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2017-04-26曹丽新
曹丽新
摘要:《政治心理学》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作为政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政治心理学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应用性。而目前《政治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问题严重。因此,调整《政治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是现实的迫切要求。文章着重探索根据政治学学科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修订《政治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开发和构建《政治心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政治心理学;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政治心理学是应用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动态地考察政治过程和心理过程交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政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性学科,政治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两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在实践上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应用性。首先,政治心理学的研究能准确地把握和理解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心理动向,了解人心向背,成为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进而成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保障。其次,政治心理学的研究致力于国民政治心理的变革,即提高国民的政治意识、培育民主型的政治人格、加强法治观念、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以及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奠定基础。因此,各高校也纷纷开设《政治心理学》课程,作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门课程。
一、《政治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价值
目前,《政治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最为严重。政治心理学课程忽略实践教学环节,只注重知识讲授的理论教学。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些政治心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但是不能很好地分析和研究现实政治问题,更不能将其应用到在实际工作中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人才培养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因此,优化适合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政治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开发和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基于政治心理学应用性较强、注重可操作性的特点,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二、《政治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依据专业课程体系修订《政治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完善教学体系。为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规划,除了理论教学之外,增加实训项目和实践环节,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同时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突出实践应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理论教学分为四大教学模块:1.研究个体政治心理的心理过程和个性政治心理特征;2.研究政治社会化;3.研究群体政治心理的特征;4.政治事件对政治心理的影响和作用。
两个实训环节:1.公民政治心理过程的调研;2.政府满意度的民意调查。
一个实践环节:群体(大学生、农民等特定阶层或群体)政治心理的调查研究及政治参与实践模拟。
三、《政治心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理论课程讲授渗透实践应用
《政治心理学》课程理论性较强,在课程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分析能力。因此,授课应该遵循授之以渔的指导思想,着力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不断拓展更新。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课程的吸引力。
1.问题学习教学法。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前,就社会中存在的学生较为熟悉的相关政治现象、政治事件为例结合政治心理学讲授的主要理论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思考。在理论讲授之后,使学生学习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和流程,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授课中,让学生针对某个政治心理主题,模拟特定场景,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政治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处理政治心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现场模拟的情景中获得直观的心理体验,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易于理解。这种方法既可用于再现实际生活中的政治事件、政治活动,也可用于政治心理的剖析和评价。但是,要想形成师生之间的共鸣和同学之间的良好合作,教师课前要精心选择模拟情景的内容,精巧构思和设计情景,并制作多媒体课件。例如,根据本课程中所讲授的关于个体政治心理倾向和个性特征以及政治领袖人格等理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最崇敬的政治领袖人物进行政治心理分析。学生就政治领袖人物搜集相关资料,如传记、专访等,分析其政治动机、政治人格特征,然后以其某一典型政治行为主题进行场景模拟或角色扮演。
3.案例讨论教学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政治心理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对具体时事政治事件讨论,提高其思考现实政治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每章理论内容都有相应的经典案例,学生可以在课上或课余时间进行讨论和学习。这种方法实用灵活,尤其是结合时事政治进行政治心理分析,教学效果很好。
(二)课内实训
实训1:公民政治心理过程的调研分析。以本课程所讲授的政治心理过程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组织学生讨论并制定心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实训的分组和任务分配。以问卷调查为主要调查方法,就公民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三方面政治心理问题展开调研。获得调研数据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公民政治心理的特征,比如公民政治认知水平的高低、对政治問题的关注程度、政治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倾向以及政治理想和目标等,发现公民政治心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采用课下实训,课上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实训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政治心理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训2:政府满意度的民意调查。根据本课程所讲授的政治态度理论,课前组织学生讨论制定政府满意度心理测量量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划分,各个小组深入各机关单位、企业或商场等地对不同调研对象进行政治心理测量。之后组织学生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心理关系分析政府形象的心理背景及影响因素,提出增强政府影响力的途径。最后把调研结果以 PPT 的形式在课上进行汇报展示。整个实训不仅锻炼学生理论应用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心理测量和社会调研的兴趣和技能,同时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洞察、策划、分析、沟通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专项实践
群体(大学生、农民等特定阶层或群体)政治心理的调查研究及政治参与实践模拟。按照我校应用性本科的人才培养定位,通过模拟政策制定过程的模式,使学生在模拟政治参与活动的训练过程中体验政治体制运作和政策制定的程序,进而领悟政治心理学理论和政治参与的规范,提高对政策制定的认知和政治参与的能力。这一实训增加了课程的参与性、互动性、实践性和体验性。实践环节由教师指导,学生团队分组合作完成。教师帮助各小组角色分工,明确规则,学生分别扮演大学生、农民、知识分子和少数民族等不同社会阶层代表参与政策决策和制定的过程。学生运用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以不同阶层成员政治心理特征为基础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讨论、听证会等程序模拟政策制定和决策的过程。
(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政治心理学》的课程考核侧重综合能力的考核。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应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而有所创新。为了使考核方法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应该采用一种新型的考核方式,即在学生成绩评定时,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既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注重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能力的提高。在借鉴其他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 30%)、实践能力(占总评成绩 20%)以及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 50%)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在考核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同时,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尹继武,刘训练.政治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蒋云根.政治人的心理世界[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3]威廉·斯通.胡杰译.政治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4]蒋云根,茅华英.政治心理学[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5]吳大英,杨海蛟.政治行为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
■ 编辑/吕秀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