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发展为本 构建语文课堂

2017-04-26陈燕坤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5期
关键词:苏珊帽子新课程

陈燕坤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14-02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纲要》面向21世纪,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行动指南。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着力于、着重于学生的发展。下面,笔者将结合本次教学课例《苏珊的帽子》,谈谈自己是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

一、尊重学生差异,各有所长,整体提高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不同,对待同一事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例如,对于苏珊的不幸遭遇,有的学生站在苏珊的角度表示“伤心、难过”,或“痛苦”,有的则站在自己的角度表以同情。即使都是感到“伤心、难过”的学生,出发点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是因为原先一头美丽的金发掉光,有的学生是因为害怕同学嘲笑挖苦;有的则是因为担心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好好学习……由于学生有着不同的思考角度,产生了如此多的想法,这就是差异,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除上述的思维差异之外,还存在知识经验差异和能力差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尖子生”“后进生”“中等生”。“差异就是资源”,我们要尊重差异,面向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不要搞“一刀切”,要树立“不同的人在语文学习中有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观,首先,备课时尽可能地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开放型,多层次的教学环节、教学问题。比如笔者设计了“苏珊的帽子里藏着什么?”学生有说“光秃秃的脑袋”(即文章的内容,问题的表面),也有说“尊重”“关爱”等等(即文章的主题,问题的深层含义),笔者均一一肯定。其次,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方式,开放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感悟文本,表达其独特感受,如学生对苏珊的遭遇表示“同情”“痛苦”“伤心”,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也一一肯定,并鼓励他们通过朗读表达独有的感受。同时,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争取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差生有进步,优生有发展,整体有提高”这正是一名语文教师的成功处。

二、落实“双基”训练,夯实知识,发展能力

所谓双基,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指语文知识:字、词、句、篇;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欣喜地发现,新课堂的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学生因此变得兴奋而充满活力,教师因此变得睿智而饱含激情。但是,我们在尽情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亦尝到了不该有的苦涩。推进新课程以来,“双基”似乎渐渐远去,语文课堂上冷落语言训练的现象可谓司空见惯,字词句的教学,表达方法的揣摩等等被抛至脑后。甚至有人把“双基”训练看作是旧课程与新课程的“分水岭”,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试金石”,从而抛弃和否定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这其实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实践出现了偏差。语文就是语文,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小学语文教学理应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会基本的语文技能,懂得语言运用规律。因此,我觉得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双基”不可随意抛却,应该将之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执教《苏珊的帽子》一课时,我落实朗读、解词、背诵等方面的“双基”训练,如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担心”、“犹豫”体会苏珊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朗读表情达意,又鼓励学生“将独特的感受融入朗读中去”;设计“挑战记忆力”的填空题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并抓住“热情而郑重”、“各种各样”等词语体会老师的用心之良苦和方法之巧妙;在引导学生理解“五花八门”“自如”等词语的过程中,相机“提炼”各种解词法。在教学各环节中融入一系列“双基”训练,深入品悟文本,升华情感,达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总之,“课改”与“双基”应和谐共生,教学中,我们既不能因追求“双基”而进行机械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也不能因实践新课程理念而热衷于花俏的形式,要扎实双基,追求双赢,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珠联璧合。

三、创新教学设计,层层剥笋,激趣导学

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在教学《苏珊的帽子》一课时,我创新板书设计,制作一顶帽子,吸引学生的视眼,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并把帽子下的秘密(即光秃秃的头→担心、犹豫→尊重)藏于其中,紧紧围绕着“苏珊的帽子下藏着什么呢?”(即光秃秃的头→担心、犹豫→尊重)展开教学,在课文的学习、探究中,不断激起学生揭开苏珊帽子里的秘密的欲望,同时,我设计了明暗两线,以“帽子”为明线,“尊重”为暗线贯穿课堂始终,秘密又通过“层层剥笋法”揭开,这一“揭密”教学环节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深化“尊重”这一思想主题。

四、创设有效情境,读悟仿说,走进文本

情境教学伴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境中扩大,幻化成教材中的各种情境。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秉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一理念,为进一步促进主体感悟文本,深化文本,领悟主题,执教《苏珊的帽子》一课中,我多处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苏珊,顶着一个光秃秃的头去上学,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当离开学校三个月的苏珊来到教室门口时,她在“担心什么、犹豫什么?”,“站在苏珊的角度,你能通过朗读把此时的心情表达出来吗?”,“你就是老师,用这种热情而又郑重的语气在班上宣布一遍。”……通过上述教学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主人公的角度体验其内心世界,让学生用心感受,与文本对话,站在主人公的角度“说话”,并通过朗读表达其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师的思维更应开放,教师只有细心大胆挖掘,精心设计,为学生创设出精彩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广阔的舞台,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质量,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总之,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所有的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发展,让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中扎实迈进。

猜你喜欢

苏珊帽子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最高贵的导盲犬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最高贵的导盲犬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