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轨道交通维修作业定额管理
2017-04-26王文菁纪恺
王文菁 纪恺
摘要:定额成本管理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定额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定额管理理论与轨道交通维修作业相结合,研究维修作业定额管理的分类和确定方法,进而提出维修作业定额管理在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应用,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轨道交通 维修作业 定额管理 成本管理
轨道交通业作为资产和技术高度密集型行业,运营过程中车辆、设备设施的维护维修费用在运营成本中一直占较大比例,对地铁运营企业来说,维修成本是重要的可控成本之一,推行维修作业的定额管理十分必要,是提高运营效益的重要途径。通过定额管理,以最少的人、财、物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整合企业内部各项资源,实现“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进而实现企业的“节流”,满足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一、定额管理概念及意义
(一)定额管理的概念
定额管理是利用定额来合理安排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种管理方法。定额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利用和消耗以及获得的成果等方面所应遵守的标准或应达到的水平。定额体系主要包括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能源消耗定额,设备、劳动保护用品、办公用品、工器具配置定额,费用定额,固定资产利用定额,流动资金占用定额等。
(二)定额管理的意义
(1)定额管理能够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提高年度预算、项目立项编制的准确性,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2)定额是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基础,实行定额管理有助于明确目标,深入分析,持续改进,进而系统科学地建立健全成本费用控制体系,实现减亏增效,提高国有资源利用率,为标准成本管理提供依据。
(3)定额管理能为企业的经营目标评价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通过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的对照,决定相关的奖惩方案。
(4)定额管理能为公司在经营管理、投资决策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降低管理风险,提高整体效益。
二、轨道交通维修成本特征
轨道交通运营期, 人工成本、能耗、维修成本是构成运营成本的三大要素, 其中维修成本是重要的可控成本之一,一般來讲,轨道交通维护维修专业包括以下几类:
(1)车辆专业:车体、车下设备、转向架、车门系统、制动系统等;
(2)供电专业:为电客车、车站内动力照明等用电设备提供电源的电缆、开关柜、变压器、补偿装置、消谐装置、接触轨及配件等设备设施;
(3)机电专业:轨道交通车站通风、给水、照明、电梯、屏蔽门、防灾报警等;
(4)工务专业:线路、隧道、高架、桥梁,以及车站建筑等;
(5)通号专业:无线通信、传输、监控监视、信息网络等通信系统、控制中心、车站、车载及车辆段信号系统设备等;
(6)客运专业:车站售检票设备、中央系统等。
三、维修作业定额的分类和制定方法
(一)维修作业定额的分类
1、设备检修规程
指各类运营生产设备的检修作业规程,是对设备各部件检修周期、检修方式方法、质量标准等做出规定的技术性文件。
2、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完成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所合理消耗材料的数量和价格标准。材料消耗定额包括检维修材料消耗定额和大/中/架修的材料消耗定额,其中检维修材料消耗定额包括预防性维护材料消耗定额和故障修材料消耗定额。
(1)检维修材料消耗
预防性维护材料消耗定额。预防性维护是以设备检修规程为依据进行的一种维修方式。通过对车辆、设备设施定期检查,对故障早期发现早期排除,提高各类设备设施可靠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预防性维护材料消耗定额是指进行预防性维护作业需消耗材料的数量和价格标准。根据各条线路的生产设备专业系统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电客车、接触轨、变电、环控、低压配电及照明设备、FAS、给排水、电动扶梯、屏蔽门、信号、通信、线路、结构、房建、AFC等系统设备的材料消耗定额。
故障修材料消耗定额。故障修是一种事后维修作业方式,即故障出现的事后解决。故障修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因运营生产设备故障而进行维修作业需消耗材料的数量和价格标准。
(2)大/中/架修材料消耗定额
大/中/架修是定期检修,一般电客车在运行6年或运行里程达到60万公里左右需进行架修,运行12年或运行里程达到120万公里左右需进行大修,解决定修以下修程无法完成的问题,恢复车辆、设备性能,保持稳定的维修方式。大/中/架修材料消耗定额是指车辆、设备设施进行大/中/架修作业所发生的材料消耗数量和价格标准。
(3)配置定额
配置定额是指对公司的设备、物资等各种有形资产进行配置的数量和价格标准。如劳保用品、工器具等配置定额。
(二)维修作业定额的制定方法
维修作业定额的编制坚持科学、规范、全面、系统原则,兼顾行业特色、合理可行,主要运用写实查定法、统计分析法、经验估算法、技术计算法。
(1)写实查定法是根据现场生产、运营条件,对资源消耗进行实际查定,在此基础上编制定额的方法。材料消耗定额和配置定额主要按照此方法编制。
(2)统计分析法是通过分析、研究统计资料,并统筹考虑相关影响因素编制定额的方法。此方法主要用于材料消耗定额和配置定额的辅助编制方法。
(3)经验估算法是根据相关人员经验或资料数据,通过主观预计和判断制定定额的方法。因经验估算法主观性较强,维修作业定额编制一般不采用该方法。
(4)技术计算法是根据产品设计结构、技术要求、设备条件、工艺流程等,通过技术计算编制定额的方法。此方法一般用于材料消耗定额的辅助编制。
四、维修作业定额管理的推行与实施
维修作业定额管理的推行与实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人员广、专业多、基础工作庞杂,需要维修管理、库存管理、预算管理等多项信息化系统支撑,需要建立整套严密的定额管理程序,制定有效定额指标,并通过持续地跟踪反馈、修订优化,建立接近维修规律的定额指标,进而提高应用成效。
(一)维修作业定额管理程序
1、定额标准审定下达
各专业维修定额标准制定完成后,须经专业归口部门、定额管理机构审核,并经公司审定后,方可下达执行,以保证维修定额管理的执行落到实处。
2、执行记录跟踪反馈
各专业检维修部门进行车辆、设备的维修作业时,按照定额标准用量,记录实际物料消耗成本。通过分析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的差异,为定额指标修订提供依据。
3、定额标准修订优化
将发现初期编制不合理的定额指标,根据维修作业检修规程与设备改造等业务的变化,及时修订和优化,使定额标准保持合理水平。
4、建立定额评价机制
包括定额执行率的评价和定额管理规范性评价,有助于维修作业定额管理的落实,促进降本增效,提高生产效能,确保定额管理不断优化与完善。
(二)维修作业定额的执行
1、设备检修规程的执行
运营生产设备设施的检修规程主要用于规范日常检修作业以及作业计划和定额的制订。维修单位和人员应严格按照检修规程编制检修作业计划,并在日常检修工作中按照作业计划实施。
2、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
物资管理单位应根据材料消耗定额发放物料,并及时、准确、完整地登记定额供料的数据。材料使用单位应根据材料消耗定额进行领料,根据作业任务安排工班作业,其中计划检修的作业任务必须与生产设备的检修规程相对应。作业完成后,需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维修作业的实际消耗等数据,作为材料耗用成本核算的依据。
3、配置定额的执行
严格按配置定额采购和配备相关物资和工器具,减少浪费,提高各类资产的利用率。归口管理部门按照配置定额审核相关物资和设备的采购申请,优化资源配置。
五、结束语
綜上所述,合理确定各类维修作业定额,推行维修作业定额管理,成为轨道交通维修成本控制的关键, 也是运营公司成本管理的难点所在。维修作业定额,对节约原材料,控制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合理组织劳动,调动劳动者积极性都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编制成本预算提供基础和依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维修所需物料消耗定额为依据,保证物资采购计划能够按维修作业进行,避免过多采购造成的资金占用或采购不及时造成的拖延作业。
参考文献:
[1]张屹.物料定额管理实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李亮.以“定”制动 降低运营成本-浅谈轨道交通行业物资消耗定额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3(21):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