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类大学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2017-04-26欧阳瑞聪
欧阳瑞聪
摘要: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关键在于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医科类大学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有一定的行业特殊性,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应理清工作思路,分析原因找出加强医科类大学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以促财务工作取得切实成效,提升办学效益。
关键词:医科类大学 财务内部控制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新形势下现代医药类大学财务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2013ZCW0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指高校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流程,对经济活动的重点环节实施有效控制,以规范运行机制和维护办学秩序。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不仅是高等学校财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和财务活动的指南,而且对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医科类大学与综合类大学相比,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有一定的行业特殊性,财务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医科类大学财务内部控制特点
一是财务内部控制范圍广。除了校本部的经济活动外,附属单位、附设机构的经济往来业务都应纳入学校财务内部控制的范围。
二是经济业务复杂多样。业务范围不仅有学校本级的教学、科研、基建等,而且包括二级预算单位以及独立核算的临床医院、科研机构、制药厂和独立学院等附属单位的经济业务往来。
三是资金管控难度大。首先,来源多元化。资金来源不仅有财政拨款,还包括各项培训和科研的服务性收费、资产有偿服务收入、合作办学收益和社会捐赠等。其次,支出多渠道。在资金使用上,不仅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支持,使用范围的还延伸到创办校办企业、合作办学等投资领域。
二、医科类大学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财务内部控制的意识薄弱
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医科类大学普遍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高。部分教职工认为只要由财务部门负责抓好制度建设和预算管理就可以了。财务内部控制往往只停留在一些基础工作层面,缺乏刚性且流于形式,内控环境亟需进一步改善。
(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一是制度缺乏系统性。校内制度设计时没有考虑医科类大学自身经济业务复杂性,部门责任和权限范围容易出现重叠或者盲区。二是制度建设滞后。由于缺乏督促检查,责任部门不愿意主动投入精力、时间去补充、修订制度,导致制度建设没有及时更新,陈旧制度长期沿用。三是制度执行力不强。对已建立的内控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部门间的职责界定不清晰、分工不明确,内控制度得不到深入落实,制度约束流于形式。
(三)财务内部控制监督力度薄弱
一是内部审计部门监督力度不足。内审部门作为学校内部机构,其直接隶属性质影响了开展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另外,目前内部审计缺乏统一规范的程序和标准,内审的监督评价和促进发展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外部监督缺乏深度。社会监督不到位,财政、教育等政府部门实施监督检查的周期较长,外部监督缺乏延续性。外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对学校内部管理情况了解不够,不能对财务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价,监督效果不理想。
(四)缺乏科学的内控风险评估体系
医科类大学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建设过程中,对重大项目缺乏事前科学论证,工程建设超预算、随意调整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上对重大资金使用缺乏相应的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估,使财务风险隐患加大, 一旦外部环境发生突变,银根收缩,引起学校资金链极易出现问题。
三、加强医科类大学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
从学校的制度建设、责任意识等着手,加强宣传,自上而下的形成“控制是惯例、监督是常态”的内部控制氛围;科学配置内控机构职能,将各项经济业务纳入内部控制范围之内,使财务、纪、监、审等部门在监管流程中实现有效衔接。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首先,内控制度设计必须结合医科类大学工作实际,覆盖经济业务各个流程,特别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其次,在制度中,对经费使用、物资采购等经济业务制定规范的操作和审批流程。第三,注重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做到相互间监督、制约和牵制,准确划分责任。第四,制度及时除旧革新,切实保障制度规范有效。
(三)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
一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确保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制度中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权限、审计程序和评价标准;同时提升内审的广度和深度,使内审与绩效评价相结合,提高内控实效。
二是协调外审和内审的关系。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应从三个方面加强合作:一是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在工作范围上互相补充,不仅对具体经济业务进行分析,还可以对学校整体运行效率、长远经济效益等作出科学评价。二是两者在舞弊检查中可以互相结合、补充,外部审计侧重舞弊可能引起的财务报表重大误报的调查,内部审计重点关注具体经济业务舞弊责任。三是相互利用审计成果,外部审计依据正确的内部审计结论来决定或调整审计程序和重点范围,内审利用外审发现的问题线索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共同提高审计的效率。
(四)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
首先,是识别和预防财务风险。一方面充分利用财务管理、审计控制等手段监测学校经济业务,跟踪资金流向确认关键风险点,并从医科类大学的成本和效益角度识别投入和效益的风险;另一方面建立由财务审计与纪检监察、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宣传教育与制度控制的多部门、多形式协作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预测和发现管理隐患和财务风险,提早采取防范措施。
其次,是对财务风险的评估与应对。一方面要参考新高校财务制度确定财务评估指标,评价指标必须易于获取并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利用指标体系对风险的发生概率、影响范围、损失大小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分析结论,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文明.完善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策略探析[J].会计之友,2014(36)
[2]何军.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财会研究,2011(02)
[3]魏巍.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模型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