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学习:内涵、实质与实施

2017-04-26刘晓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4期
关键词:实质场域新课程

刘晓艳

摘要: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能够独立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内容和方法,并确定自己的评估体系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实质可以从特征、构成因素及其作用方面反映。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等新的学习方式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现实学习场域中,学生自主学习应遵循原型启发原则、最近发展区原则、研究性学习原则。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方式课程改革

自主学习起缘于知识的迅速增长和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作为成人学习的重要教学模式,自主学习的概念和理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诺尔斯的《自主学习》和塔夫的《成人学习计划》为自主学习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概念和假设,促进了自主学习理论的发展。我国2001年开始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背景下,近十年来,我国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围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了众多的实证和理论研究。这些研究加深了人们对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认识,促进了这些学习方式的应用,对新课程的推进与实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是对自主学习的内涵、实质与实施进行探讨。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监视、调控认知、动机和行为,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一)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内容之一。转变学习方式,即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习惯。在我国由于考试制度的制约,在教育实践中,长期推行应试教育,与此相适应“传授—接受”式教学模式在经过几代人的历练之后也日臻完善,不可否认,这种“接受学习”对学生快速的获取知识确有优势,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具有认知水平教低、经验较少的特点,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间接知识确实是省时而高效的,但是随着学生的发展,如果还是主要采用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填鸭式的方法,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从“教”到“学”的转变,已成为我国新一轮课改的重要目标。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实力。现代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性人才。创新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级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重要的。

二、自主学习的实质

对于自主学习的实质,各理论学派的观点不同。根据《汉语大辞典》,所谓“实质”是指事物、论点或问题的实在内容,那么什么能反映自主学习的实在内容呢?我们认为,每一种学习自身具有的特殊标志(即特征)、内在构成(即构成因素)以及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即作用)能够比较好地反映它们的实在内容。学者林众,冯瑞琴,罗良从特征、构成因素和作用三个方面探讨了自主学习的实质。他们认为,自主学习的核心特征是自觉性。目前我国的报刊或著作中论述了许多自主学习的特征或特点,不论有没有提到自觉性,但往往论述的含义是自觉性的特点。他们认为,关于自主学习有哪些因素构成,不同研究者和理论之间存在差异。2002年,欧洲理事会明确提出,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进行终身学习所需的核心能力。自主学习的多个实证研究揭示了自主学习不仅对学生学业成绩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提高学习动机和促进其学习策略的掌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自主学习可以提高个体的自主性,让个体具备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能力。因此,运用自主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且对自我定向、自强独立、自我管理等在终身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古人所说的“君子深造以道,欲其自得之也”的道理。

三、自主学习的实施

中小学生具有未成熟性,这不但表现在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欠缺,更表现在自主、自控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在现实学习场域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原型启发

当我们解决问题时,常常能够从其他事物中获得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种具有启示作用的事物就是原型。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原型事物的选择,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来理解新的概念,进而发现并拓展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将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在现实的学习场域中,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水平,另一方面在新知识的构建和传授过程中,应注重新旧知识的不间断衔接,通过适切的目标定向、启发诱导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他们的潜能,超越最近发展区而顺利转入下一个发展区。

(三)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學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如观察、访谈、调查、实验、设计、评估等,去获得知识、得出结论,并形成研究成果,而不是将已有的结论告知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李颖.“自主”理论本土化的问题与反思———“自主学习”,还是“自我指导式学习”[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54-60.

[2]林众,冯瑞琴,罗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质及其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0-36.

[3]刘畅.学生自主学习探析[J].教育研究,2014(7):131-135.

猜你喜欢

实质场域新课程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美术作品的表达及其实质相似的认定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期待实质进展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