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春片成长史
2015-05-30卢晓菡
卢晓菡
很多人都说美国青春片浮于表面,无法触及本质,不管它们的主题多么烂俗,多么奇葩狗血,甚至出现各种露骨的暴力、色情和低俗场面。但这些都是面子,里子总是让主角慢慢转变,回到家庭的轨道上来,走上一条美国主旋律的“不归路”。接下来就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美国青春片的发展历程。
青春片的专业术语叫“YA电影”(Young Adult)——泛指17至25岁年龄段的电影消费者所欣赏的青春影片。该类型片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悄然兴起,不过那时还不成气候,也过于保守。1953年的歌舞片《学府趣事》大概算是兴起之作。50年代的青春片大都青春靓丽,直到1955年的《无因的反叛》才真正让青春片声名大噪。在叛逆的青春期,如何帮助这个阶段的年轻人,永远都是每个家庭的话题。方法派演员詹姆斯·迪恩去世时年仅24岁,只演过三部电影,本片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戏中的每一个表情都是既天真又邪性。故事讲的是反叛皆有因,愤怒青年并非主动去愤怒,而是在时代和家庭逼迫下的爆发。
在学校范围内,也有非常正面的问题片。同年的《黑板丛林》就有着鲜明、强锐的议题。教师在一所学校中与一群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相处,由于他们太顽劣,为了制服他们,不得不以牙还牙的方式来应对。师生间一场夺刀的戏,也震动了银幕和社会。教师的教育苦心却说明了他是一个好人。但影片上映后,很多地区的电检人员都认为教师不该如此,他们却不认为学生不该如此,导演的表达可谓真实。后来又相继出现了类似的师生电影,如《吾爱吾师》《春风不化雨》等也都是上乘之作。
这一时期的青春片是积极向上的,随着20世纪60年代性解放兴起,青春片也逐渐变得开放起来。在60~70年代,美国很多青年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他们奉行自由主义,无视各种传统观念。这样的嬉皮士精神虽然具有积极意义,比如倡导爱与和平,但负面作用也很大,例如性解放带来的滥交与早孕。
早孕话题在《冷暖人间》(1957年)中已经有过轻描淡写,在《畸恋》(1960年)中就有比较深入的笔触了。年轻人糊里糊涂地做了不可告人之事后,父母该如何处理呢?经过一番周折,父母为孩子觅得一条出路:离开学校,以避传闻。同时让他们结婚,双双到孤独的小岛上居住。这部青春片给人的印象是:美国少年太荒唐,家长既不管束也不负责。他们虽然为这对糊涂虫解决了问题,却没有找到负责的方法。此后,这种影片也越来越多。连1968年的经典青春片《毕业生》也不例外,青春之余,也将婚外恋的篇章带入其中。
每代人的青春都有相似之处,《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在拍“星战”之前,拍摄的《美国风情画》为70年代的青春片增添了历史的厚度。影片记录了四个70年代美国高中生的一夜,扮酷、泡妞、游车河、讲义气、迷茫,几乎白描的手法让观众有很强的代入感,仿佛可以嗅到那个夜晚青春的逝去。太阳升起意味着青春的结束,每个人都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那个躁动、纯真、热情、伤感的青春之夜,正是一幅动人的“美国风情画”。
七八十年代的美国青春片主题要么是《毕业生》这种体现年轻人迷茫生活的,要么是各种宣扬自由享乐主义。80年代是青春片的辉煌期,导演约翰·休斯可以说是青春片的萨特。他导演的《春天不是读书天》《十六根蜡烛》《早餐俱乐部》都是青少年题材电影的典范。他担纲编剧兼制片的《小鬼当家》系列等也流行一时。《春天不是读书天》无外乎就是逃课带小妞兜风的通俗电影,但被休斯化腐朽为神奇,拍得神采奕奕,并影响了美国后20年青春校园电影的走向。欢乐的80年代青春片就该如此简单,不需要低劣重口的笑料,从头到尾轻松精彩,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身的影子。男主角无拘无束地逃课一天也揭示了人生苦短和及时行乐。观众在十年后,在《小鬼当家》中亦能找到相似的脉络。
另一位编导卡梅伦·克罗算是接了约翰·休斯的班。他编剧的《开放的美国学府》(1982年)也是80年代的经典之作。他导演的青春片屈指可数,但无论是《情到深处》(1989年)还是《几近成名》(2000年),都是不同时期的青春片翘楚。《情到深处》中,罗伊站在女主角窗下,举着录音机高喊的一幕感动了整个美国。后来,中国导演伍仕贤的《独自等待》几乎将这场戏原样复制了一遍。八九十年代的美国青春片,全都春气撩人,一伸手就能触到风和灵魂。
发展至千禧年,畅销的青春片开始变得粗俗不堪,像《美国派》系列、《欧洲任我行》《邻家女孩》这样的性喜剧,最受年轻人追捧。很多影片甚至在公映后,又推出了“未分级”噱头的DVD来吸引眼球。青春片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淳朴了。
时至今日,美国青春片一直都在推陈出新。往日的现实题材已经不再能满足青少年的口味。现今的青春片除了少数的校园题材,很多都已经被《哈利波特》《饥饿游戏》《暮光之城》这样的青少年魔幻和超自然罗曼史题材所取代。它们大都是根据青少年畅销读物改编,一拍就是一个系列。现阶段,最热门的题材应该是“青少年反乌托邦”(YA Dystopia)了,“女性作者+女性青少年主角+极权主义社会的控制”成为流行,比如《饥饿游戏》和《分歧者》系列,都是这个时代青春片的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