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017-04-26常成玉

青春岁月 2016年2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青少年

【摘要】伴随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青年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接触到前所未有的多元文化、多样思维,新媒体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起着内化影响,但新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其虚拟性、工具性易使青年产生价值主体化思想。本文主要探究新媒体在青年群体中利弊之处,并探索通过新媒体培养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和途径,采取“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出能增强教育实效性路径,提升教育成效。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新媒体集聚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传播教育功能,实现了沟通便捷、信息即时的特点,高校也将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新媒体进行培养。在新媒体境遇之下,对青年学生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冲击,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挑战,在此背景之下,对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教育,探索开拓教育模式的新路径,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巨大的现实价值。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强调的是影音文字的信息整合和用户的参与互动。

新媒体包括像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闻客户端新媒体、微博为代表的新闻属性新媒体、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属性新媒体、直播和微视频为代表的视频类新媒体、知乎为代表的知识类新媒体等等。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具有信息价值、信任价值、审美价值多重优势,其不仅提供内容具有社交功能,同时会提供给用户更准确、真实、更有用的信息,而且格调更为高雅、审美品位更高,在传播过程中因此能产生更高的附加值。

二、新媒体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效应分析

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只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才能够薪火相传。通过新媒体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最重要的是立足于正确的价值立场,理性对待新媒体与现实的冲突,从本质上提升青年的道德素质与价值立场。

1、新媒体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因素

一是新媒体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率。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为特点的新形态媒体,通过互联网、无线通讯等技术渠道实现信息的即时交流与互动,不同于报刊、杂志等旧媒体传播方式。目前青年群体的智能手机、ipad等通讯设备已经有很高的普及率,浏览信息、微博、微信等网络信息成为日常生活必备,青年群体对趣味性和易浏览的即时新闻信息更易接受,而对说教式、书本式的知识体系已产生了抵触心理,基于此通过新媒体在青年群体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能够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文件、精神思想及时传递到青年群体中,同时这种快速传播特点也成为吸引青年群体的一个必备要素。

二是新媒体可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成效。现代教育模式愈来愈重视教育环境的自由、教育模式的开放,与传统的教育培养相比新媒体教育更具形式感,也能够为青年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信息,可以通过图片、声音、动画、虚拟现实等展播形式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以新媒体为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教育和宣传,开拓了青年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渠道,而这是校园课堂或讲座等无法达到的,青年群体更乐于接受,更能够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新媒体能够及时互动的特点也能够对青年的思想状况进行把握和了解。

2、新媒体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因素

新媒体传播的多样性,打破了原有的權威新闻媒体机构对信息的垄断,导致众多虚假、低俗、伪科学等观念的传播,原本处于价值三观形成时期的青年群体对纷杂的信息不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极其容易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中迷失方向,产生浮躁心理和一味追求眼前利益,也会影响到人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同时新媒体个性化的特点,也容易造成青年以自我为中心,尤其是西方自由化的思想意识让青年群体盲目追求实用主义,这些不利因素无形之中会让青年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淡薄,难以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新媒体环境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

任何问题都要辩证看待,在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积极借助新媒体带来的优势,也要结合青年群体的成长特点规避新媒体的不利因素,在方法和观念上要取长补短,同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从各个方面汲取力量,弘扬正能量,更好地开展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1、借力新媒体,更新教育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要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推进的原则,对青年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就是要让青年更加坚定踏实的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可以通过经验座谈、心得分享等常规化的培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养水平,在教育理念上要求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以此构建新媒体的传播环境。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参与性,同时用微博、微信等在新媒体空间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嵌入式教育,营造对话式交互情境以及推广媒介素养教育,不仅要解决青年的学习问题,更要针对青年的就业创业、个人情感、业余爱好等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与青年成长成才结合起来。

2、注重青年偏好,提升培育针对性

当下青年群体使用新媒体大多是以娱乐目的为主,并不能真正作为学习工具使用,并且许多高校宣传部门所开通的新媒体平台存在使用率低、互动性不强等现象,因此,针对青年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首先要提升新媒体平台的设计感和趣味性,用音乐、声音、图片等方式吸引更多青年主动加入,将单调变为多样,将自主学习变为互动学习,其次新媒体平台的打造要避免程式化、枯燥化,将一些不易被青年接受的大理论变为浅显易懂的小模块知识,让青年能够身临其境、耳濡目染的学习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满足不同青年的学习要求。校园微博、论坛等是青年进行交流沟通的主要平台,可以在微博上面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流平台,组织青年定期在微博上进行心得体会的发布,或者进行以此为主题的趣味直播,提升青年对新媒体的使用率。

3、打造新媒体专业人才队伍

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要求要及时跟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对新媒体技术的驾驭能力,着重培养一批有高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以此来增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性和专业性;制定相应的网络管理制度,加强新媒体工作者之间的相互监督,提升教育的时效性;新媒体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与青年进行交流,或者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与青年进行互动,保证平台的持续运作、规范运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建立网络巡视制度,对网络的不良信息进行及时筛查,对有不良言行的青年及时改正教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搭建健康平台。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也是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一环,对青年的道德素养、人生理想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媒体的普及给培养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挑战,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及社会都要站在青年发展方向上,掌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及操作方式,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同时更要正确利用新媒体与青年进行更多的交流沟通,对错误观念及时纠正,让青年的价值观念在不断学习中得到升华。

【作者简介】

常成玉(1981—),男,山东莱芜人,硕士学位,景德镇陶瓷大学团委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