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党报如何写好新闻评论

2017-04-26张健

记者摇篮 2017年4期
关键词:党报选题

张健

【摘 要】地市党报是地方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导者,新闻评论又是党报主流媒体发挥作用的重要阵地。同时,党报新闻评论也存在着平、俗、轻等倾向。克服这种倾向,需要地市党报的新闻评论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深度剖析的功能作用,精准把握时代脉搏。本文对新时期新闻评论撰写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及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新闻评论进行了粗浅探讨,以期开展具有建设性的探讨。

【关键词】新闻舆论 地市党报 新闻评论 创新

新闻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是党报新闻舆论导向的直接体现。作为党的机关报,党报在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一张报纸,需要有相当数量的评论点缀版面,通过评论来提升影响力,展现深度,进而影响或引领、推进政府决策。在组织、引导和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没有任何一种文体或体裁能够代替新闻评论。高质量的新闻评论不仅能够提高党报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读性,更能够让本来严肃的党报更加活泼,更易被人民群众接受,从而增强党报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党报在新闻评论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创新,不仅增设了一批时评专栏及言论、讨论等专栏,更产生了“网络新闻评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你好,明天”和“微评论”成为了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这无疑是地市党报在面对同质媒体和其他媒介强大冲击下,着力创新思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举措。但是,如何做好地市党报新闻评论,切实提升影响力,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找准角度,强调针對性,通过微观视角反映宏观事实

当人们一时无法对某些现象与事件进行清晰判断时,无疑会将目光投向公众媒体。而地市党报作为本地区内信息传递的主渠道和反映民情民意的主要途径,无疑是引导当地舆论的“意见领袖”。地市党报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本区域内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并充分掌控本区域的舆论导向。因此,地市级党报言论必须立足于本地实际情况,突出地方特色,在提供决策参考、调和或解决矛盾、反映民生民情等问题上发挥实际作用,真正做到地方党报为地方服务。

一般而言,地方报纸在新闻评论方面怎样才能一针见血、直奔主题,写出独家观点?报纸版面珍贵,在有限的篇幅内写好评论,就要一针见血,直奔主题。所谓的一针见血,就是要下笔不转弯抹角,直接引出问题,紧紧围绕所提出的问题,深入剖析。

这其中有“捷径”可走,就是大处着眼,小处落笔,通篇以小见大。具体讲,就是从一个具体、微观的问题切入,论述着眼大局、宏观的现实。

从阜新日报的评论看,剔除一些大型会议报道评论外,凡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评论,都是文字量在千字左右,小角度切入、针对性强的评论。写好这样的评论,必要前提是讲好“一件事”,然后通过这件事再讲“一个理儿”,也就是必须以事实说话,用事实论述,凭事实讲理,这样才能让评论的分析和论述更深刻、更透彻,更让人信服。当然,一篇评论,如果其时效性不强,立题不新,论述得再透彻、分析得再深刻,其影响力和可读性也会因时效性太差而失去读者。笔者曾多次参与阜新日报社评论类文章的采写工作,其间深刻感受到,未必兴师动众才能写出好的评论,关键在于记者的发现。言至此,这又和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息息相关。从某种角度上说,好的评论的立脚点是好选题。有了好选题,才会围绕选题收集素材、展开论述。

二、时刻警觉,抓住好选题,不断拓宽党报评论选题范围

纵观市场化运作的媒体“短平快”时评,虽然时效强、数量多,但普遍存在观点趋同的弊病。特别是诸如大政方针、食品安全、司法腐败、群众纠纷等领域动态更新较快,针对此类选题刊发的评论大同小异,缺乏新意。有观点认为,党报评论影响力大,选题面窄,不易操作且不敢操作。

地市党报如何获取好的评论选题呢?笔者认为,撰写评论的目的是针对共通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解答,从而引导舆论,因此要在常规采访报道中获得灵感,多关注时事政治和敏感新闻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社会现象等,都是获取新闻选题的重要渠道。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选题要紧紧抓住问题的实质,具有独家观点和独特视角。

例如在一次采访中,笔者发现很多企业招不到工,而社会上又有很多人就不了业。在完成既定报道的基础上,又以“摩擦失业”为切入点,撰写了《解决“摩擦失业”关键在培训》的评论,论述了企业和相关部门对于重视员工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性,引起了良好反响。只要能始终保持撰写评论的警觉性并加以实践,选题选得准选得深,评论才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读性,同时会使评论选题源源不断,新闻评论的质量和价值将持续提高。

三、找好着力点才能写出一篇有深度、有建设性的评论

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评论呢?以笔者的实践和粗浅阅历认为,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是写好评论的有效途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找准写好评论的着力点。

一是要突出“快”字。好的评论一定要强调时效性,这也是新闻本质赋予新闻评论的生命力。所谓“快”,要快在事前,敏于捕捉,准备在前,做到胸有成竹;要快在事中,记者脑海中准备要撰写的评论,要在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加以丰富、完善和提高;要快在事后,纸媒激烈竞争时代,抢占“第一”就占据了主动,成功了一半。

二是要突出“深”字,就是要有深度。评论自身属性决定,必要的新闻深度是好评论的重要评判标准,它应该是消息的总结、通讯的延伸。记者在客观评价新闻事实的基础上,需要在评论上抒发观点、提出建议,评论是完成这一使命的载体。

三是要突出“活”字。新闻读题时代,人们的阅读耐力越来越低。一板一眼的评论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脚步,好评论要从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因此,一定要创新党报评论表达方式,标题要活,让人耳目一新;布局要活,让人读来酣畅淋漓;写法要活,不拘一格说明观点。总之,在坚持服务于评论主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活”,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评论的可读性。

四是要突出“重”字。要驰而不息地抓创新创作,改革党报评论写作模式。评论在消息、通讯、评论三大类体裁中占据重要位置,分担多元化传播信息的功能。这就要求评论文章一定是有重量的文章。新闻从业者要从消息、通讯写起,然后再逐步猎及评论题材,也是这个道理。无论新闻随着时代如何向前发展,写有分量、有重量的优质评论都应该是记者的追求。

当然也要投入精力克服一些具体问题。一是切忌脱离实际。有一种情况是选题虽然选对了,但和地方新闻结合得不紧密,这样的评论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针对性。二是说理不到位,不敢放开说,究其原因是对事件深层次的内涵研究得不够或把握不准。如一些配合全市大会的评论,通篇所说内容都能在报告中找到,评论的意义就不强了,应更注重挖掘背后的新闻事实。比如为什么要出台这样的政策,为什么要制定那样的指标等等,一定把这些背后的东西说清楚。

此外,地市党报也要鼓励专门从事新闻评论写作的评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做好“一走访三贴近”,到基层一线去捕“活鱼”、抓新闻。只有丰富实践经验,升华思想认识,才能胸有成竹、敢于下笔、落笔有神,写出的评论就能更具建设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作者单位:阜新日报社)

【参考文献】

[1]韩运荣,喻国明.关于舆论领袖的“素描”[J].新闻知识,2005(6):P9—11;

[2]赵玉岗.浅论党报新闻评论[J].新闻学,2015(12):P13—15;

[3]彭军辉.浅议地市级党报新闻评论特点及趋势[A].当代传播, 2012(2)—0091-2;

[4]许玲.全媒体时代党报新闻评论的引导性初探[J].记者摇篮,2016(3):P48—49;

[5]高佳奕.新媒体冲击下的新闻评论发展[J].时代金融.2015(5):P244—246;

[6]裴珍珍.新舆论格局中党报评论如何坚守主流新闻记者[J].青年记者,2014(10)上: P50—51;

[7]冯余冬.试论党报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J].中国地市报人,2014(11):P82—83;

[8] 董天策,夏侯命波,梁辰曦.试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特征[A].当代传播,2013(4):P14—18

猜你喜欢

党报选题
《探求》2022年重点选题方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议提升地市党报竞争能力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正确认识党报副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