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做中学”
2017-04-26张永山
张永山
【摘要】小学科学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新课标指出:科学课堂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文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如何能让学生在“做中学”,进行阐述,旨在全面提高小学生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 课堂教学 活动设计 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76-0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现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儿童的思维源于儿童的动作。正像人们常说的“心灵手巧”,其实手巧也会使心更灵。《科学》教学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体现在活动中动手、动脑的学科特点,激发学生思维,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真正的学好一门课,就必须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科学课程尤其如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形象和直观,从而使枯燥而又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又具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也会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获取更多的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如在《探索宇宙》这课中,我在教学之前先向学生播放了“宇宙”的视频,从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到地球,浩瀚的宇宙,美丽而神秘,既巩固了之前的学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调动了课堂氛围,为后面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又如在《火山和地震》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现实生活中地震与火山发生时的真实视频场景,学生们被这些震撼人心的情景所吸引,看得专注而入迷,一下就进入到探究知识的环境中。
二、引导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
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总结、验正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如我在教学《把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时,为了使一些物体改变浮沉状况更为直观、形象,特意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它人的看法,敢于失败,敢于竞争。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很多种不同方案,然后经充分讨论选出最佳探究观察和想象能手。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教师能主动做好事件的引探,并注意到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与协同作用,使每一小组的同学人人都有事可干。取得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的喜人效果。
三、设计课堂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
中国现代著名学生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而严谨的小学科学学习能够似游戏一样诱人,那么孩子们势必会乐此不疲地陶醉其中,徜徉于迷人的游戏化的科学海洋之中,他们的身心情智必将自然和谐地得以发展。”我在教学“植物和我们”一课时,围绕“识别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哪个部分”这个内容教学。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植物的各部分的认识,并将食物与植物建立对应关系,我通过角色扮演的小游戏来实现教学目标。我让学生将教室布置成菜市場,并让他们自带植物,扮演卖菜与卖菜的角色,然后互相探讨,我们平时都吃了植物的哪部分。我通过这种角色扮演游戏,逐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哪个部分,而且根据已有经验将食物与植物建立了对应关系,为感受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埋下伏笔。趣味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式教学,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学生乐学,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趣味性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欢乐,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以上只是我对趣味性教学的看法和一些尝试,只是一些浅显的认识。通过趣味性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还需我们广大教师积极探索。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做中学”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科学教学,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符合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如,教《加热和冷却》时,可以设计了一个小课件,开始是小朋友烧开水的生活情景动画录像,当放到“盛满水”和“烧时茶壶溢水”等几个情节时,在“茶壶溢水”的画面的小朋友头脑上出现一个个的“?”,这样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通过研讨、实验,使学生先得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结论后,再出示一段课件,“铁路工人筑路时,每隔一段要开一道裂缝填进沥青”……随后出示问题,为什么修路时每隔一段都要开一道裂缝?进一步明确问题原因所在,启发了学生动脑思索,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儿童的智慧在儿童的手指尖上,手是儿童思维的镜子。因为手的动作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反馈到手,二者之间是双向联系,这种联系越多越能促进两方面发展。因此,科学课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做中学”,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齐先成,《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刘开封.《浅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2015。
[3]陈晟明.《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