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作文批改的一点尝试
2017-04-26王晓娥
王晓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93-01
镜头一:
办公室内,语文教师翻开学生的习作本,准备批改几本作文。刚翻开第一本,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响了,接完电话,回到办公桌前看了几行,有同事过来探讨班级管理的问题。好不容易批完一本,翻开第二本,却发现学生的书写极差,这样怎么能让领导检查呢,肯定要影响作业考核分,放一边,下课叫那个学生来重新抄。再批上两三本,下课铃响了,数一数,一节课顶多能批上五本作文。哎!当语文老师难,批作文更难,要想在办公室里批作文,更是难上加难。
镜头二:
教室里,又要到习作课了。老师们加班加点批改的作文本终于发到学生手里了。讲台上,老师一声声地强调着:“看看老师的评语,修改圈出的错别字”。然后学生们并不十分在意老师的批改,随手翻了翻就放在一边做自己的事情了。别说品读老师的评语了,就是修改错别字也懒得做。
两组镜头真实地再现了我们小学作文批改的尴尬:教师劳心费力,而学生获益有限。正如潘文斌老师在《守护儿童的天性》一书中所述“习作难教,难教习作”。面对这样的现实,潘文斌老师经过20多年的教育探索、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就了一本对我们普通的语文教师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的专著《守护儿童的天性》。
读了这本书,让我对习作教学产生了深一层次的思考。特别对于学生习作的批改,萌发了新的想法。的确,如潘老师所述,批改作文是我们语文老师最繁重、最辛苦的事了,因为在对老师的检查考核中,批改作文是否精细、认真是衡量语文教师工作态度的一个尺码。面对着一摞摞的习作本,我们要不厌其烦地圈错别字、画病句、订正标点……可谓劳心费力。如此精细劳作难道真的有效吗?吕叔湘先生对此就曾发表过这样的感慨:“大部分学生拿到习作本后,先看给我评了多少分,然后看看后面的批语怎么批。完了,往抽屉里一放,算了。老师们的精批细改完全埋没了,叫做徒劳无功。”潘老师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们每位语文老师读了都忍俊不禁。“教师在批改的时候,往往要把学生习作中的错别字圈画出来,然后让学生去订正,这似乎已经成了师生的一种习惯。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是在提高教师自己识别错别字的能力。”当我读到这句话时,忍不住笑出声,学生们都很好奇,于是我把潘老师的这句话读给学生听,他们先是一愣,一会回过味来,顿时哄堂大笑。“提高老师识别错别字的能力,哈哈……”怪不得人家都说我们语文老师眼睛“毒”,不管在那里,只要有错别字存在,我们准会在第一时间发现。这原来归功于我们的作文批改!然而,学生识别错别字的能力不提高,语文教师识别错别字的能力再强,又有什么用呢?作文批改何去何從?怎样才能“既解教师之劳,不损学生之益”呢?其实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明确给我们语文教师指明方向“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那么,我们如何把“修改习作”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呢?潘老师在文中也进行了具体阐述,此时恰值我们班刚刚完成了第一篇习作。我想,何不照猫画虎,也让学生找找批改作文的感觉。于是,在周四下午的习作课上,我宣布了我们班批改作文的新举措。我们班的机灵鬼当时就反应过来了,说:“老师想让我们提高识别错别字的能力。”是的,让学生自批自改,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识别错别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以同伴的角度,欣赏品评习作,发现优点,改正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作文有更深更多的认识。
具体的操作过程分两步:第一,自我修改,先是自己默读习作,让学生从整体上思考习作的内容、结构是否恰当。然后放声朗读习作,凭借预感发现自己习作中遣词造句上的一些问题。第二,同桌互改,同桌互相交换习作,按自我修改的方式再给同桌进行修改。既要虚心学习别人习作中的优点,取长补短,也要大胆“挑刺”,找出别人习作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再写出评语。经过了两节课的修改,最慢的学生也完成了任务。到底质量如何,我心中也没有底。当天晚上,我布置了一篇题为《我给同桌批作文了》的日记,通过翻阅学生日记,我觉得这次尝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一是学生通过自己批阅,认识到教师批阅作文的不易。安民辰写到:“老师批那么多作文,真是不容易。”沈一帅写到:“给别人批作文真辛苦啊,不知道老师是怎样批过来的”。二是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也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的文章。张济源写到:“我非常高兴,我们可以当一次小老师了”。王世琛写到:“同桌的字真不错,我实在是自愧不如””赵延浩写到:“我书写太乱了,主要内容根本总结不出来,一会写喜欢看书,一会写不喜欢看书,真是太失败了。”三是在同伴的习作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更有利于以后的写作。张宇航写到:“我体会到同桌对书的热爱,她那种把书当作亲人的感觉,令我震惊,我很欣赏她的作文。”杜浩天写到:“通过这次互批作文,对我的写作很有启发,写作文时要紧扣主题,书写要认真,用词要恰当,前后要呼应。”
再通过批改学生的习作,品评同桌互评的批语,感觉孩子们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做得比较好的方面:一是错别字确实大大减少了,绝大多数错字都在自我批改和同桌互批的过程中消灭了,减轻了我的负担。二是有些眉批很出彩。如王一淼同学在作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说她遇到了一个难题,于是在电脑上查出有关知识。在句中,她把“查”字错写为“擦”字了。他的同桌孙发浩把这个错字圈了出来,然后加了一句眉批:电脑上是“擦”不出知识的。幽默诙谐的语气让我这个老师也自叹不如。三是实实在在的伙伴引领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习作比较困难的学生,通过批改同学的习作,让他们了解同学的习作水平,激发自己进步。杜千署同学这样给同桌写批语的:“你在作文中写出了许多好句子,那都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当然,对于第一次尝试,学生们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他们对习作的整体把握上,还没有全局意识,对于一些构思新颖的习作还不会赏析,还有个别学生批改的态度也不认真,该发现的问题也没有发现等,但我相信,随着教师一步步的引导,我们的习作批改必将走出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