间, 平均随访时间(13.5±5.2)个月。50例患者术后3、7个月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疼痛评分与ODI指数均低于术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50例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与ODI指数比较

表1 50例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与ODI指数比较

注:与术前比较,aP<0.05

?

3 讨论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并发症少、时间短, 手术创伤小,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主要是从侧后方入路进行穿刺, 它属于外科手术中的一种微创脊柱治疗方式, 目的是为了减压神经根, 使患者减轻痛苦[5-9]。目前还有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传统的开放性手术, 传统开放性手术方法对患者的髓核摘除带来的创伤性很大, 视野不够清晰,而且还会给患者脊柱结构带来损伤, 手术后还会导致患者的下腰处于长期疼痛状态[10-13]。近年来, 我国采用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患者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对此疗法进一步研究, 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微创的理念, 其手术简单、便捷、安全性高。此治疗方法不但能够彻底把患者的髓核摘除, 创伤性极小, 而且还能把患者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直接切除, 以到达减压神经根的作用, 降低患者的痛苦[14-1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50例患者术后3、7个月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疼痛评分与ODI指数均低于术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 采取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疼痛症状, 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1] 芮钢, 林圣荣, 孙乃坤, 等.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6, 5(5): 367-370.

[2] 刘学起, 冷辉.不同体位入路选择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研究进展.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 48(1):65-68.

[3] 罗毅, 丁晓川, 侯伟光, 等.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与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研究.西部医学, 2015, 27(6):865-867.

[4] 徐宝山.经皮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的选择与应用.天津医药, 2015, 43(11):1239-1243.

[5] 黄曹, 王尔天, 王敏, 等.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骨伤, 2011, 24(10):806-810.

[6] 陈日高, 余洋, 樊效鸿.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实用骨科杂志, 2016, 22(6):490-492.

[7] 武胜.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

[8] 高全有, 韩康, 高浩然, 等.经皮椎板间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7):1069-1072.

[9] 孙宜保.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 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4):63-64.

[10] 汤锋武, 陈旭义, 蒋显锋, 等.经皮内镜不同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分析.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4, 13(5):416-419.

[11] 张智, 刘元彬, 郑佳状, 等.两种经皮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髓核摘除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中国内镜杂志, 2015, 21(7):706-709.

[12] 马敬寿, 王晓波, 刘福志, 等.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下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6, 18(3):261-264.

[13] 段婉茹, 胡岳, 齐腾飞, 等.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6(4):204-209.

[14] 刘东宁, 王敏, 王尔天, 等.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报告.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3, 2(4):220-223.

[15] 蔡加忠.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效果初步观察及分析.临床研究, 2016, 24(3):93-94.

[16] 陈之光, 付勤.椎间孔镜经不同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进展.中国骨伤, 2012, 25(12):1057-106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7.032

2017-02-27]

455000 安阳市人民医院骨二科

猜你喜欢

孔镜椎板椎间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基于振动信号融合的手术机器人椎板磨削剩余厚度识别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腰椎间孔扩大成形在椎间孔镜技术中的意义
揭开腰椎间孔镜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