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2017-04-26金庆玲
金庆玲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要教会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因此,现在的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教师们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也是我们理想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到实处?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这就需要我们做长期的认真的探究。本文仅对小组合作学习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在深入研究教材地基础上,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也要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1.矛盾型问题。
即问题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教学有理数大小比较时,对于具体数的比较学生很容易掌握。
2.假设型问题。
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如教学有理数加减法去括号时,教师让学生根据乘法分配律猜测有理数加减法去括号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再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3.发散型问题。
即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從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方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
1.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注意点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如果只有小组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单从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光注重形式,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3.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师生负担也可以由此大减,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
4.小组要明确分工。
教师首先根据班内的学生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不断提升,获得自信;让学习优良的学生更有提高的平台,科学的分组为你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对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我本着:人人有事做,谁也少不了谁的分工原则。分别设置了作业监督员,纪律监督员,讨论组织者,主要发言人。小组内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毛永聪.数学创新教法、课堂组织艺术[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6.
[2]贺祖英.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J].中小学数学.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