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拥有“三心”

2017-04-26蔡玉超

教育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三心敬畏班会

文│蔡玉超

让学生拥有“三心”

文│蔡玉超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新兴中学地处农村,留守学生比较多,加上本地区家长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有效的办法,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就成了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懂得基本的社会规则,无视学校的校规、校纪,不懂得基本的底线;对身边的人和事缺乏宽容、理解与同情之心;对自己的父母、老师缺乏感恩之心。同时,学校教师教育理念陈旧,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鉴于此,学校对学生进行以敬畏之心、恻隐之心、感恩之心为主题的“三心”教育活动,以期提高学生素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进一步浓厚校园文明氛围。

培养学生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作为中学生,首先要敬畏身边的人,包括师长、家长、同学等。其次要敬畏身边的物,包括生存的大自然,自己学生的身份、行为、语言,学校的公共设施、财物、荣誉等。再有要敬畏规则,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的校规、校纪,班级的班规等。

法制教育 以法治教育作为“敬畏”教育的第一要素,让学生提高认识,懂得基本的社会规则,懂得基本的底线。学校首先通过“法治、安全”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聘请法制副校长、辅导员来校为全体师生进行法制安全讲座,播放法制教育影片等形式,警示教育学生,提醒学生要常怀敬畏之心。其次,组织开展以“敬畏生命、敬畏法律”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评比,让学生切身感受规则的作用和意义,知道违反规则的代价。

生命教育 教育学生敬畏生命,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懂得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通过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让学生拥有良好体魄,从而爱惜身体,敬畏、珍爱生命。此外还通过班会课,讲授安全知识、避险常识、自救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避险知识,增强自救自护能力。

生存教育 教育学生敬畏大自然,强化生存意识,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生存适应能力、发展能力与创造能力。一是通过环保主题班会、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意识到创造和保护优美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关心和关注,积极投身爱护环境的活动。二是在现有校本课程基础上通过开发无土栽培、水循环分级使用等系列校本课程,让学生学习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技能。三是加大硬件建设,实行校园垃圾分类和处理,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规则教育 学校制定了贯彻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办法或细则,将有关要求具体化,让学生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一是加强学生自治。学校实行班级轮流值周制度,各班值周学生对全校学生常规进行检查。将《中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部分条款作为重点,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让规则更有威信,令每个学生都心生敬畏。二是加强对教职员工学生观、教育观的培训,并对他们的言谈举止、责任心、职业道德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要求,让老师的为人师表、垂范师德、兢兢业业,成为学生的榜样,从而使学生敬畏教师。三是定期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鼓励更多的同学遵规守纪,让所有同学都能拥有对规章制度的“敬畏”之心。四是充分利用“周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班主任培训,让班主任对学生在周记中反映出的问题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处理,并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育学生常怀敬畏之心。

培养学生恻隐之心

恻隐之心,具体到学生身上,就是对同学或身边的事要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要主动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和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发生了矛盾,要多一些宽容,主动寻求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避免矛盾的进一步升级,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懂得世界本身就存在巨大差异,是多元的,对周围的人和事要多一分理解,少一些看不惯;要认识到生命是一种和谐,要学会相处。

一是开展校园贫困生调查和献爱心活动。通过实地调查让学生亲身感受弱势群体的贫困与艰辛,在与弱势群体的接触交流中生发出恻隐之心。二是在此基础上,由校团总支发出倡议,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体会为需要帮助的人付出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为使活动深入下去,各班同学将活动感受以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学校评选出优秀作品,加以展示,让全校所有的同学在分享中得到教育。三是经常开展献爱心活动,对学习落后、身体残疾、临时遇到困难、有严重疾病的弱势同学的帮扶活动,不仅从物质上帮助,更重精神、行为上的帮扶,以此不断唤醒学生的恻隐之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四是通过集会、主题班会、校园剧等形式,开展“人际关系案例分析”活动或举办“人际交往”专题讲座,学会尊重与宽容,学会顾及他人的感受,学会克制自己。

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教育学生要怀感恩之心。感恩养育自己的父母,感恩教育自己的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学校通过一系列途径告诉学生:“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以感恩之心,来面对这个世界、对待自己的生活。”

一是通过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与同班同学分享父母在自己生命中最感动的事、安排学生回家做一次家务等形式,让学生回忆父母的爱心,激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二是通过开展“我最喜欢的老师”的征文、“做一次小老师”以及学生轮流值日等自我管理、自我体验活动,来理解教师工作的艰辛与意义,从而激发对老师的敬仰之情,理解老师平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三是通过感恩教育报告会、感恩诗歌朗诵、感恩主题班会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开展感恩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感恩之心;通过对系列活动的分享、交流,强化感恩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懂得感恩。

学校每学期末了解各班“三心”教育活动情况,并加以全面总结。参照学校制定的评选标准,结合期终评优工作,对在系列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标兵”和“先进班级”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将其照片和事迹材料张贴于学校宣传栏内,使这一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

“三心”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为我校开展其他工作奠定了稳健的根基。但在开展“三心”教育系列活动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意工作的连续性。一场成功的感恩教育报告会,学生有触动、有感动、有收获,但时间一长,也会慢慢地淡忘,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后续工作,巩固活动成果,将活动形成系列,贯彻始终,使之常态化。比如母亲节为妈妈做一件事,教师节为老师送一张贺卡,学校定期举行的感恩主题班会等,都能起到巩固与强化的作用,逐步让感恩扎根于每个学生的内心。

二要从小处入手开展工作。“三心”教育切入点不宜过大,应该一周或一月一个小主题,深入、扎实地开展。班主任要通过周记等形式了解学生内心感受及思想变化,及时做好工作。

三是要做好“三级联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巩固。因此,学校课堂、学生活动、社会实践三级课堂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促进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新兴中学)

猜你喜欢

三心敬畏班会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丰子恺的“三心”养生法
敬畏先烈
课文学习的“三心”“二意”
新时期石油企业领导干部应树立“三心”
敬畏 果决 笃信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