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调整与居民收入提升同步性研究*
2017-04-27李志翠
苏 茜 李志翠
(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7)
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调整与居民收入提升同步性研究
苏 茜 李志翠
(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7)
对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和居民收入与东部地区差距的演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结构与收入演变相关理论、借助计量回归模型检验各地州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缩小其与东部收入差距的具体作用效果。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升级难以有效带动居民收入差距的同步缩小;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缩小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效果相差较大;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缩小新疆农村居民与东部的收入差距,却不利于缩小城市居民与东部的收入差距。为此,必须结合新疆各地州发展基础和特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结构调整的积极效应能够更有效地传递给当地居民,不断缩小与东部居民收入差距。
新疆;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提升;同步性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
:苏茜,李志翠.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调整与居民收入提升同步性研究[J].克拉玛依学刊,2017(2)54-60.一、引言
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深入、东部向西部的产业转移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新疆作为核心区,面临着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新疆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但是,由于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尤为突出,同时伴随着各地州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新疆各地州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是否呈现同步变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收益是否能有效传递给当地居民,这些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新疆各地州居民收入只有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提高才能保证2020年跟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本文主要研究能否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缩小新疆各地州和南北疆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差距是否是影响各地州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通过对新疆各地州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城乡居民收入这四组数据与东部平均值的对比,以更准确地反映各地州与东部平均水平的差距。通过演变特征分析可以看出,乌鲁木齐市产业结构与我国东部地区对比差距较小,而南疆的喀什市、和田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对比差距较大。乌鲁木齐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东部地区对比差距较小,而南疆三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东部对比差距较大。由此提出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是否会进一步影响各地州居民收入差距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自库兹涅茨最早关注产业结构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以来,当今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结构与居民收入的问题已有相应的研究。国外学者关于收入分配的研究主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以及影响城乡收入的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Torvik(2002)对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寻租现象”研究,认为“资源利益的寻租”导致资源丰富的地区并没有相应地带来人们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印度经济学家德布拉吉·瑞(2002)基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即收入分配影响产品的需求结构、产品的需求结构又作用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又会产生新的收入分配,这种作用结构会产生不确定的影响,可能使收入分配变得公平、也可能使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
国内对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的研究相对国外虽然起步较晚,但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主要从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等角度研究其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罗致蓉(2001)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可以提升传统产业的改造,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缩小了行业间的收入差距;王瑜(2013)从重庆市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研究其与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动态计量模型,为重庆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献计献策;杨晓峰和赵芳(2014)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1998-2012年为时间窗口分析发现: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会出现农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的赶超效应,产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正面效应;谢婷婷等人(2015)基于贝叶斯分位数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和科技创新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得出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惠宁、熊正潭(2011)采用了VAR脉冲积累效应函数对产业间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说明产业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符合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林玲(2014)以浙江省为例,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研究城乡收入差距,提出提高人均受教育程度和人均受教育年限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现实意义;黄可人(2016)运用PVAR模型研究了我国1998-2012年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迁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短期内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缩小作用,但是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并不一致。
从上述各位学者的研究来看,现有的相关研究更多是把全国或各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产业结构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新疆各地州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以各地州为研究样本,分别分析产业结构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使得本研究更细致深入;现有研究基本都是运用绝对指标,本研究运用相对指标(即各地州产业结构、居民收入与东部平均水平的对比),这使得本研究不仅可以呈现新疆各地州该相对指标的演变特征,也可以进一步研判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的发展与居民收入是否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同步改善。
三、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居民收入的演变特征
为了更好地呈现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与居民收入是否与东部地区同步改善,本文采用四个指标度量产业结构演变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分别是:新疆各地州与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差距、新疆各地州与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差距、新疆各地州与东部地区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新疆各地州与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具体计算是用新疆各地州历年该指标与同年东部地区11省市该指标的平均值的比值来表示。譬如,新疆各地州2006年与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差距等于2006年新疆各地州第二产业增加值与新疆各地州生产总值的比值除以2006年东部地区11省市第二产业平均增加值与东部地区11省市平均生产总值的比值;新疆2006年各地州与东部地区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等于2006年新疆各地州城市居民收入除以2006年东部地区11省市城市居民平均收入,比值越接近于1表示该指标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小,当比值越接近于0时表示该指标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大。按照前文的计算方法可获得这四个指标2006-2015年的具体数值,据此分别描述四个指标2006-2015年的演变趋势(趋势图见图1、图2、图3、图4)。
图1 2006-2015年新疆各地州与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差距演变图
1.新疆各地州与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差距演变
从图1可以看出,新疆各地州第二产业发展情况与东部地区相比参差不齐:第二产业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较小的地区有克拉玛依、石河子、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吐鲁番;差距较大的地区有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和田、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这些地区发展指数虽然低,但是逐年增长幅度越来越大,例如博州在2014年的第二产业发展指数为1.2,与东部地区发展基本保持一致。
2.新疆各地州与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差距演变
从图2可以看出,新疆各地州第三产业发展情况整体与东部地区相比增幅较小,多数地区逐年递减,整体发展并不乐观。各地州发展指数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较小的地区有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差距较大的地区有克拉玛依、阿勒泰、吐鲁番、塔城等地区。
3.新疆各地州与东部地区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演变
从图3新疆各地州与东部地区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可以看出,整体图形呈集中状。2006-2010年各地州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幅不明显;2011-2015年各地州增幅差异较大,增幅较大的地区有克州、和田、喀什,发展状况逐年递减的地区有乌鲁木齐、克拉玛依、昌吉、巴州、塔城、博州、伊犁。
图2 2006-2015年新疆各地州与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差距演变图
图3 2006-2015年新疆各地州与东部地区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演变图
4.新疆各地州与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演变
从图4新疆各地州与东部地区居民农村收入差距演变图中可以看出,整体图形呈发散状。2006-2010年各地州整体发展趋势平稳;2011-2015年各地州农村居民收入不均衡情况比较明显,与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相比增幅较大并且超过东部地区发展的地区有克拉玛依,增幅较大的地区有乌鲁木齐、昌吉、巴州、塔城、哈密,各地州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降低的地区有克州、喀什、和田。
综合来看,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与居民收入演变并不同步,尤其是各地州农村、城市居民与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表现出显著不同的趋势特征。总体来看,演变特征概况如下:第一,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差距总体上呈现缩小的趋势,但城市居民与东部地区城市居民间的收入差距,除了南疆三地州(喀什、和田、阿克苏)外,并没有呈现缩小趋势,反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北疆各地州市呈现差距不断扩大的特征。可见,随着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升级的不断加快,差距呈现较稳定的缩小趋势,尤其是第二产业发展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小,但各地州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北疆各地州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小,南疆各地州与东部地区差距巨大。第二,新疆各地州居民收入与东部居民收入差距未呈现显著缩小的趋势,各地州城市、农村居民与东部地区的收入差距演变呈现不同的特征:近年来随着新疆不断加强民生建设,农村居民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差距不断缩小,但居民收入差距固化现象并没有显著改善,尤其是近年来北疆各地州城市居民与东部地区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拉大的趋势,为此,需要建立计量模型,进一步验证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不同作用。
图4 2006-2015年新疆各地州与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演变图
四、新疆各地州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检验
1.数据选取与变量说明
借鉴相关研究在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居民收入演变中通常会考虑城市化对两者的重要作用,本文也加入城市化这一指标作为控制变量。本文采用的具体指标有:产业结构差距、城市化指标和居民收入差距指标。
(1)产业结构差距指标:分别用第二产业发展指标(S)和第三产业发展指标(T)来量化,具体计算过程与上文一致(用新疆各地州历年该指标与同年东部地区11省市该指标的平均值的比值)。
(2)城市化指标(R):采用新疆各地州城市化率与东部地区平均城市化率的比值衡量,城市化率采用边学芳对城市化的界定,城市化率等于(非农业人口除以总人口)乘以100%。
(3)居民收入差距指标:采用城市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这两个指标衡量。城市居民收入指标是用新疆各地州城市居民收入分别与东部地区城市居民平均收入的比值衡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用新疆各地州农村居民收入分别与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平均收入的比值衡量。
以上指标的所有数据包含了新疆14个地州(剔除石河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东部11个省的面板数据,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和《新疆统计年鉴》整理计算所得,时间跨度为2006-2015年,所有计量均在stata12.0上实现。
2.实证模型的设定
建立城市(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模型:gap= β+ βR+ βS+ βT+ε,β,β,β,β均为待估计参数,ε为残差,其中gap表示第i地区第t年与东部地区城市(农村)居民收入差距,S表示第i地区第t年与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差距(各地州第二产业发展指标),R表示第i地区第t年与东部地区城市化差距(各地州城市化指标),T表示第i地区第t年与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差距(各地州第三产业发展指标),表1为各变量描述性统计。本文对面板数据进行设定,确定使用混合回归、固定效应或是随机效应模型分析面板回归的估计结果,从Hausman检验看,基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是最佳选择,通过面板回归可以得出表2的回归结果。
表1 实证分析所使用的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 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同步性回归结果
3.回归结果分析
从表2我们可以得出,从对新疆各地州城市居民收入的影响来看,城市化、第二产业系数显著为正,城市化、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各地州城市居民收入与东部地区差距具有正向作用,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各地州城市居民收入与东部地区差距有负向作用。这说明新疆各地州城市化、第二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市居民收入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居民收入的作用滞后于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对城市居民收入的作用,第三产业发展的积极效应没有很好地传递给各地州的城市居民收入,并且拉大了各地州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究其原因可能是新疆的第三产业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吸收的大量劳动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了城市中第三产业与就业结构的偏离,从而影响了城市居民收入;从对各地州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来看,城市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系数显著为正,城市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各地州农村居民收入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具有正向作用,说明这三个指标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各地州农村居民收入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对于各地州城乡居民收入而言,城市化发展对各地州城乡居民收入与东部地区差距影响最大,说明在城市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这三个指标中,城市化的发展是最有利于缩小各地州城乡居民收入与东部地区差距的。
五、政策建议
1.提高劳动者专业技能,加强精准扶贫
新疆各地州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与东部地区不同步,并且有很强的地域性,南北疆差异较大,所以改善农村居民收入应该把南疆作为重心,既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又要鼓励就近就业,积极引导、组织无业人员到北疆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还可试点探索组织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到北疆有垦荒任务的地区承包土地经营或对边境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地方组织农牧民生态移民。
2.培育地方性配套企业,促进新疆各地州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
在推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既要调整新疆产业结构、增强产业全局的竞争力和效用,又要加强工业化对城乡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从而有效缓解城乡就业压力,促进新疆城市化的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3.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要具备良好的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进出口和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激发产业联动的活力,加强喀什、霍尔果斯、乌鲁木齐、昌吉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边疆合作区、保税区、工业园区等平台建设,借助对口援疆优势,大力招商引资。
4.加快第三产业转型,提高产业关联度
对于现有的传统旅游业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升值,同时促进旅游业后续服务链的发展,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第三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推进现代服务业,譬如,房地产、金融、咨询服务、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可承载的劳动力容量大,可以提升城市的功能,实现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
[1]Torvik W.Natural Resources.Rent Seeking and Welfare[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2(69).
[2][美]德布拉吉·瑞.发展经济学[M].陶然,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罗志蓉.不同行业收入差距浅析[J].创造,2001(6).
[4]王瑜.重庆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杨晓锋,赵芳.产业结构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4(6).
[6]谢婷婷,司登奎,陈文新.结构转型、科技创新与“改革红利悖论”——基于城乡收入差距视角的实证检验[J].软科学,2015(1).
[7]惠宁,熊正潭.城乡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局域1980-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J].西北大学学报,2011(4).
[8]林玲.农业多功能视角下福建省农业产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9]黄可人,韦廷柒.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迁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PVAR模型的动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6(4).
[10]边学芳,吴群,刘玮娜.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分析[J].资源科学,2005(3).
F127.45
:ADOI
:10.13677/j.cnki.cn65-1285/c.2017.02.10本文系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XSY201601008)研究成果。
2016-12-20
苏茜,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区域经济;李志翠,产业经济学博士,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产业组织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