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素养

2017-04-26倪靖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5期
关键词:思维力画圆显性

倪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81-02

一、现状:脆弱不堪的思维力

数学思维是衡量数学素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拥有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成为现代社会对数学人才的强烈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虽然有着良好的双基训练的传统,但学生的思维力究竟怎样呢?

案例:《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当学生初步掌握了角的概念后,教师拓展启思

师:同学们,你能例举出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到过角吗?

生1:我知道,桌子角。

生2:墙角。

生3:板凳上的4个角(脚)。

……

师:哪位同学能上来指一指你所说的角?

几个学生先后上来有的指着墙缝、地面与墙缝相汇的一点,有的指着桌子突出的尖尖的部分,还有一个甚至指着板凳的4条腿。

师:你们所说所指的这些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角吗?

学生片刻无语……

我们平时课堂上这样的例子很多,他们凸显出来的均是学生脆弱不堪的数学思维力。有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表现出很淡定,他们不能深入思考,不能由形象思维到抽象到思维中去,当老师提出更高要求时却表现出很茫然,不知所措;有些学生虽然也会有些急智的思维,但这些也仅是浮光掠影,长期的依赖造、等待造成思维惰性;有些学生为了炫耀思维及自作聪明,他们能围绕问题侃侃而论、夸夸其谈,看似对问题了解颇深,但细细分析便会发现破绽百出,很难自圆其说。

二、反思:数学课堂需要什么样的思维力

实践证明: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追求的是隐性与显性共同体的思维能力。从表现方式上讲,数学思维主要分为隐性思维和显性思维两种方式。隐性思维也就是学生内在的思考、分析、推理和判断,是一种内隐的心理活动及思维活动。显性思维主要是学生运用规范的学理性语言将内心的隐性思辨显性(外显)地呈现、表述出来,从而阐明观点,交流思想,生成智慧。

1.数学知识层面的认知思维能力

例如上面《角的初步认识》案例中所提到的“此角非彼角”的脆弱思维现象,充分说明学生将生活角与数学角混为一谈,没有真正抓住角的本质特征,缺乏数学知识层面的认知思维能力。因而在后面教学中,我这样引导学生:首先在黑板上仅仅只是点一个点,询问学生这是不是一个角?学生自然答不是;其次引领学生通过画角、拼角等活动,让学生本质地明白出数学上的角它必须是一个平面图形,它应该包括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缺一不可。

2.数学方法策略的智慧思维

数学学习过程不单单是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通过自己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辨析,总结出方法和策略的智慧思辨过程。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时,教师通过巧妙设计、层层引领,可使学生逐步从只用一支粉笔画圆感知出“想要画好一个圆,必须得借助工具”;從借助硬币、瓶盖、带有空心圆的三角板或直尺等工具画圆体会,“我们可以用不同工具画圆,但最常用的还是圆规。”;从画的不够理想,不够标准明晰“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定长(确定半径)、定点(确定位置)、旋转一周(确定封闭曲线)”。

3.数学问题的全局性思维

面对问题要使学生明晰:1.一共有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2.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即实质是让我们做什么的。3.问题是否还可以细分成几个简单小问题。4.哪几个条件是用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哪几个是用于解决第二个问题的,为什么这样选择条件等待。5.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可以直接用于第二个问题的解决

4.数学观点批判性思维

对于同学的观点和答案,要做到:(1)判断所提出和发表的“数学观点”是否正确。(2)思索“数学观察性描述”是否具有可信度。(3)辨析“数学表达”是否根据某一个数学原理、概念引申出来的。(4)考量数学结论是否必要。(5)分析数学推理是否含糊。(6)质疑“数学归纳性结论”是否有根据或来源。(7)甄别所表述的是否只是一种数学假设。(8)审思所下的数学定义是否适切等等。(9)推断多项“数学陈述”之间是否相互矛盾。

三、践行:如何达成隐性与显性共生的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必须抓住“思维”训练这个根本。在训练过程中,既要促其内“思”,更要导其外“辨”,还要教其圆“巧”,三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只有如此,才能使数学隐性与显性思维得以共生。

1.概念教学——凸显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知识中最普遍的形式是概念,所以概念学习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数学实践证明,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出错或产生困难,原因往往在于概念的了解上产生了障碍。可以说明晰数学核心概念是进行数学思维极其重要的依据。

例如,教学《素数和合数》,在思辨“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吗?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时,学生首先要分别明晰“什么叫素数;什么叫合数;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只有搞清楚这四个核心概念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2.交流教学——数学思维的参照和智慧

从学习过程来看,思维形成主要依靠对具体的目标的参照,通过对课堂同学的不断倾听、思辨,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最后会灵出属于自己的思维火花,从而发现本质属性,深化了课堂交流。

例如五年级《圆的认识》一课:学生经历材料聚类分析的过程,归纳并提炼画圆的原理。师:刚才我们在黑板上画了圆,在纸上画了圆,又在空中画了一个圆,这几次画圆,虽然地点变了,画圆的工具也各不相同,但是它们是否存在相同处?

3.策略思想——关注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领悟并掌握数学思辨的方法策略,诸如:事实思辨、类别思辨、对比思辨、分层思辨、层进思辨、反面思辨及引申思辨等。只有如此,学生才真正领悟数学思维的真谛。

例如:思维策略之层进思维,案例《分数的意义》:为了使学生能够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课始教师可以紧紧围绕“半个和一半”开展内涵剖析和思考,通过系列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分数语言向科学的分数语言发展,由无序思维向策略思维发展。

可见,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可持续生长及发展,而学生拥有自我的数学思维能力正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核心环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自身的教育智慧,大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辨能力,让学生隐性和显性的思维力得以圆融共生。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数学思维理论》任樟辉广西教育出版社.

[3]《小学数学教师》2012年5月.

[4]《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第一育儿教育网站.

猜你喜欢

思维力画圆显性
圆的启示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画圆的月亮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连线·画圆·揉团——浅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的有效教学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创新思维力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