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访需注意的七条原则

2017-04-26温彦宇

记者摇篮 2017年4期
关键词:采访对象技巧

温彦宇

【摘 要】采访是一名记者必须具备的能力,采访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新闻报道的优劣。从前期准备到最后采访结束,记者对采访的技巧、注意事项进行了整理。

【关键词】采访 技巧 对象

采访是一名记者的基本功,它是一篇新闻报道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要想采访好,关键得在采访中用力气,把力量用在“刀刃”上。在十几年的采访生涯中,通过实践,记者总结出了若干的采访技巧。

一、要选好采访对象

无论我们进行什么形式的采访,都要和人打交道,因此,事先选好采访对象至关重要。比如要了解总体情况,要找领导机关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了解点的情况,要找基层单位的干部和群众;了解专业性和知识性比较强的事,要找这个行业的专家、学者;要了解现场的情景,要找目击者。

二、要掌握采访时机

采访不像上市场买菜、上超市买东西随时可以,有时会遭遇冷眼,甚至被拒之门外,因此,只有把握好采访时机,才能采到独家新闻。通常在采访对象处于以下情况时,不宜采访:1.忙碌时候;2.正在与别人讨论问题时候;3.观看比赛或演出时;4.身体有病时;5.伤心时;6.有困难时候;7.遇有干部调整或重大决策时。

三、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如何和采访对象之间引起共鸣,将采访进行下去,我认为应该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遇到不善言谈的对象,我们最好从一般生活谈起,慢慢地过渡到记者准备的问题,虽然刚开始的一些问题我们在采访中可能用不到,但却可以缓解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2.对态度冷漠的对象,要寻找双方有兴趣爱好的共同点,以此切入,架设感情沟通的桥梁,待取得对方的认同后,渐渐引入正题;3.在曝光题材中,遇到怕事或因各种原因不肯多谈的对象,则从他的顾虑着手,说清原委,分析得失,真诚相见,可以告诉他们我们可以做声音处理、图像处理,争取他们的配合;4.遇到自负甚至傲慢的对象,则可以直陈利害,说明不接受采访可能造成的后果,在一定程度上逼迫他们接受采访;5.在电视采访中,对一些不怯场、讲话不费劲的对象,则可以简單交代问题后,直接采访。在采访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采访对象在下边说得头头是道,可一面对镜头,再让他重复一次采访内容时,往往很空洞,这是因为采访对象第二次述说时失去了激情,效果反而不好;6.对一些埋头苦干的基层工作者则应采取体验式或伴随式采访,从他的工作入手,问题尽可能地细,渐渐展开思路。

四、善于从交谈中发现问题进行追问

我们在采访前期往往要准备采访提纲,但由于对采访对象的了解有限,采访对象在回答问题时,往往给出的答案和我们的想象有出入,这时我们就应该从回答的问题中发现新的闪光点和新闻点,进行追问,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往往是新闻作品中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五、做好采访笔记

在采访中,尤其是一些会议采访,内容很多,纷繁复杂,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要记录,我们要记录的是一些重点,这时往往采取录音或录像加笔记的办法。

1.要记重点材料和问题。对有材料的会议,记者首先要对材料进行通读,选取那些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重点记录、勾画,对发言者涉及的相关问题、观点要力求详尽、明晰。次要材料可略记,一般材料不记,这样才能有所侧重;2.记人名、职务、时间、地点、数字。这些内容十分具体,不允许有一点差错,所以必须记准,而且要当场复核,一锤定音,免得事后为这些细小的事情,来回核实,浪费时间和人力;3.记生动的个性化的语言。生动的个性化语言,常常是采访对象心灵的写照,思想的结晶。这些语言都饱含哲理,富有个性,而且往往十分生动,要好好地记录下来,包括谈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等等;4.记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新问题。在听取采访对象的叙述中,常会发现一些新线索,或者产生一些新问题,但当时不便打断对方的谈话追问下去,要记在笔记本上,在适当的时候再向采访对象提出,这种思想火花如不及时记下来,事后就不会出现。

六、要随时注意自己言行

采访中,记者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1.采访时,不穿奇装异服,如果采访一个贫困户时,你穿着貂皮衣服,就会显得不合时宜。着装不整、蓬头垢面,邋里邋遢,是对采访对象的不尊重。第一印象不佳,采访当然会增加困难;2.要守时,按照约定时间准时到达,如果有特殊情况,一定要及时说明情况,取得对方谅解;3.听采访对象谈话,要专心致志,翘二郎腿、眼睛向外,都是有伤对方感情的行为;4.听到不符合自己要求的谈话,立即把话打断,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也会引起被采访者的反感;5.要平等待人,始终以平视者的目光看待被采访者,无论他是政府高官还是平民百姓,切忌用审问式方式采访,不阿谀奉承,也不颐指气使;6.不要让人觉得高人一等,更不要对基层采访单位指手画脚,乱表态,瞎指挥。

七、不要忽视采访的结尾

采访进入收尾阶段,常常容易松懈,“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其实,结尾还有很多事要做。

1.向采访对象复核材料,包括主要数据、主要观点,在当时当地复核,不过几分钟的事,如果事过境迁,常常事倍功半;2.征求采访对象意见。采访收尾阶段,整体报道思路基本形成,报道人员可以把这些想法告诉被采访人员,征求他们意见,特别是一些重要报道,就观点进行议论,如有错误可以立即纠正,如有矛盾可及时交换意见;3.为连续报道撒网。有时候,一篇报道采访已经结束,但事物还在发展,以后可能需要连续报道。这时,要与相关单位负责人打招呼,在后续工作中及时通知,以免措手不及;4.挖掘新闻线索。在所有任务完成后,可以向有关人员打听一下该部门下阶段的工作,有时就是一句话,却可以得到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总之,采访作为新闻创作的第一环节,必须调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方式为之服务,围绕着中心内容采制尽可能多的素材,只有采得多,采得好,采得充分,才能在后期创作上游刃有余。

(作者单位:本溪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叶春华 连金禾《新闻采写编评》;

[2]郭桥莎责编《电视新闻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采访对象技巧
神秘来电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浅谈记者在体育新闻人物采访中如何打破“中国式思维套路”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美媒估计《采访》亏了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