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受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分析

2017-04-26黄一涓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中学生

黄一涓

摘 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消除了国家之间的地缘隔阂之后,外国文化强烈冲击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观念,尤其对青少年的冲击和影响更大,随之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消费主义文化理论为出发点,就当前中学生的消费现状做出相关论述,尤其是对消费主义文化如何影响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做了剖析。

关键词:消费主义文化;中学生;消费观念;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151-02

消费主义文化由于以前国家地缘位置的隔开,东西方各有差异。在当前信息时代,消费主义文化快速传播、相互影响。中学生通过互联网消息、媒体以及影视作品受到了消费主义文化的一些影响,形成了以消费衡量幸福程度的畸形价值观,由此催生了另类的消费方式。由此使得父母以及其他亲人有了更大的经济負担,有的学生因此做出了危害社会的事,走上了违法违纪的道路。

购买商品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购买商品因为年龄段和群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在我们中学生的日常活动中所占的比重也大幅度提高,其中消费主义文化疯狂传播、感官刺激和快感体验是其疯狂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这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人的意识逐步转移到商品身上,商品开始指导消费者的日常活动。消费主义文化所表达的价值观念和我国传统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有所冲突,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消费活力明显,更值得关注。我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同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保证和引导中学健康的成长,合理的消费观念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助于我们认清自我。对于学生来说,以及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消费观念及其文化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就我们当前的中学而言,我们基本都出生在2000年以后,网络的普及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距离的拉近,消费主义文化过早进入我们的生活领域。由于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我们在消费观念和行为上具有了特殊性。

一、中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表现

通过对周围同学所做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表现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费观念上认同传统消费观,但有拜金主义倾向

传统消费观念上我们一直被教育要勤俭节约,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此外他们有着消费至上的传统。受到这种文化冲击,我们的消费观念将走向何方?通过对周围的同学通过观察、了解以及问卷调查,大部分同学仍然坚持认为勤俭节约不会过时,新时代下,我们更应该坚持,从自己做起,再去感化周围的同学,共同努力,并向全社会推广。然而,当下我们很多同学已经不再相信传统文化,父母也为了开阔孩子的眼界、为了更好和世界接轨,让很多同学都有机会参加国外名校的夏令营,不光是网络上接触,还会走出去实实在在的触摸,这对中学生的影响很大。由于当前我们的消费观尚未形成,很容易受其影响,使得攀比、时尚成为我们这个群体中永恒的话题,消耗了我们很多的精力。金钱至上已经成为不言而喻的人生定理,消费支出高的同学就会受到额外的关注,这对我们以后的成长很不利。

(二)消费理念向个性化、时尚化发展

根据社会经济经验,什么样的阶层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但消费理念有所区别,有的人愿意在这方面花钱,有的人愿意在那方面花钱,这就使我们的消费理念有了一定的区别。但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我们处于父母供养阶段,尚未独立生活,所以消费水平基本一致,消费理念也应该差别不大。但在当下,受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我们都想彰显个性,但大家都很难表现个性,所以就在消费层面来展开,穿个性的衣服,穿时尚品牌,走向个性化和时尚化的消费理念。

(三)有超过自己消费能力的期望

我们由于没有经济收入,相对而言消费水平较低。而且目前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任务重,同时处在青春期,正是发育的年纪,我们很多同学并没有实际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一部分同学是在父母和亲戚的监督下完成的消费,并没有过多的自我选择过程,消费金额相当有限,农村孩子则更低。但从平时的聊天交流和咨询中发现,同学们有很高的消费期望,大多数同学都会觉得有钱了会买这个、买那个,或者让父母送自己什么之类,而且更偏向于物质消费。

(四)消费构成跟当前阶段的需求不匹配

消费构成是指我们将所有可供消费的资金用来购置的那些东西,它存在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两种表现形式。实物形式具体是说,消费者购买了生活和学习必需品及其数量;而价值形式则是我们在消费过程中购买这种商品所花的钱和总的资金的比重。消费构成可以很好衡量我们的消费理念,也可以反映出我们的消费质量。在调查中发现,同学的消费结构中,生活消费占有最大的比重,交际消费,比如互请吃饭、给同学过生日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在经济上依赖父母,没有收入来源,然而交际消费不断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攀比跟风和不健康的交往活动,不光对我们的学习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还给我们的父母和亲人造成了过重的负担。就消费情况来说,用来提高我们学习能力的消费所占的比重很低,更多的是生活用品,此外还有很多不必要的消费,比如攀比购置名牌奢侈品所花的钱,比重也较高,这些非发展性消费严重影响了我们形成健康的消费理念。

二、中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特点

(一)理性消费占主导地位

首先,就当前情况而言,传统的消费观念还是很能被认可的。很多学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理解父母挣钱辛苦,该花的钱一分不省,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也很清楚当前阶段课业任务重,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减少了内耗,这对我们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至关重要。

其次,消费过程中具有清晰的认识。商品的价格、质量是我们在购买中的主要参考因素,大多数同学践行经济实惠、物美价廉的指导思想;在当代环境和科学的指导下,还会重视绿色消费。在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冲击下,尽管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有明星效应、影视媒体以及时尚潮流的冲击,但是我们很多人在消费时能很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商品。

(二)消费主义至上

我们大多数人能做到理性消费,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存在消费至上的理念。

首先,对于当前阶段的我们,由于没有形成主流的价值观,也没有什么人生阅历,为了减轻我们的心理负担,父母也没有过多地在这方面给我们做 相关的引导。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通过别人的反馈来观察自己,也就是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社交群体就变成一种需要,通过满足被认同的需要来增强我们对自己的信心,追寻一种稳定的归属感。我们中学生中的同学群体是满足我们的一种被认可和归属的需要。在同学圈子里,我们要互相保持彼此之间的相似性,我们的生活重心就保持在圈子内外,因为这样更能表达和贴近我们的心声。因此,我们就形成了圈子文化,这种文化对我们的消费观念有极大的影响。往往这个圈子里活泼开朗的人占主导地位,但往往这些人的消费理念比较偏激,而他们又是消费的风向标,潜移默化地整个圈子里的人都会受到影响,一步一步的表现为出格的消费。更多的同学只是想和圈子里的人表现得一致,不想被认为是另类,出发点其实无可厚非。个人其实都没什么问题,但聚集在一起总要出现具有领袖地位的人,而这些人也就敢为天下先地消费一些当时普通学生所不能消费的东西,来引领潮流。

其次,攀比和畸形的消费价值观导致我们以过度消费来刷存在感,造成盲目的购买。面子是其主要驱动因素,为了满足虚荣心,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就通过大量的购买奢侈品以引起同学的关注。“消费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导致大家都觉得应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此外,现在城市的包容性很强,符号消费的传播作用變得越来越强,各种行为艺术感染着我们,渐渐地为了表达自己的优越感,开始在消费方面炫耀自己。这些大多数都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在学习中找不到成就感,就在生活中以消费来体现。而当前的社会环境也不太好,消费文化泛滥,金钱至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具体就表现为对名牌的追求和对奢侈品的追逐,很多同学受到这种思潮的蛊惑,也就很容易加入其中。一些同学对名牌的购买不仅仅在于商品的质量、信誉等方面,可能更多的是名牌所隐含着的一种文化和象征,名牌变成为找到自信拥有自信的主要通道。就身边的同学而言,心知肚明的一个理念就是通过穿着来表达一个人的家庭条件和消费能力。

参考文献:

[1] 乔辉.浅析消费主义文化对90后消费行为的影响[J].科技创业月刊,2013,(3):55-57.

[2] 纪秋发.消费主义的危害与遏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2):5-11.

[3] 孙琦,郑钢.中学生消费价值观的特点及其与价值观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6):619-621.

[4] 胡建,张曼琴.西方消费主义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6-11.

[5] 黄小琦,黄小双.消费主义对我国中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7):162-163.

[责任编辑 杜 娟]

猜你喜欢

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中学生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中国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高中生消费观念与学校周边经济生活的关联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