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意识·习惯

2017-04-26钱文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素质习惯

钱文龙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就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体育学科而言,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运动潜能,进而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其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已经成为中小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从学生的体育态度分析,主动参与需要兴趣,自觉训练需要意识,坚持不懈需要习惯。从兴趣到意识,从意识到习惯,可以说,这是学生提高自身体育素质反映在不同阶段中逐步递进着的三个心理要素:兴趣为动力,意识为方向,最终成为习惯。

一、培养兴趣、体育课程教学的追求

体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与文化学科与有所不同。有时,任凭学生学习目标有多明确,任凭学生学习态度有多端正,如果基础不好,思路不对,方法不当,就难免走弯路,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文化学科是最讲究知识衔接的思维能力,体育学科则是以参与尤其是主动参与为先决条件。在体育课上,要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来,主动参与进来,那么,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搭建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平台。

一般说来,学生只要身体健康,四肢健全,就都具备着最基本的活动能力。比如,抱个篮球练习投篮,放具足球射几脚门,撒开双腿跑一段路,躺倒身子做一番仰卧起坐,谁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从面上讲,几十个学生,如果都要求他们达到最佳效果,这当然不合实际,但是,只要学生接二连三,铙有兴味地参与进来,活动本身就成功了一大半。何况,功夫不就是在磨练和熟练上么,参加活动多了,潜质再差的学生,水平必定也会不断提高。所以,在活动课和训练课上,教师最忌讳的是给学生全盘提供一个硬性指标,最失败的是实行所谓补救性的附加处罚手段。在优劣比较中,学生完不成指标,自信心无疑会受到打击;要是为此再受到当众开小灶的待遇,参与的乐趣就会消失了。

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伤害学生的热情,这在体育教学课中,显得多么重要!学生没有兴趣,上课成了痛苦,有参与,态度也是消极的,负面影响甚至还会波及到他们以后的终身体育锻炼。让学生激发出兴趣,萌发了主动参与的热情,即使基础素质很差,只要他们能够从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就可以帮助他们促成一种爱好,影响他们以后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培养体育意识,体育课程教学的素质要求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积极引导他们参与运动,使他们在处于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和身体上的满足,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应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贯穿与体育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除技术教学文,还要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他们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

如果说参与兴趣的效果只停留在满足学生快乐的心理体验上,那么,训练意识则更进一步,已发展到激励学生自觉投入、参与竞争、谋求提高的阶段了。归根结底,体育课不能等同于娱乐课。体育需要开发学生的勤奋品质,需要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需要开发学生的顽强毅力,等等。

教师在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上和教学内容上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的新颖多变,会使学生有新鲜感,从而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改变体育的评价标准。我们可以对学生“不求完美,认可及格”,让学生对学业有轻松的感觉,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

从当前的教育环境来说,体育学科纳入中考已经延续了10多年,俨然成为了选拔考试的一项内容。而且,学生普遍认识到,体育中考的成绩,争取高分的途径与文化学科截然不同,只要力气用足了,汗水流够了,好成绩自然来了,甚至考满分也不是那样的高不可及。聪明的学生还会感到,在一天里,做一做体育训练,出一身的汗,整天都觉得精力充沛,神清气爽,不误体育,惠及智育,一举两得。结合实际,体育教师就需要规划训练内容,设计训练步骤、落实课程要求,帮助学生正常地有条不紊地上好体育、练好素质。

常言道:“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一个学生,只要身体健康,无论知识水平高低,都具备着体育运动的基础潜能,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树立素质训练意识,那么,学生将比较顺利地掌握运动技能,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为以后坚持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如要抓好培养学生训练意识的培养这个环节,那么,教育教学效果必定会比较理想。

三、终身体育意识(习惯),体育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

终身体育是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所面临的一个贯穿一生的自发自主的体育过程,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教师指导,没有体育课作业条件,没有组织的情况下,所处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有选择的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内容,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和闲暇娱乐的需要,其内容、形式、时间和地点等方面都具有自发自主的特点。

体育教学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面对全体学生,指导全体学生,帮助全体学生在设定的教学内容的练习和实践中,每个人都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長。如果与竞技体育加以比较,那么,竞技体育重视的是特长,是专项,是难度,是个别;素质体育重视的则是基础,是系统,是简易,是大众。所以体育教师的职责,是在于参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建设者,为他们将来精力充沛地、充满活力地从事社会工作做好前期铺垫。学生在受教育阶段,在体育教师的培养下,如果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将给他们以后从事社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体育教学的对象基本是身心发肩正常的平凡人,体育教师也不是那些竞技体育领域的专业教练,体育器材也不具备竞技体育所必不可少的高档设备,此外,学校体育更是无法拥用竞技体育所必具的科学训练理论和手段。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决定了素质体育的工作方向确定在服务于全体学生,服务于整个社会人群。说到底,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将来社会的各行业的建设者,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以便他们卓有成效地做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樊林虎《体育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3.

[2]董玉泉,刘学军《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10.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素质习惯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上课好习惯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