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海洋生态产品的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经济激励额度评估

2017-04-26邱慧青肖建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年4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

邱慧青 肖建红

摘要

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环境友好型海产品、可持续海洋原材料、可持续基因资源、生态旅游产品、海景观房地产等海洋生态标签生态产品和减缓温室效应产品、净化环境要素产品、灾害控制产品等海洋关键环境要素生态产品。本文以海洋生态产品理论为基础,将海岛旅游绿色发展含义界定为旅游目的地环境友好型海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旅游目的地海洋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地提供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和旅游业低碳排放;并运用海洋渔业生态标签制度(MFELS)、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ES)和市场替换法(MRM),以山东省长岛县为案例地,以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获取的数据为基础,对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经济激励额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①運用MFELS可获得0.207 0×108元/a的经济激励资金,其中山东省短途客源地游客、京津冀晋豫中途客源地游客和其他省市区长途客源地游客平均每人次分别承担13.26元、17.57元和17.56元;②运用PES可获得0.673 6×108元/a的经济激励资金,其中短途游客、中途游客和长途游客平均每人次分别承担43.44元、57.89元和54.42元;③运用MRM可获得0.154 1×108元/a的经济激励资金,其中各类游客平均每人次分别承担0.00元、14.59元和34.58元;④运用MFELS、PES和MRM可获得1.034 7×108元/a的经济激励资金,其中各类游客平均每人次分别承担56.70元、90.05元和106.56元。研究建议:各客源地游客承担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经济激励资金应考虑区域的差异性特征。

关键词海洋生态产品;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经济激励额度;长岛县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7)04-0128-08doi:10.12062/cpre.20170319

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经济”、“绿色增长”、“绿色发展倡议”、“绿色新政”、“绿色转型”、“绿色社会”等一系列带有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含义的新兴词汇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产生共识的、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传统可持续发展观,向现在强调人与自然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观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用的是“绿色发展”,所以,“绿色发展”这一词汇在我国应用的较多。绿色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正在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绿色发展的概念框架[1]和实践路径[2]、特定行业绿色发展的战略[3-4]和体制障碍[5]、区域和流域绿色发展相关问题讨论[6-8]、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9]、(人类[10]、省[11-12]、城市[13-14]、工业[15])绿色发展(绩效、水平、效率)评估等。从国内外绿色发展相关研究成果来看,目前极少有涉及旅游绿色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不利于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海岛旅游绿色发展基于3个主要原因:①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持续衰退,海岛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岛屿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如2014年,我国14个海岛县(市、区)中的长岛、舟山(含2个区和2个县)、洞头、南澳、东山等海岛县市旅游收入与GDP的比值分别达到了51.86%、33.13%、32.97%、28.93%和28.67%。②海岛生态环境脆弱,大量游客的涌入给当地带来了诸如水体污染、珊瑚礁破坏、渔业减产、红树林砍伐、地表植被破坏、淡水资源短缺、海水入侵、生物栖息地破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严重威胁[16]。③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其贡献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14%,旅游交通贡献了旅游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5%[17];特别是航空交通是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者[18]。本文以海洋生态产品理论为基础,以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为案例地,对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经济激励额度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研究框架

1.1理论框架

1.1.1基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海洋生态产品的含义

海洋生态产品是指海洋生态系统以支持服务为基础,通过其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的直接产品,或通过其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的能恢复或维持关键环境要素(空气、水源、土壤等)质量的间接产品[19]。海洋生态系统功能是人类获得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则是人类获得海洋生态产品的基础。海洋生态系统功能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与海洋生态产品并不一定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即: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某一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可能是由一种或多种海洋生态系统功能提供的;海洋生态系统的某一种功能,也可能为人类提供一项或多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同样,海洋生态系统提供的某一种海洋生态产品,可能是由一项或多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的;海洋生态系统的某一项服务,也可能为人类提供一种或多种海洋生态产品。所以,在理论框架中(图1),为了表达此含义,各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与各种海洋生态产品之间用虚箭头链接,并用省略号表示只画出了一部分主要箭头和列出了一些主要海洋生态产品。依据MA的分类[20],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可分为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和调节服务(图1)。

1.1.2基于海洋生态产品的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的含义

以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环境友好型海产品、可持续海洋原材料、可持续基因资源、海洋生态旅游、海景观房地产等海洋生态标签生态产品和减缓温室效应产品、净化环境要素产品、灾害控制产品等海洋关键环境要素生态产品为基础,本文将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的含义界定为(图1):

(1)环境友好型海产品的供给与消费。海产品的养殖者或捕捞者采用生态养殖模式或可持续捕获方式提供环境友好型海产品和游客消费环境友好型海产品。运用海洋渔业生态标签制度(marine fisheries ecolabeling schemes, MFELS),可以对环境友好型海产品的贡献者进行经济激励。

(2)海洋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地提供核心生态系统服务。景区管理者或经营者维护海洋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使海洋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地为游客提供景观、游泳、调节温度、吸收CO2等核心生态系统服务,使森林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地为游客提供景观、乘凉、蓄积淡水、吸收CO2等核心生态系统服务。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PES),可以对海洋与森林核心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者(或代理人)进行经济激励。

(3)旅游各环节低碳排放。游客采用低碳的交通方式和低碳的旅游方式,使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固体废弃物等旅游各环节低碳排放。运用市场替换法(marketreplacement methods, MRM),可以对低碳旅游的贡献者进行经济激励。

1.2评估框架

依据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的含义(图1),经济激励评估分3部分(图2):

(1)环境友好型海产品。环境友好型海产品是指通过合理的捕捞方式(适度捕捞和采用可持续方式捕捞)和生态养殖模式(饵料、排泄物、化学药物等对海洋污染较低,使其能自我恢复)获得的各类海产品。运用海洋渔业生态标签制度(MFELS)和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CVM),调查海岛游客对海洋渔业生态标签产品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 WTP) (每kg多支付百分比,从5%至300%,设置具有20个选项的支付卡)。以游客支付意愿值为基础,通过计算海洋渔业生态标签产品与传统海洋同类产品的市场差价来确立經济激励标准。经济激励对象是环境友好型海产品的生产者(养殖者或捕捞者),资金来源是消费环境友好型海产品的游客。

(2)海洋生态系统核心服务和森林生态系统核心服务。通过到舟山等8个典型的海岛县(区)进行实地考查得知,我国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由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组成。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的海洋生态系统为游客提供了景观、游泳、调节温度、吸收CO2等核心生态系统服务,森林生态系统为游客提供了景观、乘凉、蓄积淡水、吸收CO2等核心生态系统服务。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ES)和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调查海岛游客对海岛型旅游目的地海洋生态系统为其提供的4项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和森林生态系统为其提供的4项核心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WTP)。以游客支付意愿值为基础,确立经济激励标准。经济激励对象是景区管理者或经营者,他们为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使其能持续稳定地为游客提供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做出了贡献,激励他们继续利用经济激励资金进行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资金来源是进入景区的游客(因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中已包含了吸收CO2服务,为了避免重复核算,其他核算中不再考虑旅游目的地区域内CO2排放变化的经济激励)。

(3)碳排放变化量(增量)。海岛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固体废弃物等均会产生CO2排放,其中,旅游目的地区域外CO2排放涉及长途旅游交通和旅游住宿(火电)环节。旅游交通是旅游业能源消耗和CO2排放最多的环节,旅游交通CO2排放量的差异是旅游目的地各客源地游客人均CO2排放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旅游目的地长途客源地游客乘坐飞机比例高于中途客源地游客乘坐飞机比例,短途客源地游客通常很少乘坐飞机;再加上距离远近的影响,导致长途客源地游客人均交通CO2排放量高于中途客源地游客人均交通CO2排放量,中途客源地游客人均交通CO2排放量高于短途客源地游客人均交通CO2排放量。旅游住宿CO2排放量与游客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密切相关,长途游客、中途游客和短途游客人均旅游住宿CO2排放量的差异需要结合具体案例来明确。运用市场替换法(MRM),以旅游目的地短途客源地游客人均区域外CO2排放量为基准值,通过将长途客源地游客和中途客源地游客人均区域外CO2排放量与短途客源地游客人均区域外CO2排放量进行比较,确定长途客源地游客和中途客源地游客人均CO2排放变化量(增量);以此为基础,确立(负面)经济激励标准(碳排放增量税)。经济激励对象是各类游客,资金来源是长途游客和中途游客。资金可用于植树造林等增汇或碳汇工程建设,以此碳补偿方式来减少CO2排放总量。

2评估模型

2.1海洋渔业生态标签制度

VMFELS=∑3i=1ViMFELS=∑3i=1[(WTPiMFELS×Pseafood)×(qseafood×ti/24)×(ρi×Q)](1)

式中,VMFELS为环境友好型海产品的经济激励额度(元/a);i=1、2或3分别代表短途、中途或长途;ViMFELS为i客源地游客承担的经济激励资金(元/a);WTPiMFELS为i客源地游客对环境友好型海产品的平均支付意愿值(%);Pseafood为我国海产品平均价格(元/kg);qseafood为海岛型旅游目的地游客平均每人每天海产品的消耗量(kg/人·d);ti为i客源地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平均停留时间(h);ρi为i客源地游客量占总游客量的比例(%);Q为旅游目的地非重复统计的游客量(人次/a)。

2.2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VPES=∑3i=1ViPES=∑3i=1[WTPiPES×(ρi×Q)](2)

式中,VPES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地提供核心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激励额度(元/a);i含义同公式(1);ViPES为i客源地游客承担的经济激励资金(元/a);WTPiPES为i客源地游客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核心生态系统服务的平均支付意愿值(元/人次);ρi和Q含义同公式(1)。

2.3市场替换法

VMRM=∑3i=1ViMRM=∑3i=1[(CiMRM-C1MRM)×(12/44)×PC×(ρi×Q)](3)

式中,VMRM为碳排放变化量(增量)的经济激励额度(元/a);i含义同公式(1);ViMRM为i客源地游客承担的经济激励资金(元/a);CiMRM为i客源地游客旅游目的地区域外的人均CO2排放量(kg/人次);C1MRM为短途客源地游客旅游目的地区域外的人均CO2排放量(kg/人次);PC为碳的单位价格(元/kg·C);ρi和Q含义同公式(1)。

3案例研究

3.1研究区域

山东省长岛县(庙岛群岛),共有大小岛屿32个,现有住人岛屿10个。长岛县是除舟山群岛之外,在我国海岛旅游发展最成功的海岛县;同时也是我国渔家乐发展最好和发展规模最大的地方。2014年,长岛县的游客量为303.00×104人次,旅游总收入为30.30×108元,旅游总收入与GDP的比值为51.86%(位居我国14个海岛县区之首)。目前,长岛县主要有九丈崖、月牙湾、望福礁、仙境源、烽山、林海等景区(统称为长岛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和2条海上旅游线路;同时,在长岛县,有13个村子渔家乐的发展已形成较大规模、接待能力较强。

3.2数据来源

(1) 问卷调查。为了获得游客客源地、游客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游客乘坐各类交通工具和中转城市、游客对海洋渔业生态标签产品(环境友好型海产品)的支付意愿、游客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核心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等基础数据,设计了旅游交通、MFELS和PES三种调查问卷;并于2014年8月15日至8月21日到长岛县旅游目的地进行了游客问卷调查(每位游客只做其中的一种问卷,团队游客只做一位游客)(表1)。

(2) 访谈调查和文献數据。为了获得长岛县非重复统计游客量、各类宾馆床位数和入住率、2条海上游览航线里程和游客量、长岛码头与6个核心景点之间环游里程、长岛县旅游固体垃圾产生量和运输旅游固体垃圾能源消耗量等基础数据,2014年访谈了长岛县旅游局、长岛码头、船运公司、垃圾中转站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各类交通工具CO2排放系数和均衡因子、碳的单位价格、每人每天海产品消耗量和餐饮非电力能源消耗量来自文献[16,21-22]。

3.3客源地划分

以1 702份游客客源地调查问卷为基础,将长岛县旅游目的地游客客源地划分为:①山东省(短途客源地);②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河南省,以下简称为京津冀晋豫(中途客源地);③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和广东省,以下简称为其他省市区(长途客源地)。长岛县旅游目的地的海外旅游者较少,本文忽略了海外客源地。

3.4评估结果

3.4.1基础参数

(1)模型(3)中CiMRM参数值:以1 702份游客客源地调查问卷、610份游客停留时间调查问卷、601份游客交通方式和中转城市调查问卷(表1)、102户渔家乐调查问卷和各相关部门访谈调查为基础,统计核算了长岛县旅游目的地区域内旅游交通、长途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固体废弃物等CO2排放量(表2);以此为基础,核算了CiMRM参数值(表3)。

(2)模型(1)—(3)中ρi、ti、WTPiMFELS、WTPiPES等参数值:以1 702份游客客源地调查问卷、610份游客停留时间调查问卷、415份生态标签制度调查问卷和310份生态系统服务付费调查问卷为基础(表1),计算了各参数值(表3)。

(3)模型(1)—(3)中Pseafood、Q、PC、qseafood等参数值:通过统计核算我国12个城市海产品市场29种主要海产品(2014年10月24日)的价格,计算得出Pseafood的值为51.18元/kg;通过访谈长岛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获得长岛县旅游目的地非重复统计游客量Q约为131×104人次;通过查阅文献[16],碳的单位价格采用造林成本法和碳税率法两种方法的均值,PC取值为0.751元/(kg·C);通过查阅文献[22],qseafood取值为0.829 4 kg/(人·d)。

3.4.2经济激励额度

从表4可知:通过MFELS,环境友好型海产品的生产者可获得0.207 0×108元/a的经济激励资金,用于继续提供环境友好型海产品;消费环境友好型海产品的游客平均每人次需承担15.75元。通过PES,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者或经营者可获得0.673 6×108元/a的经济激励资金,用于继续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享受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核心生态系统服务的游客平均每人次需承担51.58元。通过MRM,政府可获得0.154 1×108元/a的旅游碳排放(增量)税,用于植树造林等增汇或碳汇工程建设;游客平均每人次需承担11.77元。通过MFELS、PES和MRM三种方法,可获得1.034 7×108元/a的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经济激励资金,用于海岛型旅游目的地海洋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维护和相关增汇或碳汇工程建设;游客平均每人次需承担79.10元。

4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1)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是海洋生态产品供给的基础,海洋生态产品是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的基础。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海洋生态标签生态产品和海洋关键环境要素生态产品,以此为基础,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的含义应包含环境友好型海产品的供给与消费、海洋与森林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地提供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和旅游各环节低碳排放。

(2) 经济激励是实现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运用MFELS,激励海产品养殖者或捕捞者供给环境友好型海产品;运用PES,激励景区管理者或经营者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使其能持续稳定地提供核心生态系统服务;运用MRM,征收旅游碳排放(增量)税,资金用于植树造林等增汇或碳汇工程建设,通过碳补偿方式减少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

(3) 山東省短途客源地游客量、京津冀晋豫中途客源地游客量和其他省市区长途客源地游客量分别占长岛县旅游目的地总游客量的41.01%、43.18%和15.81%,短途游客、中途游客和长途游客分别承担了经济激励资金的29.44%、49.23%和21.33%。

(4) 山东省短途客源地游客、京津冀晋豫中途客源地游客和其他省市区长途客源地游客平均每人次承担的经济激励资金分别为56.70元、90.05元和106.56元,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所以,游客承担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的经济激励资金不能“一刀切”,应考虑区域的差异性,采用差异化标准。

4.2讨论

(1) 2010年(2011年公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出“生态产品”理念;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绿色发展”理念;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2015年,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和“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2010年至2015年,国家在一系列重要文件中用到了“生态产品”和“绿色发展”核心理念,生态产品和绿色发展这样蕴含人与自然平等的新可持续发展观理念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然而,如何通过生态产品路径来实现绿色发展战略,这需要通过市场手段或政府手段来解决;其中,经济激励生态产品的贡献者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本文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的实质是维护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的海洋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使其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海洋与森林生态产品。所以,应对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的贡献者进行经济激励,使其在海岛旅游发展过程中继续维护海洋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海洋与森林生态产品。

(2) 海岛旅游绿色发展应以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的典型特征为依据。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的典型特征主要包括:①陆域面积小、生态系统脆弱;②淡水资源紧缺;③游览和娱乐依托海洋与森林生态系统;④渔家乐多、餐饮海产品消耗量大;⑤交通复杂(需要乘坐两种以上交通工具)、固体垃圾需要较长距离运输(到中心岛屿或附近中心城市进行处理)等导致旅游碳排放较多。以上述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的典型特征为基础,本文界定的海岛旅游绿色发展含义包括3个方面:①维护海洋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使海洋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地为游客提供景观、游泳、调节温度、吸收CO2等核心生态系统服务,使森林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地为游客提供景观、乘凉、蓄积淡水和吸收CO2等核心生态系统服务。这一海岛旅游绿色发展含义涵盖了海岛型旅游目的地典型特征的“①—③”和“⑤”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区域内的碳排放;②海产品的养殖者或捕捞者供给环境友好型海产品和游客消费环境友好型海产品。这一海岛旅游绿色发展含义涵盖了海岛型旅游目的地典型特征的“④”。③旅游各环节低碳排放。这一海岛旅游绿色发展含义涵盖了海岛型旅游目的地典型特征“⑤”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区域外的碳排放。本文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制度、海洋渔业生态标签制度和市场替换法三种方法分别核算海岛旅游绿色发展这三方面含义的经济激励额度,且分别核算短途客源地(山东省)、中途客源地(京津冀晋豫)和长途客源地(国内其他地区)游客承担的经济激励额度。以此来体现不同绿色发展含义经济激励额度的差异性和不同客源地游客承担经济激励额度的差异性。

(3) 本文从游客视角,对海岛旅游绿色发展进行了研究,未考虑旅游企业、各级政府等其他旅游利益相关者和旅游前期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等其他方面的海岛旅游绿色发展问题;同时,游客已支付车费、景区门票费、餐费、住宿费等,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经济激励资金中有多大比例应从上述已支付费用中支出?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编辑:刘呈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刘纪远,邓祥征, 刘卫东, 等. 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概念框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10):1-7. [LIU Jiyuan, DENG Xiangzheng, LIU Weidong, et al.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green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hina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3, 23(10):1-7.]

[2]邬晓燕. 绿色发展及其实践路径 [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3):97-101. [WU Xiaoyan. Green development and its ways of implementation [J]. Journal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4, 13(3):97-101.]

[3]丁宪浩, 叶立新. 江苏海洋开发绿色发展战略研究 [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30(1):24-28. [DING Xianhao, YE Lixin. Ocean development and gree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Jiangsu Province [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09, 30(1):24-28.]

[4]胡山鹰, 陈定江, 金涌, 等. 化学工业绿色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化肥和煤化工行业的分析 [J]. 化工学报, 2014, 65(7):2704-2709. [HU Shanying, CHEN Dingjiang, JIN Yong, et al. Gree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emical industry in China: based on analysis of fertilizer industry and coal chemical industry [J]. CIESC journal, 2014, 65(7):2704-2709.]

[5]贺爱忠. “两型”试验区服务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与对策 [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6(6):26-32. [HE Aizhong. On obstacles and countermeasures: system and mechanism for green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in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pilot area [J]. Journal of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1, 26(6):26-32.]

[6]黄建欢, 吕海龙, 王良健. 金融发展影响区域绿色发展的机理——基于生态效率和空间计量的研究 [J]. 地理研究, 2014, 33(3):532-545. [HUANG Jianhuan, LV Hailong, WANG Liangjian. Mechanism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fluencing regional green development: based on ecoefficiency and spatial econometrics [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4, 33(3):532-545.]

[7]蔡宁, 丛雅静, 吴婧文. 中国绿色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基于SBMDDF模型的双维度研究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5):130-139. [CAI Ning, CONG Yajing, WU Jingwen. Green development and new urbanization of China: a dualdimensional analysis based on SBMDDF model [J].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4(5):130-139.]

[8]杜耘.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统筹流域绿色发展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2):171-179. [DU Yun. Protecting the ecoenvironment, and striving for the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16, 25(2):171-179.]

[9]宋刚.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发展研究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9(1):7-10. [SONG Gang. Green development based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5, 9(1):7-10.]

[10]李晓西, 刘一萌, 宋涛. 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测算 [J]. 中国社会科学, 2014(6):69-95. [LI Xiaoxi, LIU Yimeng, SONG Tao. Calculation of the green development index [J].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6):69-95.]

[11]YANG Q, WAN X Z, MA H M. Assessing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municipalities and provinces in China integrating models of superefficiency DEA and malmquist index [J]. Sustainability, 2015, 7(4):4492-4510.

[12]LI K, SONG M L. Green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in China: a metafrontier nonradial approach [J]. Sustainability, 2016, doi:10.3390/su8030219.

[13]欧阳志云, 赵娟娟, 桂振华, 等. 中国城市的绿色发展评价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5):11-15. [OUYANG Zhiyun, ZHAO Juanjuan, GUI Zhenhua, et al. Evalua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 in cities of China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9, 19(5):11-15.]

[14]石敏俊, 刘艳艳. 城市绿色发展:国际比较与问题透视 [J]. 城市發展研究, 2013, 20(5):140-145. [SHI Minjun, LIU Yanyan. Urban green development: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perspective of problems [J].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2013, 20(5):140-145.]

[15]盧强, 吴清华, 周永章, 等. 工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于广东省区域评价的分析 [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3):528-534. [LU Qiang, WU Qinghua, ZHOU Yongzhang, et al. Industry green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regional assess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China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3, 22(3):528-534.]

[16]肖建红, 王敏, 于庆东, 等. 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补偿标准方法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J]. 生态学报, 2016, 36(2):448-462. [XIAO Jianhong, WANG Min, YU Qingdong, et al. Research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s for island tourist detonations: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ethodology [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6, 36(2):448-462.]

[17]WHITTLESEA E R, OWEN A. Towards a low carbon futur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EAP Tourism, a destination footprint and scenario tool [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2, 20(6):845-865.

[18]GSSLING S, PEETERS P. ‘It does not harm the environment! an analysis of industry discourses on tourism, air travel and the environment [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07, 15(4):402-417.

[19]肖建红, 王敏, 刘娟, 等. 基于生态标签制度的海洋生态产品生态补偿标准区域差异化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3):402-412. [XIAO Jianhong, WANG Min, LIU Juan, et al. Study on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ecocompensation standards for the marine ecological products based on marine fisheries ecolabel schemes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6, 31(3):402-412.]

[20]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synthesis [M]. 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 2005.

[21]GSSLING S, PEETERS P, CERON J P, et al. The ecoefficiency of tourism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5, 54(4):417-434.

[22]汪运波, 肖建红. 基于生态足迹成分法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8):149-155. [WANG Yunbo, XIAO Jianhong. Research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of island tourist destination based on component method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24(8):149-155.]

[23]舒绍福.绿色发展的环境政策革新:国际镜鉴与启示[J].改革,2016(3):102-109.[SHU Shaofu. Environmental policy innova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mirror and enlightenment[J]. Reform,2016(3):102-109.]

[24]PENG Sizhen, SUN Xinzhang. Research on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for Chinas green economy devlopment[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5,13(2):127-131. DOI:10.1080/10042857.2015.1005342.

[25]GOUVEA R, KASSICIEH S, MONTOYA M J R. Using the quadruple helix to design strategies for the green economy[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3,80(2):221-230.

[26]KUSHWAHA G S, SHARMA N K. Green initiatives: a step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irms performance i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21:116-129.

[27]YU Hu, CHEN Tian, WANG Kaiyong, et al. Decentralization, spatial disequilibrium, and restructuring of coastal tourist destination: empirical research from Sanya,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4,12(1):68-79. DOI:10.1080/10042857.2014.886755.

[28]MUNDACA L, MARKANDYA A. Assessing regional progress towards a‘Green Energy Economy[J]. Applied Energy,2016,179:1372-1394.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
日本城镇化“绿色发展”新动力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发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能源诅咒视角下成都经济区绿色发展研究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绿色发展”关键在于“绿色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