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
2017-04-26范忠祥
【摘要】“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义务教务的核心任务。小学数学是小学的主要课程之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将小学数学与核心素养深度融合,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行为,紧紧围绕着学生核心素养开展教学行为。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63-02
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具有数学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是数学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人文素养、信息素养、阅读素养、科学素养等等。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的设计课堂教学,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认真组织教学,采用灵活多变,把课堂还给学生,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思维,就会使课堂更高效,逐步形成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恰如其分的表扬,力求形式变化多样
获得尊重认可和欣赏是人类最普遍、最基本的愿望,儿童也不例外。课堂中,教师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以表扬为主,营造轻松、活泼而又使学生愉悦的课堂氛围,对启迪学生智慧,激发表现欲望,发展潜能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引起学生創造思维的重要途径。在一年级新生的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坐不住,不能积极思考、认真听课等情况。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从多角度寻求解决办法。
(一)利用儿童活泼好动心理,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运用游戏、听故事、智力碰碰车等新形式来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适时把握时机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如:“你真棒”,一个会心的微笑,或让全班给他热烈得鼓掌。这样一来,不仅对回答者是一种鼓励,也是对其他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融。
(二)注重教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肢体语言是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春天。教师注重自身角色特点的同时还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亲切的笑容,温柔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形成愉悦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使之在学习中受到感化,在交流中接受新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乐学问题情境教学,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十分有效的重要途径,符合几童心理和性格发展的特点。好的课堂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还可以活跃思维。如在“丰收的果园”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设计动画:树上的小鸟飞来飞去,跳上跳下,再配上音乐、鸟鸣及教师的讲解增加了教学的情趣性,使静态概念生动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启迪,思想高度集中,学生兴趣十分浓厚。
三、讲究评价的艺术性,树立学生良好的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由于受理解力的限制,经常会出现错误回答,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要有耐心,热情地给学生以鼓励,如,在教学2+3=时,有个学生回答2+3=4,我没有马上告诉他回答错了,而是轻轻地告诉他说:“你的回答和正确答案已经非常接近了,如果再仔细想一想,你一定会找到正确的答案。”学生在我的鼓励下,经过认真思考,终于答出2+3=5,我及时对他进行表扬。如果教师对其进行责备,不仅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也会造成很深的负面影响。日后的课堂上可能就不会在看见这只高高举起的小手了。教师应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的位置,服务者的地位。热情鼓励每个孩子,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教者正确看待学生的插嘴和错答情况,多宽容、多鼓励、少指责,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四、动手操作贯穿学习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意识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教学中,我常用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创情境、做游戏、设悬念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教学中我们常借助于多媒体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时、分,元、角、分等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定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借用多媒体再现生活实际。如学习24时记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先展现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并给每幅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的转动。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效果可想而知。
(二)创设主动探索空间,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学生的全员全程积极、有效参与。首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一课时,我们习惯于先让学生沿长边对折,量量,得出结论;再沿着宽边对折,量量,得出结论。这种教学全体参与,全体动手,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而且还要确保全体学生参与的机会。一般在做好铺垫后,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决不让部分人代替。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课堂批改,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其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教给其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只要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及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注重兴趣的激发与引导,运用生动多变的组织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设计,就能达到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目的,就能不断提高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学评价的世纪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
[2]王焕敏《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教育技术研究2012.
[3]金成梁,《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任秀英,《教师课程观念的更新和角色的转变》[M].河南大学学报,2003
作者简介:
范忠祥,男,(1969—),大学本科,现任教辽宁省庄河市石城学校,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