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价值的国内青春片分析

2017-04-26侯雨张宇华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6期
关键词:青春片文化

侯雨+张宇华

摘 要:当前,国内的青春题材电影发展迅速,精准的市场定位、粉丝经济的拉动等因素促进了青春片的兴起。但是,国内青春片还存在情节雷同、文化内涵低等问题,与优质青春片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国内青春片应在增强电影的文化内涵方面努力,使国内青春片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类型片道路。

关键词:青春片;文化;票房

作者简介:侯雨(1984.10-),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文化产业;张宇华(1969.11-),女,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1

近年来,以校园爱情为题材的青春片成为国内电影市场的新宠,激起了青春怀旧的消费热潮。据统计,2013年青春片在国内电影票房十大排行榜中占据三席,2014年,青春片更是数量增加明显,票房一路飘红。2015年,青春题材电影也普遍取得了高票房的佳绩,国产的青春片已经成为国内电影市场一种新的消费景观。国内青春片的兴起有各方面的原因,但与此同时在电影的文化价值方面亦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国内青春片制作人汲取各国优秀的青春片制作经验,为国内该类题材电影的发展寻找到深刻的文化路径。

一、国内青春片兴起的原因

(一)精准的市场定位

当前,国内电影的主体已经是80后,90后群体,也就是说电影观众日趋年轻化。再加上国内青春题材的电影长期不发达,与台湾、日本等地的青春片差距巨大,随着国内电影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青春题材的类型片在不断探索中上映,逐步引爆了观影大众的心理潜在需求,促使了青春电影的热潮,并形成一种市场及文化现象。

与此同时,对于大部分年轻人而言,初涉人世的年轻人在纯真校园与残酷社会之间需要有一个缓冲,青春怀旧电影便充当了这种缓冲器。对于已在现实社会中摸爬滚打过的60后、70后等人来说,这一作用也同样明显。

(二)选角的心理考量

青春片里需营造优美的景象、浪漫的情节以迎合观众期许,当然从演员这一个方面来观察,绝大部分青春片都会选用在我们的真实青春里存在百分之一的美人来担当男女主角,甚至是配角。很多青春片,尤其是商业化浓厚的青春片,通过不断复制再生产着此类空中楼阁般的青春童话以迎合大众对于理想自我的渴求。

(三)粉丝经济的拉动

就青春片的选角来说,也是有一定的市场考虑的。当下,颜值成为衡量此类电影的重要标准,而主要角色的粉丝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影片的“口碑”。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大量的粉丝,尤其以年轻人为主体,他们的“狂热”对青春片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或者说直接的促使了国内青春片的飞速发展。

二、国内青春片存在的问题

(一)怀旧情绪浓厚,但大多走向雷同

学者戴锦华指出:所谓青春片的基本特征,在于表达了青春期的痛苦和其中诸多的尴尬和匮乏、挫败和伤痛。可以说是对“无限美好的青春”这一神话的颠覆。青春片的主旨,是“青春残酷物语”,近似于意大利作家莫里亚克的表述,“你以为年轻是好事吗?青春如同化冻中的沼泽。

可以说,近年来的青春片还是有一定的创作水准的,一些制作人有情怀和责任感,在迎合市场需求制造童話美梦之余,还试图探讨一些更广阔的社会议题,这一点是非常好的。但是我们也不无发现,怀旧已经成为“主体”,制作水平低下,打着青春片的旗号,其实是伪装残酷,伪装美好,更多的是对欲望的宣泄,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的包装出现在市面上。单质化的青春怀旧片势必导致低水平复制品的出现,逐渐演变成另一种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品,秀后即忘,深层次的内涵不足,很难真正对心灵形成冲击力。

(二)高票房但缺乏好口碑

2013年《致青春》以超过7亿的票房位居国内电影排行榜第二位。2014年,《后会无期》的单部票房收入也都超过了5亿。然而,高票房却难以形成好口碑,很多青春片都是靠粉丝的力量来拉动的。有些高票房电影,甚至遭受来自影评人的恶评,口碑极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青春片的文化内涵的提升。

(三)青春片已经成为偶像片

商业电影(这里特指偶像片)需要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极尽“美化”之能事。很多情况下,艺术电影是反其道而行之,以它或尖锐或温柔的方式,戳破混淆了真实与虚构、以期获得自我满足的幻想。但是国内很多所谓的青春片,已经完全是迎合大众,包装成有俊男靓女的偶像剧,借青春片之名,其实完全是商业化浓厚的电影。

三、真正的青春片的文化特征及文化呼吁

青春,其真正的特质和价值所在,正是它的不完美,在这个因为欲望的无限勃发,而携带着虚无幻想去冲撞现实匮乏的过程中,因其求真的执着与求生的渴望而具备了高度的审美价值。我们可以从优秀的日本青春片中窥其端倪:《四月物语》中轻描淡写的一句“山崎学长春天去东京上学,我悲痛欲绝。”其后所隐藏的是你我难以想见的漫长煎熬;《情书》更是离丧之痛与求而不得之憾贯穿始终。当然,还有很多优秀的青春片代表,我们在这就不一一列述,优秀的青春片正是对文化的深度表达。

即使那些具备高度艺术价值的青春片,在没有经过包装的情况下,往往因为稍显沉闷而票房不佳,但它们却已经在大众的精神上给予洗礼与震撼。国内的青春片不应该只是简单的重复堕胎、打架、出国、车祸的桥段,而应该在这些极富张力的桥段上,增强叙事性,添加进更具深厚的文化内涵,跳出幼稚的天空,跳出拙劣的模仿,发掘生活的真相,去热爱生活,去创作有文化的青春片。

参考文献:

[1]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2]路春艳,王占利.物欲时代心灵的抚慰——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叙事策略与价值观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猜你喜欢

青春片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少年的你》:青春片中的成长蜕变抒写
谁远谁近?
国产青春片2018年黯然退潮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艾丽·范宁青春片学生存
美国青春片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