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7-04-26叶伟静
叶伟静
摘要:古诗与音乐具有天生的合一性,把古诗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用音乐来演绎古诗的美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古诗运用“三重新”,提升音乐素养;诗情画意“三重美”,培养审美能力;意幽深远“三重入”,渗透文化教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古诗;融合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具有音乐美与意境美的特点。在古代,古诗是用来吟唱的,古诗与音乐具有天生的合一性。《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正是因为古诗与音乐的这一种密切联系,把古诗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用音乐来演绎古诗的美,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一、古诗运用“三重新”——提升音乐素养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我通过古诗新唱、古韵新歌、古曲新诵的古诗运用“三重新”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古诗新唱——提高歌唱能力
歌唱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素养,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歌唱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古诗具有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的特点,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古诗新唱的策略能够激发起小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
例如,小学生对《春晓》这一首古诗是十分熟悉的,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春晓》这首古诗改编的歌曲。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聆听这首古诗歌曲在速度、节奏和旋律上的特点,并且对歌曲中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之情进行触摸。这样,小学生就明白了要用一种欢快的节奏去唱这首。在学生掌握了这样的唱法以后,我再引导学生进行“古诗新唱”,让他们先对这首古诗的意境进行想象,然后让他们进行歌曲创编,很多学生根据这首诗的意境,在歌曲创编的过程中,加入了“唧唧、啾啾”等歌词,这样,他们在演唱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加深入地体现这一古诗的意境美了。
可见,通过“古诗新唱”的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歌唱能力,在这样的歌唱教学中,小学生会主动参与到歌曲的创编过程,这对于提升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古曲新诵——引导音乐想象
音乐想象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素养,小学生在音乐想象的过程中,才能与音乐进行深入对话,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深入音乐的优美意境中去。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古乐新诵”的方式来引导小学生进行音乐想象。
例如,《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古曲,这一首古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如果在教学中采取传统的方式,小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融入到这首古曲的意境中去。在教学这首古曲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出示了春江花月夜的相关图片,然后对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进行配乐朗诵,学生一边观看着多媒体图片,一边听着我的配乐朗诵,他们有效地进入到了这一首古曲的意境中去。然后,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首古曲进行配乐朗诵,他们在朗诵的过程中,把一轮明月仿佛被无数浪花簇拥着从浩瀚的大海中涌出,幽渺的海面顿时开拓一个银光皎皎的壮美境界进行了再现,把“春欲老、花已落、江远去、月西沉、夜将尽”的失落美进行了升华。最后,我再给学生播放《春江花月夜》这一首古曲,这样,他们也就很容易融入到其深远的意境中去了。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通过古曲新诵的方式,学生就有效地走入到《春江花月夜》这一首古曲的意境中去,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古韵新歌——组织音乐创编
所谓“古韵新歌”就是指引导学生借助不变性的旋律及多变性的歌词进行古诗填唱的创编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取这样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编,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郊游》这首歌曲时,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感受二拍子的节奏特点以后,我组织他们进行了“古韵新歌”的古诗填词创编活动。很多学生基于《郊游》这一歌曲的 “走 走|走走 走|”节奏中,利用《咏鹅》中中“鹅,鹅,鹅”进行填唱。学生在填唱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进行了音乐创编,这对于提升他们的音乐创新能力是很有作用的。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古韵新歌”的形式十分受小学生欢迎,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体验到创编的快乐,能够促进自己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诗情画意“三重美”——培养审美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音乐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音乐具有节奏美、意境美与情感美,这与古诗的美学价值刚好融合。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把音乐与古诗的这“三重美”进行融合,以此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音乐美与语言美的搭配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古诗词歌曲的创作,引导他们用音乐旋律去彰显古诗词的语言美。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所蕴含的语言美,并且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古诗的一种语言美。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一诗是以“ang”为韵脚的,读起来具有琅琅上口的特点,这是古诗语言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音乐旋律为基础用这一首古诗进行填歌词,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地感受到古诗与音乐的这一种内在语言美的联系,这对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十分有好处。
实践证明,通过音乐美与语言美的搭配,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古诗与音乐在语言上的美感,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引导他们进行审美体验。
(二)音乐美与意境美的重叠
古诗具有意境美的特点,音乐语言的背后也蕴含着丰富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是通过聆听者的想象来达到的。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融入古诗内容,把音乐美与意境的畫面美进行重叠,引导学生用音乐语言去描绘古诗词的意境美。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例如,《春江花月夜》这首古曲具有融诗、音、画三者为一体的特点,在美感上表现为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先以配乐诵读的方式体验古诗的意境美,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来表现古诗意境背后蕴含的画面美,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审美体验。
音乐美与意境美的重叠,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去充分触摸古诗与音乐语言背后蕴含的美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音乐美与情感美的融合
古诗之所以这么受学生喜爱,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古诗在简练的语言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美,这种情感美是最能够打动学生的地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善于把音乐美与古诗蕴含的情感美融合。
例如,杜甫的《春望》对国家的残破进行了描写,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在诗人眼中,连盛开的花儿也会落泪,鸟儿的鸣啭也令诗人心悸,这正是诗人爱国之情的有效表现。在教学中,我先带领学生感悟古诗中的意境,并在歌曲中聆听音乐的情感意境,最终领悟诗词音乐的感情色彩。这样,诗音的美妙融合让学生达到了入其“境”,悟其“神”,会其“意”,用音乐语言旋律去再现古诗词的情感美。
可见,用音乐强烈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引导学生穿梭于古诗那具有声韵之美、情感之美的境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意幽深远“三重入”——渗透文化教育
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文化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融入古诗词艺术其深刻的意义,通过音乐与古诗词的巧妙结合,以其入情、入境、如理的独特韵味相互作用,最终达到渗透文化教育的目的。
(一)以乐入情,升华古诗情感
所谓以乐入情就是指借助音乐作品动人的旋律从而使古诗词作品在情感表达方面更有血有肉的一种融合方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把古诗借助音乐要素达到深化诗歌情感的效果。
例如,谷建芬版的《七步诗》通过如泣如诉的旋律,把曹丕骨肉相残,曹植悲愤交加的诗意完美再现;汉乐府诗《江南》通过欢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再现了鱼儿在荷叶间游动的嬉戏场景和人们的喜悦心情。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同样的形式对古诗进行音乐创编,在音乐创编的过程中来升华古诗的情感。
(二)以诗入境,醇厚文化底蕴
古诗在语言上具有凝练、含蓄的特点,在古诗语言的背后都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意境,合适的音乐能让学生快速地进入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意境。
例如,《游子吟》用朴实、简约的语言,抒发了游子思乡念亲的至深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旋律的辅助对这一首古诗进行情意悠悠地吟唱,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一首古诗中所表达的内涵和情境。
通过以诗入境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文化底蕴的提升,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是十分有好处的。
(三)以意入理,熏陶文化气质
浩如烟海的古诗词长廊中,每一篇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希望。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以意入理的策略对小学生进行文化气质的熏陶。
例如,《满江红》中的“壮怀激烈,仰天长啸”、《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一些诗句通过吟唱的方式进行表达,这些古诗词的语言思想就会像一盏盏明灯照亮学生未来的行程。
总之,古诗与音乐的合一性,决定着这两者之间就是不可分离的,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把古诗这一种学生喜欢的文学形式进行融合,能够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用歌唱把古诗留于心间,用歌唱把古诗进行演绎,这对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杨建华.用歌唱将古诗词长留心间[J].音师道,2015,(03).
[3] 耿俊凌. 轻吟浅唱古诗詞[J].教师,2016,(12).
■ 编辑/宋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