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力本位的软件类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7-04-26郭莹王庆月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9期
关键词:能力本位应用型课程体系

郭莹+王庆月

摘 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技能型人才,课程建设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以“能力本位”为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阐述了软件类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 课程体系 能力本位

当今社会,计算机软件行业依旧是热门行业,国内市场每年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高达80万人,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尤为短缺,而高校正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教育部明确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的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应用型院校的重要使命。课程体系构建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被广大教师所关注,本文以能力本位为构建原则,重点研究了应用型软件类课程体系的构建。其中能力本位中的能力指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劳动者所必须具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整体行动能力。

一、应用型软件类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

针对目前软件类课程体系不完整、课程设置陈旧、课程群建设力度不足、实践环节成效甚微等问题,以能力本位为原则构建软件类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应用型软件人才。

以能力本位为原则构建软件类课程体系,就是以社会经济建设需要为出发点,以岗位(岗位群)需求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以能力本位为原则构建软件类课程体系,就是以软件相关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为目标,将职业能力分割成若干模块,并依据这些能力对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进行课程开发,通过组织课内外教学指导,使学生具备从事该职业岗位的能力。

以能力本位为原则构建软件类课程体系,就是树立能力本位的课程观,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知识体系,从软件行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出发,培养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线生产人才。

以能力本位為原则构建软件类课程体系,就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践观,更加关注作为发展主体的学生的个人能动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更好地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在课程设计、内容选择上创造学生参与的条件,将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为学生的身心素质。

二、应用型软件类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

以能力本位为原则构建的软件类课程体系,要体现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用型软件类人才要面向软件业一线岗位或岗位群,通过包括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分析,明确整体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系统设计基础知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职业素质拓展体系。

以能力本位为原则构建的软件类课程体系,要体现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设置。将岗位或岗位群的综合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门能力,有针对性地设置支撑能力培养的理实一体化的核心课程。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保障理实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以能力本位为原则构建的软件类课程体系,要体现出应用能力和素质并重的模块设计。明确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科学设置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并重模块化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高度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包括学生的道德与职业素养、科学思维方法、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会贯通。

三、应用型软件类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

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首先要根据软件类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学生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和核心能力;其次,为达到这些能力的实施需要具备怎样的课程主线来支撑,也就是将专门技术能力和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主线确定下来,成为整个课程体系的主体部分,或者是核心课程体系;再次,如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能力,再填补相关的课程,作为对主体部分的补充。

宏观层面,结合社会对软件类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目标定位是否正确,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软件类专业的发展前途,关系到培养出的软件人才能否为地方服务。新建本科高校不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主要面向计算机应用、生产、开发与经营,着眼于整个社会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提高,因此将软件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环境,受到系统分析与设计和应用方法的训练,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工程实施能力、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观层面,在明确目标规格的基础上,确定课程体系。核心能力的培养,必然要求有相应的核心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将社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应到课程模块中,以一门或多门课程支撑一项或多项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应用型软件类课程体系强调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强调程序设计的在线实践和项目实训,强调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部分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和重点。

微观层面,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进行课程的开发与组织,其关键在于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把握。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其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定位、课程任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参考书及选用原则、授课计划与学时分配等。教学大纲是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基本思想及做法的载体,其要求更加丰富,也能够体现出应用型软件类课程体系的教学特色。

课程体系构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本文从理念、目标和方法三个角度,尝试探讨了能力本位的应用型软件类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是,当培养对象发生了变化,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用人单位的标准发生了变化,甚至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时,都不可能用同样的课程体系来实施,而必须对开发出的课程实施一定的整合,根据变化后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结构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形成一个可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袁秋菊.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5,20(1): 62-65.

[2]朱金波.基于能力本位的软件技术型人才培养策略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 2015(12):50.

[3]王琦,王春红.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软件开发课程群建设研究[J].计算机时代, 2016(5):84-86.

猜你喜欢

能力本位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能力本位的《影视艺人经纪》课程改革刍议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