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的现代转换及价值
2017-04-26聂笃雄
【摘要】《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它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自知,预防,细节,慎终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道德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期达到“执古之道,已御今之有”的目的。
【关键词】道德经 当代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38-01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要保持国家的持久强大,既要他们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同时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为此,教育部规定大学生必须修完12个学分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不仅传授教材上的知识,还要结合自身经历,借鉴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献,从中摘取智慧的果实给他们,帮助其健康成长。本文以《道德经》为例,略述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言,老子思想的集大成者《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几桶,唾手可得。
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语出《道德经》33章,是指我们每个人要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足够清醒的认识,才可能在学习生活中少犯或不犯错误,所谓量力而行正是基于自知者明这个原因。当代大学生只有做到了自知之明,才不会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最近社会上关于明星片酬天价的讨论沸沸扬扬,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盲目追星,更有学生中途弃学从影,有可能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悲剧。一个普通的人有自知之明,便能耳聪目明,和睦相邻,安居乐业,巧避灾祸。普通人若没有自知之明,也许还危害不到他人,而领导者如果没有自知之明,便会殃及城池。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苦苦的为中国探索出路,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最终都未能彻底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完全把握好中国的国情。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完全认清自我。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言,认清国情,这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一个革命家有自知之明,那便是国之幸,民之福。
二、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语出《道德经》64章,此句大意是做事情要在尚未发生前就处理得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产生以前就早预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要有忧患意识,其实质就是要有未雨绸缪的预防意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国家层面的角度来说就是对困难估计不足,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就是专业设置存在问题,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对就业市场缺乏足够的分析和学习过程中准备不足。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宏觀的也好,微观的也罢,总之和缺乏预防意识或多或少有关系。“良医者,常治病无病之病,故无大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从治未病到治未患,从具体到抽象,从微观到宏观,这些不仅是优美的语言,是思想的升华,更是智慧的体现,平常人需吸取这些智慧,大学生更需要吸取这些智慧,因为他们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建设者,还有一些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旦远离这些智慧,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危险随时可能降临。从中国历代王朝更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规律。是规律,我们就必须遵循。否则违背规律,铸成大错,想亡羊补牢,无异于痴人说梦。古人云: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大清王朝后期,大厦将倾,统治者竭尽全力试图通过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力挽狂澜,多少人为之殚精竭虑,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如果在军事上强大怎么有会后面一系列的悲惨遭遇?这里只能无可奈何地说“如果”。正如古人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因此,预防思想应该成为一个强大民族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思想,这种思想需要教育者一次又一次传授给受教育者,尤其是我们的大学生。
三、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想要建一所高楼大厦就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把根基打好。根基不稳固,大楼就会非常危险。需要告诉我们的大学生,学业成功是需要是踏踏实实把基本工作做好,厚积薄发,从细节入手,不要眼高手低,努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功到自然成。对大学生个人来说,细节体现着综合素质;对整个部门来讲,细节代表着形象;对事业来说,细节决定着成败。而“细节”又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在光鲜亮丽的背后,有谁会真正注意到这小小的细节的存在。我们都知道消防队员行动特别迅速,如果象我们一样慢吞吞,一幢房子早烧光了。可是一般人可能有所不知,我们的消防队员所有工具都必须非常严谨地合理放置;晚上入睡,消防队员的衣物的穿脱和摆放,都有十分明确的规范。否则,警报响起来,靴子找不到鞋带,裤子配不着皮带,怎么办?大多数人会忽略细节的存在,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习惯,因为人的行为大都是受习惯影响的,在习惯中积累功夫,培养素质。
四、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语出《道德经》64章,大意是说谨慎的做事,坚持到最后,就像开始时一样,就不会有失败和差错。办任何事情,自始至终都应慎之又慎,这样才不会出现差错。大凡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容易虎头蛇尾,开始时认真,细致,谨慎,严肃,久后则是敷衍,马虎,粗心,草率,这样,往往很难做好事情。“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所以说坚持就是胜利。当代大学生需要有这种心理准备。现代世界各种诱惑扑面而来,毅力稍有不够,就有可能半途而废。“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我们的大学生身负复兴祖国大业的使命,其间必有定会遭受许多挫折,必须要慎终如始的思想,有行百里者事九十的心理准备,披荆斩棘,奋勇前行,才有可能完成他们的使命。
《道德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还有很多,比如说“上善若水,知足常乐,谦虚处下等等”,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就是要古为今用,把古代智慧现代化,西方智慧中国化,抽象智慧具体化,更好的为我们大学生服务,让他们尽可能成为国家未来的优秀的建设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今著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作者简介:
聂笃雄(1972-),男,湖南隆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