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学可教可成可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2017-04-26沈招娣石建涛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沈招娣 石建涛

[摘要]如何在拓展性课程实施中更好的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拓展性课程的开设既有面上的热热闹闹、快快乐乐,又有致力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涵养。本文以青笛拓展性课程为例,结合笔者多年来对拓展性课程开设的思考和实践,提出了让核心素养“可学”“可教”“可成”“可测”四项基本原则。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实施 核心素养 青笛课程

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将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让学生有参与的机会、有选择的权力、有践行的能力、有真实的学习力是指导意见的核心。“拓展性课程”“选择性教育”在盖北镇小并非新名词,作为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示范学校,早在2008学年起学校就启动了基于全员参与、学生自主选择的社团教学。2015学年全面实施的“童心圆”课程改革,更是将“选择性教育”理念融入课改,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注重拓展性课程开发的系统性、实效性、实践性,落实以科學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为主要要素的学生发展核心。

开设青笛拓展性课程,是“化蝶双飞”的双向选择。盖小是“流动花朵”之家,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1726名学子。基于盖小学生“流动性大、家庭经济一般、艺术底蕴缺乏”的现实,学校在实施“童心圆”课程改革时,充分酝酿适合农村学生、简单易学、经济实惠、携带方便,并且能与考级等成果展示相对接的器乐类拓展课程。

青笛因亲民的特质而被吸引。青笛,以陶笛为原型,表面上青釉,是一种小型的吹奏乐器。它是青瓷文化传播的载体,小巧玲珑,简单易学,音色优美,并且携带方便。青笛既是青瓷文化的使者,更是平价器乐的代表。将青笛引进盖小,让学生吹响青笛、学做青瓷,青瓷文化以青笛为媒介通过来自五湖四海的盖小学子得以传承和弘扬。

一、融合课程资源,构建课程体系,让核心素养可学

1.基于学生学情,建构课程对象

2015年5月,学校组建了华泰上虞青笛社团。通过近两个月的教学,我们发现,青笛是一门上手较快、基础技能简单易掌握的课程,而且可以挖掘丰富的教育内涵。同年9月,学校在四年级整个年级段普及青笛课程,每周两节课,由专任教师负责青笛教学。通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将青笛学习的起始年级定为三年级,并在2016年9月,启动青笛课程在3~6年级段的普及,同时接受学生的自主申报,3~6年级每年级组建一个青笛社团,搭建青笛深层学习梯队。

2.挖掘青笛内涵,开发校本教材

上虞是越窑青瓷的发源地,是世界青瓷之源。学校在决定开设青笛拓展性课程时,就同步启动了校本教材的开发。2015年暑假,校本教材《笛韵悠扬》落笔定稿,教分为按悠悠青韵(历史文化)、指法练习、舌部技巧、手指技巧以及作品欣赏五个板块,将青瓷文化与青笛吹奏技能融入日常教学,实现文化传承与技艺学习的螺旋上升。

3.探索课程整合,培育核心素养

青笛作为一门拓展性课程,以文化传承为底色,盖小人透过常规积极探寻课程资源的融合和整合。2016年8月,学校制定了“青笛课程资源整合实施方案”:以青笛本身的特质为基础,在吹奏中尝试融入多种元素,如打击乐器、诗歌、舞蹈、合唱等,改变青笛吹奏的单一性,丰富学生的角色体验;以传承青瓷文化、演绎青笛技能为特质,与语文课程相联结,通过相关故事、青瓷历史发展进程等,让学生了解上虞青瓷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青瓷文化的情感;与美术相联结,通过欣赏青瓷作品、尝试制作青瓷、描绘青瓷、欣赏青瓷,拉近学生与青瓷的距离;与综合实践相联结,让更多人了解上虞青瓷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与孝德文化相联结,将春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葡萄孝亲等节日文化相串联,以表演为载体,进一步提升学生们孝亲、感恩、自信、独立的情感品质;与舞台表演相联结,将六一儿童节、元旦以及各类义演、比赛纳入课程建设,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信、善于拼搏、从容淡定的良好品质,从小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专家引领助教,品质教师主教,让核心素养可教

1.寻求专业支持,提升课程底蕴

为更好地开展青笛教学,打造善学习、爱学生、会生活的品质教师,学校积极寻求专业支持。学校多次派教师外出取经,同时学校还聘请了中国陶笛艺术委员会副会长、浙江省陶笛协会会长等知名专家担任我校青笛教学项目顾问,并多次来校给师生辅导。此外,学校还设立顾龙星青笛工作室。这一切为我校深化青笛教学提供了专业支持和技术保障。

2.选用品质教师,打造品质课堂

优质教育的打造,首要要素是品质课堂的打造。为更好地推进青笛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学校在课程实施年级配备足额的青笛专职教师,并以年级科任教师为成员,进行拓展性课程开发,组建实施团队,通过团队研课、磨课,开发优质的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微课等教学资源。2016年12月,学校承办区级课堂教学艺术节暨拓展性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以我校青笛教学为模板,成功推出以“吹青笛——画青笛——做青笛——说青笛”为主题的四节示范课,受到了与会专家、教师以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3.组建教师乐队,浓厚学习氛围

学校始终相信,教师能走多远,学生才能走多远。为进一步拓宽师资力量,培养教师对青笛的兴趣和支持,学校在2016年3月组建了教师青笛俱乐部,每周开展一次学习活动,许多教师开始崭露头角。短短半年中,教师们参加了绍兴文理学院“青春·虞你同行”大型文艺晚会、科协的送文艺下乡活动,并且在首届区校园青笛比赛中荣获教师组二等奖。

三、丰厚实践阅历,助推文化宣传,让核心素养可成

1.游学虞舜大地,推广青瓷文化

将青笛引进校园,我们怀揣美好的梦想——让更多的人来认识上虞、认识上虞青瓷文化,学校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播,积极策划“青笛游学”实施方案,通过对接旅游景区、同龄伙伴、社区邻里、大型商场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上虞青瓷文化历史发展过程,感受上虞青瓷文化魅力,让“上虞青笛”吹出优美动听的旋律,扩大“上虞青”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我们的游学活动走进过丰惠胡愈之故居、盖北野藤葡萄园、中华孝德园等近十个地方。

2.笛声吹靓故乡,争做青笛宝贝

2016年寒假,学校启动盖小寒假“十大青笛宝贝”评选活动,青笛宝贝们把在学校所学的娴熟手法带回家乡,在家乡的旅游景区或亲朋好友前吹奏出一曲曲动听的歌曲,向家乡人民介绍上虞的青瓷文化。来自湖南的杨书贝同学在家乡的湿地公园演奏青笛、向行人介绍青瓷文化,并且让爸爸发送朋友圈推介活动,这一系列的行为,让一向沉默寡言、内敛害羞的小姑娘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骄傲,书贝的爸爸说:“我真是想不到,一支小小的青笛,让我的女儿有了如此大的改变。”

3.搭建历练平台,磨炼自信品质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舞台的历练。短短一年多时间,学校为学生们创设了多种平台,先后参加过汤浦第四届童装博览会、盖北镇葡萄孝亲活动、全民大舞台之盖北主场活动、上虞区首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节目录制、上虞区陶笛(青笛)文化艺术研讨会、我是大明星现场赛等几十场活动,极大地锻炼了学生们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信心。

四、创新评价体系,注重过程积累,让核心素养可测

1.对接专业考评,塑造自我信念

2015学年,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青笛社团的学生们进步神速,不少学生已经通过青笛专业三级考试,人称“青笛小王子”的万成同学已经能将六级的曲子吹得得心应手。2016年7月,在首届校园青笛比赛中,我校学生荣获市一等奖;展毅、万成两位同学参加浙江省陶笛比赛,双双荣获大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2.申报特长达人,注重过程评价

以学校“特长生评比”制度为机制,以过程性学习、舞台历练、考级赛事、游学推介等多项内容为指标,由学生主动提出申请,学校组织师生进行考评,每学年推评出若干个青笛特长生,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特长,培养学生的优势项目,促使其个性化发展。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下的拓展性课程建设,围绕“可学、可教、可成、可测”的基本原则,将着眼点定位于目标与现实的平衡、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同时强调“全体都参与、人人有选择”,用以学生立场为轴心的理念去统领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关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