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策略
2017-04-26苑桂娟
苑桂娟
摘 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实验,把生活经验知识化,实验问题生活化,体现“实验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对实验教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用化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化学的意识,有利于发掘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关键词: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策略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化学知识来源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这就决定了化学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实验,把生活经验知识化,实验问题生活化,体现“实验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对实验教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从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生活问题、联系生活现象、重视家庭实验四个方面来阐述实验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情境,使实验生活化
进行实验生活化的教学,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生活化的“情境”,这是因为教学中要想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引入教学并与教材里抽象的理论知识相联系,就需要教学情境的设计,这样才能使实验生活化。例如我在讲授《溶液》一节,关于气体溶解度的内容时,很多学生对气体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的关系不理解,首先我先拿学生们平时喜欢喝的可乐为教具,问他们为什么在开瓶前摸起来是硬梆梆的,开瓶后可乐会自动喷出来?教师及时讲解,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接下来提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呢?学生很自然就明白了气体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授课时学生一看到可乐马上有了兴致,在打开可乐时非常高兴,有大量可乐喷出来,很想知道为什么,这时有了良好教学情境,抽象的道理顿时形象化学生豁然开朗。
二、解决生活问题,使实验生活化
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并通过实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实验生活化。这样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同时,有利于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某学生的家里曾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他的妈妈在清理卫生时将洁厕剂和84消毒液同时倒入马桶,以为既清洁又消毒,没想到却发出刺鼻的气味。这种现象实际上是我们学习的氯气的知识,84消毒液的成分是次氯酸钠与洁厕剂中的盐酸发生反应,产生有刺鼻气味的氯气,这位学生很得意的将这些知识告诉了妈妈,还嘱咐妈妈氯气是有害气体,一定要注意安全。这位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了生活问题,达到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三、联系生活现象,使实验生活化
生活现象很多都与是化学实验现象有关,并能用化学实验现象解释,使实验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例如讲授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时我做了一些对比实验(1)取干净的烧杯一个,放入搅碎的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食醋,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鸡蛋壳里的成分,反应的原理是什么?(2)用蒸馒头的纯碱和食醋制备气用体,并将制的气体沿器壁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中,烧杯中有一高一低的燃烧的蜡烛,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得出蛋壳成分有碳酸钙,能与食醋(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蒸馒头的纯碱和食醋制得的气体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因为蜡烛熄灭,且低的先熄灭,高的后熄灭。得出发生火灾应弯腰逃出现场。对比实验做完,学生轻而易举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而且还意识到化学并不深奥,抽象,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就生活在“化学”的世界里。
四、重视家庭实验,使实验生活化
重视家庭小实验,注意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我在讲金属锈蚀的实验时,事先要求学生在家完成实验,因为铁生锈的实验时间长、安全、操作简单,我指导学生取三个罐头瓶,编A、B、C向其中放入无锈的铁钉,然后向A中放入干燥剂(食品中有的),将B装满去氧(将水煮沸即可),使铁钉全部浸入水中,向C中加入一半水,使铁钉一半浸入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A、B铁钉基本没变化,而C铁钉锈蚀,且水面以上部分锈蚀很厉害。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氣和水。通过这样的家庭小实验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等多种能力。让学生在更广泛的生活和社会空间内来学习化学,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活动,既弥补了传统的实验教学的不足,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实验更贴近生活,关注生活,体现实验生活化。
总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实验教学应该密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习化学和生活融为一体,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化学,用化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化学的意识,有利于发掘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