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感知及提升对策
2017-04-26黄凝玥叶葆妍袁冠聪王斌任
黄凝玥++叶葆妍++袁冠聪++王斌++任思奋++彭顺生
【摘要】国民或地方居民对重大事件的感知研究已成为社会心理学、旅游学研究的新热点。国内外关于国民对重大事件的感知研究成果时有出现,但涉及大学生对国家重大事件感知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广州大学城高校学生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这一重大事件的感知状况;揭示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战略、前途与命运的认知度、关注度及参与度,提出强化其国家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一带一路 感知和体验 社会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46-03
一、研究现状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与“一带一路”,已有人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姜珍(2016)在其论文中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对“一带一路”战略深刻研究,对二者交叉影响因子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进行阐述,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赵磊(2016)在其论文指出大学生学习理解“一带一路”理论的必要性,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理论的本质内涵,最后提出“一带一路”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马广露,陆百川(2016)在其论文中结合统计数据和调查问卷,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培养现状及特点,探讨大学生的素质结构,讨论“一带一路”战略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应对措施。蓝东,徐飞(2016)在其论文中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广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可见,国内有关本课题相关之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成果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一带一路”战略对大学生影响;二是“一带一路”战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爱国教育的作用,鲜有文章探究大学生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感知与体验。从这一意义上说,以广州大学城高校学生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这一重大事件的感知状况;揭示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战略、前途与命运的认知度、关注度及参与度,提出强化其国家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二、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感知调查
对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感知的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内容涉及:大学生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认知度、参与体验。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45份,回收率为98%。
1.基本信息
本次问卷调查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五所高校为对象。图1、图2显示:样本中男女比例接近1:1,各专业比例也较为接近,可见此次样本分布较为均衡。以上体现了随机抽样所得的数据具有信服力与代表性。
2.广州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感知调查结果分析
广州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感知调查,内容共分为三部分:战略的基本知识:提出者、时间、地点,沿线国家数及东盟国家数;战略内容认知:启动背景、启动原则、理论基础、五通内容及“一带”、和“一路”各自内涵;战略意义:内容认知和意义认知。分别设置了5、5、4道问题。主要测试广州大学生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了解与认知度。
从调查总体情况看,表1显示:广州大学生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了解与认知度不理想。平均错误率高达55.76﹪,正确率仅为44.24﹪,不到半数,且有的题目最低正确率仅为7.3﹪。综合考虑一些同学的“蒙答案”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对于”一带一路”战略基本知识了解不够,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容与战略意义之认识有待加深。
从答题的具体情况看,尽管图3所示,91.7﹪的同学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或者是重大的意义的,只有极少数认为一般或无意义,但对广州大学生对于”一带一路”战略内容的了解与认知度却不尽人意。
图4所示,关于“一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一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各自内涵的问题,半数以上的大学生不知道“一带”或“一路”具体指什么。
图5所示,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包括的城市数量,有近四成的同学不知道,近一半的同学知道小部分,只有一成多点的同学知道大部分,全部知道的同学不到百分之三。
图6所示,广州大學生对“一带一路”战略价值的认知尚可。各个选项:拓展国家发展空间、应对国际战略挤压、开发我国中西部地区、平衡国际力量、维护世界和平,都有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且选项频率平均在六成以上,频率最高的选项高达74.4﹪。由此可见普遍大学生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战略价值有一定认识,可以说是合格的,但离优秀还有一定差距,提高认知的空间还很大。
三、结论与对策
1.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广州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基本知识的了解,尚未达到与之作为时代先锋相匹配的要求;对战略“一带一路”内容、意义与价值的认知,还远远不够,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基于客观原因之对策
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影响,也有主观原因作用,换言之,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客观原因看,首先:国家、尤其是各级政府在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时,往往忽略了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目前,只有国家部门及其相关人员才日夜琢磨如何出台“一带一路”战略具体规划,却忽略了在大学校园这个大智库里宣传。其次,学校相关部门宣传推广不够或者不到位。据我们调查,虽然不少学校举办过“一带一路”学术会议,但围绕“一带一路”主题展开的校园活动却很少。再次,关于“一带一路”的课程设置不足,教师只注重专业教学的多,很少有人提及“一带一路”战略;许多大学校园虽有“形势与政策”讲座,也有内容涉及“一带一路”战略,但因主讲教师大多是非“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专家;加之课堂模式不生动,老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缺乏必要的互动,效果不佳。最后,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时代,从互联网、电视和广告中获取的信息铺天盖地,信息缺乏管理,造成“量大质低”的现象,使大学生阅读关于的全面知识点的时间少、效率低下,再加上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现象,使得“获取“一带一路”的信息受限,影响了大学生对“一带一路”的感知。此外,受信息环境影响。在这个信息漫天飞的时代。许多大学生迷失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之中不能自拔,关注时事的人少之又少。如果有人关注时事,有可能冒被人视为大学生人群中“异类”的风险。
基于上述客观原因,特提出如下对策:
一是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在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关注大学校园里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既是“一带一路”战略坚定的现实拥护者,更是未来“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者和生力军,并在此基础上,从国家层面制定出“‘一带一路战略与大学生理想前途、思想政治教育、就业”相关联的规划与政策,提升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关注度。
二是围绕“一带一路”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校相关部门如宣传部、团委、各学院等,因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战略与大学生的密切关系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并围绕“一带一路”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宣传推广活动,如主办论坛:“一带一路”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专家讲座:“一带一路”建设与大学生就业;知识竞赛:“一带一路”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知识竞赛;旅游沙龙:“线上线下海上丝绸之路游”、“线上线下陆丝绸之路游”等,加深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了解与认知度。
三是完善讲座并设置“一带一路”课程。聘请校内外“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专家给大学生专题讲座,以完善现有“一带一路”讲座之不足;同时,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政治理论与时事“、“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设置“一带一路”课程,以弥补“一带一路”课程之不足,使学生系统了解“一带一路”战略。
四是增设多元化了解“一带一路”战略信息渠道。针对信息缺乏管理,“量大质低”且“失真现象”较为突出,学校及各个学院可通过建立“一带一路”专门网址(站)、微信和微博,或在已有学校及各个学院网址(站)上设置“一带一路”专栏,使大学生有机会全面接触“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推进的真实状况,提升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关注度和认知度。
3.基于主观原因之对策
广州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了解、关注度与认知度之所以不理想,除了客观原因外,主观原因的作用也不能低估。
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现今的大学生都是95后,由于生活条件优越以及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相对于过去时代的人来说群体特征更倾向于追求“个性化”,并处于一个逆反心理的年龄阶段。他们中不少人对“一带一路”这种涉及国家层面、带有普世价值的重大战略,有一种天然的“拒受”甚至抵触心理。其次,受“观念”影响。据我们调查:90后的大学生,没有机会深切体验到“改革开放”政策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因此,也更难想象“一带一路”战略能给他们的生活和前程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在不少大学生看来,“一带一路”这个“国家战略”离他们这些普通大学生很遥远;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官员的事,与大学生没有丝毫关系。再次,受“态度强度”影响。态度强度被认为是态度耐性和有效性体现,正因为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表现出低强度态度,他们很多都认为这一政策没有与自身息息相关,没有满足到他们的需要,进而对这些信息没有表现出偏好。另一方面,在态度与行为的研究理论中表明,态度与行为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决定关系,说明大学生觉得有必要了解“一带一路”战略但也不去了解,结果导致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关注度非常低。最后,受“首因效应”影响。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概念的既定印象是单指丝绸之路(这是由心理学中产生的),他们从小学习历史时首先接触到的这方面的信息就是丝绸之路,使他们容易忽略后面历史发展产生的新的信息(新提出的“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他们觉得自己有足够的信息判断而不愿意去再学习的新的概念含义。
基于上述主观原因,特提出如下对策:
一是提高认识。一方面各高校相关部门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性、意义之认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现代的大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专题教育,提高他们对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使之从心理和思想上自觉关注“一带一路”战略。
二是校园宣传活动的策划应了解如今大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激发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兴趣,如可举办宣传“一带一路”战略对就业、创业的重要性的讲座以及相关问题的辩论赛,举办丝路旅游设计大赛或相关的创业大赛,并以提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作為奖品,激励大学生主动对相关战略进行关注与了解。
三是在各大学校园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中,增加或强化“一带一路”战略主题;在学生群体中推荐“一带一路”战略书籍;并建立由相关教师为群主的“一带一路”战略微信群;使学生多了解包括“一带一路”战略在内的“手机以外的世界”,使大学生在信息爆炸的不随波逐流,心系国家大事和“一带一路”战略。
四是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各高校应多层次创设“一带一路”环境。在学校这一层面,相关部门除了围绕“一带一路”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外,还应设立专门的有学生参与的“一带一路”机构,如“一带一路”志愿者服务中心、“一带一路”咨询服务中心等,并在学生饭堂增设电视在用餐时间播放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时事新闻;在学院这一层面,定期在院网发表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帖子,引发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以及相关事件的关注;在班级这一层面,设立“一带一路”兴趣小组,“一带一路”志愿者服务小组。通过多层次创设“一带一路”环境,营造“一带一路”氛围,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增加他们对“一带一路”战略“态度强度”,减小“首因效应”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蓝东.浅析“一带一路_建设背景下广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及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6(21):264-266.
[2]姜珍.一带一路_战略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深刻影响[J].高教学刊,2016(06):25-26
[3]赵磊.“一带一路”战略理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文教资料,2015(19):82-83.
[4]马广露.一带一路_战略实施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6(05):113-117.
作者简介:
黄凝玥、叶葆妍、袁冠聪、王斌、任思奋: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学生;
彭顺生:男(1958-),广州大学教授,区域旅游文化硕士导师,目前研究方向:“一带一路”与世界旅游、区域旅游文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